

1.
里巷的大門。
1.出自《書·武成》式商容閭。
2.出自《淮南子·時則訓》門閭無閉,關市無索。
3.出自《遺直坊》詩敘故太守李公諱師中,榜其閭曰“遺直”。
2.
民戶聚居處;里巷。
1.出自《周禮·地官·閭胥》閭胥各掌其閭之征令。
2.出自《尚書大傳》八家為鄰,三鄰為閭。
3.出自《魏書·元孝友傳》二十家為閭。
4.出自《役法》其勢宜使什、伍、比、閭、里、黨而后達於縣令,則擇其人而為保正副者,正所以親切於民,服習其小爭而無使至於大斗,教民使不犯,省刑罰之先務也。
3.
泛指門戶。
1.出自《荀子·大略》慶者在堂,吊者在閭。
2.出自《百一詩》前者隳官去,有人適我閭。
3.出自《符讀書城南》詩由其不能學,所入遂異閭。
4.
指人家。
1.出自《田家語》詩田閭敢怨嗟,父子各悲哭。
5.
古代軍隊的編制單位。
1.出自《尉繚子·伍制令》軍中之制,五人為伍,伍相保也;十人為什,什相保也;五十人為屬,屬相保也;百人為閭,閭相保也。
6.
古代軍陣名。
1.出自《逸周書·武順》一卒居前曰開,一卒居后曰敦,左右一卒曰閭,四卒成衛曰伯。
7.
聚集。
1.出自《莊子·秋水》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
8.
古代獸名。
1.出自《山海經·北山經》又北五十里,曰縣雍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其獸多閭、麋,其鳥多白翟、白?。
2.出自《新唐書·吐蕃傳上》三歲一大盟,夜肴諸壇,用人、馬、牛、閭為牲。
9.
通“慮”。
1.出自《史記·河渠書》皓皓旰旰兮閭殫為河!
2.出自《廿二史考異·史記三·河渠書》《漢志》閭作慮,慮、閭以音同借用。遼東無慮縣,以醫無閭山得名是也。此閭字亦為憂慮之慮,裴骃解為州閭,非是。
10.
姓。
1.出自《通志·氏族三》齊大夫閭丘嬰之后,或單言閭氏,從省文也。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