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法律;規(guī)則。
2.
名詞
我國古代審定樂音高低的標準,把樂音分為六律(陽律)和六呂(陰律),合稱十二律。
3.
名詞
律詩,舊體詩的一種,每首八句,二、四、六、八句要押韻,三和四、五和六句要對偶,用字的平仄有嚴格規(guī)定。
4.
動詞
〈書〉約束。
5.
名詞
(Lǜ)姓。
6.
動詞
〈書〉順應。
1.
古代用竹管或金屬管制成的定音儀器。以管的長短確定音階高低。亦用作測候季節(jié)變化的儀器。參見“律呂”。
1.出自《禮記·月令》〔孟春之月〕律中大蔟。
2.出自《論衡·奇怪》孔子吹律,自知殷后;項羽重瞳,自知虞舜苗裔也。
3.出自《秋》詩鄒家不用偏吹律,到底榮枯也自均。
4.出自《罵玉郎過感皇恩采茶歌·四時佳興·冬》曲律應黃鐘,繡線添紅。
2.
樂律;音律。古人按音階高低分為六律和六呂,合稱十二律。
1.出自《書·舜典》聲依永,律和聲。
2.出自《唐語林·補遺一》此磬與鐘律合,故擊彼應此。
3.
節(jié)氣;時令。古人以律與歷附會,用十二律對應一年的十二個月。其說始于《呂氏春秋》。
1.出自《吳中聞潼關失守因奉寄淮南蕭判官》詩一雁飛吳天,羈人傷暮律。
2.出自《浪淘沙》詞塞上早春時,暖律猶微。
3.出自《寒夜》詩風物自應隨律轉(zhuǎn),霜髯爭得見春消。
4.
法紀;法令;規(guī)則。
1.出自《易·師》師出以律,否臧兇。
2.出自《漢書·刑法志》于是相國蕭何捃摭秦法,取其宜于時者,作律九章。
3.出自《資政新篇》然本末之強弱適均,視乎時勢之變通為律。
5.
爵位的等級。
1.出自《禮記·王制》有功德于民者,加地進律。
6.
遵循;取法。
1.出自《禮記·中庸》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
2.出自《左傳·哀公十六年》孔子卒,公誄之曰:“……嗚呼哀哉尼父!無自律。”
3.出自《和李六侍御文宣王廟釋奠作》詩有心律天道,無位救陵夷。
4.出自《讀四書說大全·中庸第三十章》故“祖述”、“憲章”、“上律”、“下襲”者,道也;其為斟酌帝王律天襲地之統(tǒng)紀,以咸宜而不息者,德也。
7.
約束。
1.出自《尉繚子·戰(zhàn)威》先廉恥而后刑罰,先親愛而后律其身。
2.出自《吹劍四錄》蓋人心不同,所見各異,雖圣人不能律天下之人盡棄其學而學焉。
3.出自《紅樓夢評論》《桃花扇》之解脫,非真解脫也;滄桑之變,目擊之而身歷之,不能自悟,而悟于張道士之一言……故《桃花扇》之解脫,他律的也;而《紅樓夢》之解脫,自律的也。
8.
詩的格律。
1.出自《又示宗武》詩覓句新知律,攤書解滿床。
2.出自《珊瑚鉤詩話》沈宋而下,法律精切,謂之律。
3.出自《柳南隨筆》詩之有律,非特近體為然也,即古體亦有之。
9.
衡量;比照。
1.出自《變文法》而科舉之文,一切聽其所自為,有司以一時尺度律而度之,未嘗變其格也。
2.出自《論語辨惑二》談玄說妙,聽者茫然,而律其所行,顛倒錯繆者十八九,此亦何用于世哉!
3.出自《樵香小記·鈞金束矢》鈞金束矢之制,儒者所疑,此以后世律三代也。
10.
治理;處治。
1.出自《宋故孟夫人墓志銘》信安王以恭儉律家,夫人尤勤苦敬順,事夫訓子,率用寒素。
2.出自《辛壬瑣記》王撫軍傳文慶至省,欲律以軍法。
11.
梳理;爬梳。
1.出自《荀子·禮論》不沐則濡櫛三律而止,不浴則濡巾三式而止。
2.出自《齊民要術·大小麥》麥生根成,鋤區(qū)間秋草,緣以棘柴律土壅麥根。
12.
見“律律”。高峻貌。
1.出自《詩·小雅·蓼莪》南山律律,飄風弗弗。
2.出自《詩三家義集疏》律律,王安石以為山之崒嵂。
3.出自《述憤詩》律律南山岑,拂衣會當還。
4.出自《君馬黃》詩雄姿矯矯雪毛赭,肉??律律桃花香。
13.
佛教持守的戒律。參見“律行”。
1.出自《律僧》詩持齋唯一食,講律豈曾眠。
14.
佛教指講解戒律的房舍,即律院。參見“律院”。
1.出自《清波別志》大相國寺舊有六十余院,或止有屋數(shù)間,檐廡相接,各具庖爨,每虞火災,乃分東西,各為兩禪兩律。
15.
通“壘”。參見“律魁”。
1.出自《藝文類聚》《黃帝書》稱上古之時,有兄弟二人,荼與郁律。
16.
同“硉”。從高處推石而下。
1.出自《文選·枚乘〈七發(fā)〉》上擊下律,有似勇壯之卒。
17.
姓。漢代有律子公。見《姓苑》。
1.出自《萬姓統(tǒng)譜?術韻》律,見姓苑。漢律子公。
18.
指格律詩。
1.出自《清平山堂話本·風月相思》展轉(zhuǎn)至曉,乃賦一律。
2.出自《〈李賀詩解〉序》唐以律取士,猶今日之時文也。
3.出自又如:五律;七律。
1.皇宮中帝后于七月七日曝衣之處。
1.魏晉樂府的一種詩題。起于漢末『王粲﹑三國魏曹植﹑晉張載皆有《七哀詩》,為反映社會動亂,抒發(fā)悲傷感情的五言詩。
2.泛指多種哀傷。
1.七八成。表示將近達到某種極限。
2.差不多;大概。
3.七乘八,五十六。
1.指若干方面或某些方面。
1.《左傳.宣公三年》"成王定鼎于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后用"七百"稱頌封建王朝運祚綿長。
1.亦作"七板兒"。
2.秦淮河上一種有篷而周圍無走沿的小游艇。
1.佛教語。七種珍寶。佛經(jīng)中說法不一,如《法華經(jīng)》以金﹑銀﹑琉璃﹑硨磲﹑碼磟﹑真珠﹑玫瑰為七寶;《無量壽經(jīng)》以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硨磲﹑瑪瑙為七寶;《大阿彌陀經(jīng)》以黃金﹑白銀﹑水晶﹑瑠璃﹑珊瑚﹑琥珀﹑硨磲為七寶;《恒水經(jīng)》以白銀﹑黃金﹑珊瑚﹑白珠﹑硨磲﹑明月珠﹑摩尼珠為七寶。
2.佛教語。七種王者之寶。《輪王七寶經(jīng)》"其王出時有七寶現(xiàn)∥等為七?所謂輪寶﹑象寶﹑馬寶﹑主藏臣寶﹑主兵臣寶﹑摩尼寶﹑女寶。如是七寶隨王出現(xiàn)。"
3.泛指多種寶物。
4.用以形容用多種寶物裝飾的器物。
5.比喻卓異杰出的人物。 6.指七種特殊的功用。 7.稱以各種佐料合成之物。參見"七寶茶"﹑"七寶五味粥"﹑"七寶羹"。
1.以多種珍寶為飾的馬鞭。晉王敦欲為亂,明帝乘駿騎密察敦營。敦覺,遣五騎追之。途中,帝將七寶鞭與逆旅老嫗,令俟追者至,以鞭示之。俄而追者至,問嫗,嫗曰"去已遠矣。"因以鞭示之,追騎玩鞭稽留,帝僅而獲免。見《晉書.明帝紀》◇用以為典。
1.宋代宮廷中用的名貴飲料。用茶與七種甘香佐料加工而成。
1.用多種珍寶裝飾的車。亦泛指華貴的車子。
1.佛教語。西方凈土中由七寶構(gòu)成的蓮花池。往生凈土的人在該池蓮花中化生。
1.見"七寶車"。
1.舊俗,農(nóng)歷正月初七日采七種菜蔬拌和米粉作羹,稱"七寶羹"。
1.花名。
2.佛教指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中的蓮花。
1.即七寶池。
1.傳說中神仙所居之處。
2.泛指堂皇華麗的樓臺。
1.舊時皇帝坐的用多種寶物裝飾的車。
1.即七寶樓臺。
1.圓月的美稱。古代民間傳說,月由七寶合成,故云。
1.舊俗農(nóng)歷十二月八日,佛教寺院取香谷及果實等煮成粥,用以供佛并送與門徒。
1.即七寶車。
1.見"七寶五味粥"。
1.形容佛教建筑富麗堂皇,氣象尊嚴。
1.《左傳.成公七年》"子重子反于是乎一歲七奔命。"謂一歲中七次奔走應命◇以"七奔"謂一再奔波。
1.佛教謂解說佛法的七種辯說之才。亦泛指種種無礙辯才。語本《大智度論》卷五五"于一切法無礙故,得捷疾辯。有人雖能捷疾,鈍根故,不能深入,以能深入故,是利辯。說諸法實相無邊無盡故,名樂說無盡辯。般若中無諸戲論故,無能問難斷絶者,名不可斷辯。斷法愛故,隨眾生所應而為說法,名隨應辯。說趣涅盤利益之事故,名義辯。說一切世間第一之事,所謂大乘,是名世間最上辯。"
1.七兵尚書的省稱。
2.指由七情所產(chǎn)生的各種雜念。
1.三國魏嵇康不滿當時執(zhí)政的司馬師司馬昭等。司馬集團的山濤推薦他做選曹郎,他表示拒絕,在《與山巨源絕交書》中列陳自己不能出仕的原因,"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來詩文中把"七不堪"作為疏懶或才能不稱的典故。
1.相傳三國魏曹植七步成詩,后常以"七步"形容才思敏捷。
1.相傳曹植七步成詩,溫庭筠凡八叉手而賦成八韻,后因以"七步八叉"形容才思敏捷。
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后以"七步成詩"稱人才思敏捷。
1.同"七步成詩"。
詩篇名。三國魏曹植作。相傳魏文帝曹丕欲加害其弟曹植,命他七步之內(nèi)作一詩,否則處死。曹植應聲成詩,詩為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聽后慚愧,赦免了曹植。
1.有七步成詩的才能。稱人才思敏捷。
1.亦作"七彩"。
2.七色。
1.見"七采"。
1.形容體弱多病。
1.泛指各種各樣的病痛。
2.指體弱多病。
1.形容殘敗不堪。
1.傳說春秋末越大夫范蠡向其師計然學謀略七,用其五佐越即獲成功,故云。
1.七種作交易媒介用的寶物。
1.長短高低不齊貌。
2.零落不全貌。
3.謂說長道短,嘮叨不絕。
4.猶言是非好歹。
1.《孝經(jīng).諫諍》"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鄭玄注"七人謂三公及左輔﹑右弼﹑前疑﹑后丞。"唐玄宗注"爭謂諫也。"后以"七臣"泛指諫臣。
2.七種人臣。即法臣﹑飾臣﹑侵臣﹑諂臣﹑愚臣﹑奸臣﹑亂臣。
3.七位人臣。
1.指日﹑月及五星。
1.十分之七八。
1.古代指二十歲。
2.指身軀。人身長約當古尺七尺,故稱。
1.一般成人的身軀。借指男子漢,大丈夫。
1.中醫(yī)學名詞。指消化系統(tǒng)中七個沖要之門。
中國古代社會丈夫離棄妻子的七種借口,即不順父母、無子、淫僻、嫉妒、惡疾、多口舌、竊盜。
1.形容破舊不堪。
1.形容破爛不堪。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