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徜徉”。〈書〉閑游;安閑自在地步行。
1.
見“徜徉”。猶徘徊。盤旋往返。
1.出自《淮南子·人間訓》翱翔乎忽荒之上,徜徉乎虹霓之間。
2.
見“徜徉”。猶彷徨。心神不寧貌。
1.出自《文選·張衡〈思玄賦〉》會帝軒之未歸兮,悵徜徉而延佇。
3.
見“徜徉”。安閑自得貌。
1.出自《送李愿歸盤谷序》膏吾車兮秣吾馬,從子於盤兮,終吾生以徜徉。
2.出自《何少嘉墓志銘》仲兄大雅以疾不涉事,少嘉時其起居,使得徜徉以自養(yǎng)疾。
3.出自《秋日苕溪·道中》詩閑行無物役,洄沿自徜徉。
4.出自《和微之林亭》憶歸杖策此徜徉。
4.
見“徜恍”。恍然,忽然醒悟。
1.出自《觚剩·石言》客乃徜恍自失,逡巡而去。
5.
見“徜恍”。不真切,難以捉摸、辨認。
1.出自《報貝元徵書》自學者不審,誤以道為體,道始迷離徜恍,若一幻物,虛懸於空漠無朕之際,而果何物耶?
1.猶教導;教誨。
1.教育管束。
1.猶管理。
公元756-1870年意大利中部由教皇統(tǒng)治的政教合一國家。756年,法蘭克國王丕平(矮子)將從倫巴德王國奪來的從臘萬納至羅馬的一片土地贈給教皇,教皇國從此開始。到近代國土逐漸縮小,1870年全部并入意大利王國,教皇退居羅馬城西北的梵蒂岡。1929年建立梵蒂岡城國。
〈書〉教訓;教導諄諄~。
1.教導與規(guī)勸。
1.教化和禁令。
按照教學大綱編寫的為學生上課和復習用的書。
1.方言。教員。
1.指教化之理。
專門用于訓練飛行人員的飛機。設(shè)有前后兩個單人座艙或一個雙人座艙。有兩套互相聯(lián)動的操縱機構(gòu),供教員和學員使用。通常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種教練機。
根據(jù)教練員的業(yè)務(wù)水平而授予相應等級稱號的制度。中國于1979年由國家體委頒布實施。共分五個技術(shù)等級國家級、一級、二級、三級和助理教練員。
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年數(shù)。
1.猶言這一類人﹑這種門道的人。
1.教導勉勵。
1.教育人民。
2.清末泛稱信奉天主教或基督教的中國人。
1.猶教令。上對下的告諭。
2.猶指示。
1.對他人書信的敬稱。
某種宗教內(nèi)部的派別。
1.訓練使之馴服。
教員人民~。
1.教導;訓誨。
學校里進行教學的房間。
1.教授歌曲﹑戲劇﹑武術(shù)的技藝人。
1.教頭。古代教授武藝的教師。
指教師(含輕蔑意)。
1.教育的方法。
1.教訓。順,通"訓"。
2.謂教練使馴服。
慫恿指使(別人做壞事)~犯。
①宗教上的信條,只要求信徒信從,不容許批評懷疑。②只憑信仰,不加思考而盲目接受或引用的原則、原理。③指教條主義。
1.公侯﹑大臣的書面命令。
天主教會的最高統(tǒng)治機構(gòu),設(shè)在羅馬城梵蒂岡。
信仰某一種宗教的人。
1.謂受教不必有固定的老師。語出《書.咸有一德》"德無常師,主善為師。"
①教員的舊稱。②〈書〉教授(學業(yè));教練 ①~書法ㄧ~水軍。
1.指教師的職務(wù)。
1.謂把教育的法則形諸文字,成為條文。
1.古代學校所用的刑罰。
1.教育勉勵。
根據(jù)教學計劃,以綱要形式規(guī)定一門課程教學內(nèi)容的文件。包括這門課程的教學目的、任務(wù)、教學內(nèi)容的范圍、深度和結(jié)構(gòu)、教學進度以及教學法上的基本要求等。
1.指教學理論。包括普通教學法和分科教學法。
呈現(xiàn)程序教材并控制學習行為的機器。一般具有三種功能向?qū)W生呈示學習內(nèi)容,提出問題,要求回答;檢驗學生答案,提出正誤;使學生按自定的步調(diào)學習。計算機輔助教學是教學機器的發(fā)展。
1.教訓。
2.訓練。
1.教誨的話。
教育廳、局和學校中研究教學問題的組織。
①教育培養(yǎng)~子女。②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養(yǎng)有~。
1.勞動改造機關(guān)的一種。實施以教育改造為主﹑輕微勞動為輔的改造方針。
2.為革命殘廢軍人特設(shè)的教養(yǎng)機構(gòu)。
某一種宗教所信奉的道理。
1.教學;教授。
1.指能給予教導的朋友。
2.稱信奉同一宗教的人。亦泛指教徒。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