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書〉挑選;選拔。
1.
選擇;選拔。
1.出自《國語·晉語八》君掄賢人之后,有常位於國者,而立之。
2.出自《為江仆射禮薦士表》枯岸之珠既掄,潤山之玉已薦。
3.出自《清波別志》若始掄不精,則絲綸之出,亦毋怪乎為時之詆訶也。
4.出自《送大曹長旸谷南先生赴留都考功序》他日主上掄卓犖操執(zhí)之臣,以贊彪赫奇?zhèn)ブ儯覍⒓毙韬蹙彝ι硐纫印?/p>
5.出自《戒庵老人漫筆·薛華館試詩》此邑先達(dá)薛平甫格弘治癸丑內(nèi)閣月試《中秋無月》詩,掄第一。
2.
連貫。
1.出自《善歌如貫珠賦》吟新章而離離若間,引妙囀而一一皆圓。小大雖掄,離朱視之而不見;唱和相續(xù),師乙美之而謂速。
3.
輪。謂依照次序一個接一個做事。
1.出自《文明小史》只是家里有些積蓄,都放在莊上,那里幾千,那里一萬,雖然自己曉得,卻掄不到作主。
4.
見“掄捆”。猶輪菌。堆積貌。
1.出自《敘州府知府趙君墓志銘》于是夷地鹽布愈多,價亦賤,且掄捆狼藉而不可計。
5.
謂中選。
1.出自《畫舫馀譚》昔王沂國掄三元,而志不在溫飽。
1.方言。銀元。
1.釘子的俗稱。
1.洋行老板。
1.指用牛痘苗種痘。
1.一種棉織品。表面光潔,像緞子。
1.海防。
1.歐美式樣的房屋。
1.瓊脂的通稱。詳"瓊脂"。
1.和風(fēng)。洋,通"祥"。祥和。
1.西服。
1.即洋錢。古時稱錢為"青蚨"。
1.舊指鴉片。
1.鶴嘴鎬的俗稱。一種挖掘土石的工具。
1.陽溝。露在地面上的排水溝。
1.西洋式的鼓。
1.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在通商口岸設(shè)立的海關(guān)◇為帝國主義國家所控制。
1.清末外國商人經(jīng)商﹑居住的處所。
1.舊時我國人民對外國侵略者的憎稱。
1.海洋。
1.西洋式的喇叭。
1.一種近似粉紅色的顏料。
1.指思想意識受外國影響很深,在生活習(xí)慣方面模仿外國。
1.外語的俗稱。
1.刺槐的俗稱。
1.水泥的俗稱。
1.火柴。
1.舊指外國進(jìn)口貨物。
1.指近代殖民主義的入侵給我國造成的災(zāi)難。
1.外國國籍。
1.見"洋囡囡"。
1.亦作"洋堿"。
2.方言。肥皂。
1.菊芋的俗稱。形狀似姜,不辣。可以腌﹑泡作醬菜。
1.指近代從西方傳入我國的基督教。
1.舊時指西式的街道。
1.熔化的金屬。洋,通"烊"。
1.指新奇的﹑特別的趣味。
1.封閉海關(guān),不與外國通商往來。
1.舊時上海租界地名。該地華人洋人雜處,語言混雜,一些人以不純正的英語跟英美人交談(語法依據(jù)漢語,詞語來自英語),這種英語被譏稱為"洋涇浜"英語。亦泛指不規(guī)范使用的外語。
1.指洋涇浜外語。多指英語。
1.舊稱用機(jī)器抽水的井。又稱機(jī)井﹑管井或自流井。
1.镢頭。刨土的工具,類似鎬。
1.外資;外債。
1.洋蠟燭。
1.用西洋方法制成的蠟燭。
1.方言。洋財,意外得到的財物。
1.特殊的理由。
1.陽歷。國際通用的公歷。
1.舊指水龍。引水救火的工具。
2.舊指水泵。
1.西洋式樓房。
1.西式火爐。以煤作燃料,設(shè)置鐵皮煙筒散發(fā)熱量并通煙于室外。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