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輩;類。
1.出自《國語·晉語四》且臣之倫,箕鄭、胥嬰、先都在。
2.出自《禮記·曲禮下》疑人必於其倫。
3.出自《史記·儒林列傳》如田子方、段干木、吳起、禽滑厘之屬,皆受業於子夏之倫,為王者師。
4.出自《進學解》絕類離倫,優入圣域。
5.出自《女神之時代精神》不是這位詩人獨有的,乃是有生之倫,尤其是青年們所同有的。
2.
引申為相類;等比。
1.出自《學官頌》德倫三五,配皇作烈。
2.出自《楹史·館娃浯溪》二地出處本不倫,筆力到處,便覺夫差、肅宗無所逃罪。
3.出自《大同書》暴殄天物之罪,豈有倫哉!
3.
條理,順序。
1.出自《逸周書·寶典》悌乃知序,序乃倫;倫不騰上,上乃不崩。
2.出自《進洪范傳表》臣聞天下之物,小大有彝,后先有倫。
3.出自《夷堅三志·吳仲權郎中》遠近厚薄,粲然有倫。
4.
指順其理,使之條理化。
1.出自《周禮·考工記·弓人》析干必倫。
2.出自《古樂府敘例》今姑倫其辭,其辭倫而音聲亦各自見矣。
5.
道理,義理。
1.出自《書·洪范》我不知其彝倫攸敘。
2.出自《禮記·祭統》夫祭有十倫焉。
3.出自《淮南子·精神訓》終始若環,莫得其倫。
6.
專指人與人之間的道德關系。參見“人倫”、“五倫”。
1.出自《論語·微子》欲潔其身,而亂大倫。
2.出自《孟子·公孫丑下》內則父子,外則君臣,人之大倫也。
3.出自《謝自然詩》人生有常理,男女各有倫。
7.
首領。
1.出自《孔子家語·入官》邇臣便僻者,群仆之倫也。
8.
通“掄”。選擇。參見“倫黨”。
1.出自《后漢書·崔骃傳》游不倫黨,茍以徇己,汗血競時,利合而友。
9.
姓。唐有倫元慶。見《通志·氏族四》。
1.出自《通志?氏族略四》倫氏,風俗通云:黃帝樂人伶倫氏之后。今密州多此姓。唐監察御史倫元慶,京兆人。
1.用鎂砂制成的一種堿性耐火磚。氧化鎂的含量在84%以上﹐能耐2﹐000℃左右的高溫﹐主要用來砌堿性冶金爐。
1.亦作"躛言"。
2.虛妄不足信的話。
1.躾言。
1.大麥粉。
1.發霉而變黑。黣﹐用同"霉"。
1.大麥。
1.妹妹的丈夫。
2.妓家稱嫖客。
1.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而年紀比自己小的女子。
2.指同族同輩而年紀比自己小的女子。
3.對妻的一種稱謂。
1.見"妹婿"。
1.亦作"妹壻"。
2.妹夫。
1.妹夫。
1.以淚水洗臉。形容淚流滿面。
1.以血洗臉。形容血流滿面。
1.隱蔽。
1.謂淺陋無知。
1.隱瞞。
1.有負恩寵。
拂曉;破曉暫來知未盡,昧旦去幽燕。
1.不懂得道理。
1.指不明時勢的人。
1.謂違背自己的良心干壞事。
1.不懂禮節。
1.貪利。
1.愚昧淺陋。
1.即胡椒。
1.貪圖。
2.猶冒昧;冒犯。
1.昏聵;糊涂。
1.猶隱晦。
1.猶隱晦。
1.拂曉。
1.猶黑暗。
1.昏茫無知貌。
1.無知軟弱的人。
1.暮色。
1.猶言不識時務。
1.暗中觀察。
1.貪圖私利。
冒死。古代臣下上書帝王用語,表示敬畏臣昧死愿望見大王。
1.背棄良心得來的錢財。
1.即昧心財。
2.指冤枉錢。
1.背信;失信。
1.猶隱瞞。
1.昏暗不明。
1.暗中拋出。
1.君王的命令。
1.指乘船。
1.謂步行。
1.謂立志。
1.猶官爵。
1.射中或投中預定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