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手拿著、擺弄著或逗引著玩兒。
2.
動詞
做;干;搞。
3.
動詞
設(shè)法取得。
4.
動詞
玩弄;耍。
5.
動詞
攪亂。
1.
亦作“挵”。
2.
玩耍,游戲。
1.出自《左傳·僖公九年》夷吾弱不好弄。
2.出自《論衡·本性》〔后稷〕為兒,以種樹為戲;孔子能行,以俎豆為弄。
3.出自《南齊書·東昏侯紀(jì)》帝在東宮便好弄,不喜書學(xué)。
4.出自《光州學(xué)正薛公以身墓志銘》生而絕穎,少不好弄。
5.出自《山道之側(cè)》他一看,果然他那匹頑強褐色的驢子,早駝著那個好弄的同學(xué),走在前面去了。
3.
欺騙;戲弄。
1.出自《左傳·襄公四年》愚弄其民,而虞羿于田。
2.出自《漢書·東方朔傳》自公卿在位,朔皆敖弄,無所為屈。
3.出自《春怨》詩綠窗孤寢難成寐,紫燕雙飛似弄人。
4.出自《水滸傳》宋江笑道:“我如何肯弄你?你快下去。”
5.出自《西游記》三藏道:“這個猴頭弄殺我也!你因為嘴,帶累我一夜無眠。”
4.
顯現(xiàn);賣弄。
1.出自《人日城南登高》詩初正候才兆,涉七氣已弄。
2.出自《維舟野步呈子履》詩白日出高岡,遠(yuǎn)野春氣動,倉鳩鳴相歡,幽草色已弄。
3.出自《眼兒媚》詞楊柳絲絲弄輕柔,煙縷織成愁。
4.出自《霓裳續(xù)譜·俏東風(fēng)》樓兒下,誰家驄馬嘶芳徑,逞他的骨格兒豐雅,弄他的心性兒聰明。
5.
撩撥;逗引。
1.出自《采桑》詩青絲嬌落日,緗綺弄春風(fēng)。
2.出自《西鄰亦新葺所居復(fù)與兒曹過之》詩新茁畦蔬經(jīng)宿雨,半開籬槿弄斜暉。
3.出自《普天樂·秋江憶別》曲梧桐一葉弄秋晴,砧杵千家搗月明。
6.
玩賞。
1.出自《怨曉月賦》臥洞房兮當(dāng)何悅,滅華燭兮弄曉月。
2.出自《經(jīng)姑蘇游虎丘山次東坡舊題韻》嗟嗟峨眉仙,嘗來弄光景。
3.出自《采石太白樓觀蕭尺木畫壁歌》昨登五老弄瀑布,卻臨三峽窺龍湫。
7.
謂撥弄、吹奏樂器。
1.出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及飲卓氏,弄琴,文君竊從戶窺之。
2.出自《秋夜曲》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3.出自《秦淮夜泊》詩隔岸開朱箔,臨風(fēng)弄紫簫。
4.出自《桃花扇·聽稗》仙院參差弄笙簧,人住深深丹洞旁,閑將雙眼閱滄桑。
8.
樂曲,曲調(diào)。如古樂府《清商曲》有《江南弄》。
1.出自《韓非子·難三》且中期之所官,琴瑟也,弦不調(diào),弄不明,中期之任也,此中期所以事昭王者也。
2.出自《琴賦》改韻易調(diào),奇弄乃發(fā)。
9.
古代百戲樂舞中指扮演腳色或表演節(jié)目。如唐代有“弄參軍”、“弄劐陵王”,宋代有“弄懸絲傀儡等”。又金元時別稱院本為“五花爨弄”,“爨弄”即表演之意。亦用為劇目名。
1.出自如福建莆仙戲有《四九弄》、《搭渡弄》等。
10.
指禽鳥鳴叫。
1.出自《酬郭夏人日長沙感懷見贈》詩流鶯且莫弄,江畔正行吟。
2.出自《雨中獨酌》詩鳴禽時一弄,如與古人言。
3.出自《后庭花·春游》套曲步倚春風(fēng)健,歌因鳥弄停。
11.
做;搞。
1.出自《水滸傳》我也聽說有強人,不想那廝們?nèi)绱舜笈?/p>
2.出自《兒女英雄傳》舅太太又掉著樣兒弄兩樣可吃的家常菜給他吃。
3.出自《而已集·讀書雜談》我常被詢問:要弄文學(xué),應(yīng)該看什么書?這實在是一個極難回答的問題。
12.
用手把玩;舞弄。
1.出自《詩·小雅·斯干》載衣之裳,載弄之璋。
2.出自《漢書·趙堯傳》高祖持御史大夫印,弄之。
3.出自《兒女英雄傳》他便把這般孩子都聚在一起,不是練著揮拳弄棒,便是學(xué)著打仗沖鋒。
13.
指供玩賞之物。
1.出自《金銀贊》惟金三品,揚越作貢,五材之珍,是謂國用。務(wù)經(jīng)軍農(nóng),爰及雕弄。
14.
樂曲一闋或演奏一遍稱一弄。
1.出自《世說新語·任誕》帝命伊(桓伊)吹笛……既吹一弄,乃放笛云:‘臣於箏乃不知笛。“
2.出自《西廂記諸宮調(diào)》紅娘,我對你不是打哄,你且試聽一弄,休道你姐姐,遮莫是石頭人也心動。
3.出自《岳陽城中聞笛》詩何處笛聲三四弄?坐聽疑隔楚江濱。
4.出自《池北偶談·談異一·羅漢》米家僮有吹笛者,羅忽曰:“誤矣!”命作一弄,甚妙。
1.河北﹑山東一帶采取未開的山丹花制的干菜。
1.草名。又名紫云英。二年生草本植物,莖匍匐地面,葉呈羽狀,花紫紅或白色,實為莢果。可以作飼料和綠肥。
1.見"紅花"。
1.紅潤有生氣。
形容旺盛、興隆、熱鬧五月的石榴花越開越~丨她家的日子越過越~丨小店辦得日趨~丨聯(lián)歡晚會節(jié)目很多,開得很~。
舊時指珠寶一類的貴重物品~鋪。
1.亦作"紅箋"。
2.紅色箋紙。多用以題寫詩詞或作名片等。
1.指紅色美人蕉。
(~兒)指受廣大觀眾歡迎的演員。
1.舊時稱出風(fēng)頭﹑走紅運的演員。
1.謂暴虐而多變。
1.亦作"詭僻"。
2.違反﹐歪曲。
3.荒謬邪僻。
4.新奇險怪。
5.乖張怪僻。
1.指欺詐作弊等情事。
1.制造借口躲避。
1.詭詐善變。
2.奇異多變。
1.見"詭辯"。
1.責(zé)難駁斥。
2.詭異駁雜。
1.虛偽浮薄。
2.奇巧浮華。
1.奇計。
1.怪異。
1.宋代役法規(guī)定﹐按當(dāng)役人戶田產(chǎn)多少定等級﹐繳納代役錢。有些人戶就將田產(chǎn)分散托名詭寄于享有免役免稅等特權(quán)的官戶名下﹐這些資產(chǎn)稱"詭產(chǎn)"
1.怪異丑陋。
1.見"詭辭"。
1.淫祠﹐祭祀邪神的祠廟。
1.亦作"詭詞"。
2.不透露談話的真實內(nèi)容。
3.密談﹐秘密交談。
4.說假話。
5.妄下斷語。 6.詭異的言論﹐異端邪說。
1.謂假托和竄改姓名﹑戶籍。
1.謂毛羽花紋不相同﹐各有特色。
1.珍異的物品。
1.詭詐貪婪。
1.欺詐﹐欺騙。
虛妄荒誕~不經(jīng)。
1.怪異荒誕﹐不合常理。
1.詭詐之術(shù)。
2.間道﹔捷徑。
1.詭詐地行動。謂陰謀行刺。
1.用假話對答。
1.用詭詐手段奪取。
1.詭怪惡劣。
1.謂心口不一﹐與心志相違。
2.謂假意服罪。
1.謂趨向﹑旨趣不同。
1.變更。
1.違反本心。
2.詭詐﹐弄虛作假。
1.明清時課收田產(chǎn)賦稅﹐小民常數(shù)倍于官紳﹐故有田產(chǎn)者常將產(chǎn)權(quán)假托于官紳名下﹐謂之"詭掛"。
1.奇觀。
1.指奇異瑰麗的事物。
1.怪異與美好。
1.假托的名號。
1.不以正道而投合。
1.假意附和。
1.詭詐奸滑。
1.詭詐奸猾。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