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耳朵聽不見聲音,通常也指聽覺遲鈍。
1.
聽覺失靈或閉塞。
1.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耳不聽五聲之和為聾,目不別五色之章為昧。
2.出自《韓非子·解老》耳不能別清濁之聲則謂之聾。
3.出自《文心雕龍·夸飾》信可發蘊而飛滯,披瞽而駭聾矣。
4.出自《雙鳥》詩有耳聒皆聾,有口反自羞。
5.出自《兒女英雄傳》原來他只得母女二人,他那母親又是個既聾且病的。
2.
愚昧;不明事理。
1.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即聾、從昧、與頑、用囂,奸之大者也。
2.出自《左傳·宣公十四年》鄭昭、宋聾、晉使不害。
1.按親戚親疏血統遠近所定的順序。
1.親身了解,直接知道。
2.接近有知識的人。
1.愛護民眾。
1.親近器重,亦指親近器重的人。
因婚姻、血緣或收養而產生的人們之間的社會關系。包括夫妻、血親、姻親。其中,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稱為近親屬。
1.親生子女。
2.偏指親生兒子。
3.指父母與子女。
1.自己親身。
1.指家屬及同宗族的人。
1.接吻。
1.親近敬重。
2.指父母尊長。
1.損害敗壞。
1.侵犯,侵凌。
1.侵犯暴掠。
2.侵凌。
1.亦作"侵逼"。
2.侵犯逼迫。
1.見"侵偪"。
1.侵犯遮蔽;侵害欺蒙。
1.侵占兼并。
1.侵害盤剝。
1.侵逼。
2.謂交迭。
1.侵害摧殘。
1.亦作"侵鈔"。
2.侵害掠奪。
1.見"侵抄"。
1.用于侵伐的戰車。
1.徇私枉法之臣。
一清早,天剛有點亮時次日侵晨,鳴鼓而攻。
1.侵犯;侵占。
1.侵害而使愁苦。
1.侵犯劫奪。
2.侵占盜竊。
1.侵奪的土地。
1.亦作"侵黷"。
2.侵犯侮慢。
1.見"侵瀆"。
1.損害或奪占他人﹑他方的利益。
1.冒犯非難。
1.興兵越境討罪;進攻他國。
也稱攻擊”。有意傷害他人身體和精神的行為。社會心理學家對侵犯產生原因的解釋主要有兩種理論挫折侵犯理論認為挫折是侵犯產生的原因;社會學習理論認為侵犯是以他人為榜樣學習得來的。
1.侵害殺戮。
2.侵吞克扣。
1.超越權限而侵犯其他官員的職權。
1.因入侵而驚擾。
1.侵犯損害。
1.侵吞克扣。
1.天快黑的時候。
1.侵害毀壞。
1.侵入;侵凌。
2.漸增。
1.侵害踐踏。
1.侵奪之地。
1.侵入而使降服。
1.宋代李稷對建于道旁的民舍所強征的稅錢。
1.接近,靠近。
1.侵害損傷。
1.占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