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纏繞;圍繞。
1.出自《禮記·玉藻》大夫大帶四寸。雜帶,君朱綠,大夫玄華,士緇辟,二寸。再繚四寸。
2.出自《后漢書·班固傳上》西郊則有上囿禁苑,林麓藪澤,陂池連乎蜀漢,繚以周墻,四百余里。
3.出自《京師作》詩繚以皇城垣,靚深擬天上。
4.出自《死水微瀾》東西兩側,各有一座四丈來高,人工造就的土臺,繚以短垣,升以石階。
2.
謂繞道而行。
1.出自《新唐書·郭子儀傳》回紇以奇兵繚賊背,夾攻之,斬首六萬級,生禽二萬。
2.出自《東塘處士墓志銘》時余自都返,繚出荊州,茇舍倉卒。
3.
猶綹。
1.出自《新唐書·后妃傳上·玄宗楊貴妃》﹝楊貴妃﹞引刀斷一繚發奏之曰:“以此留訣。”
4.
祭祀名。參見“繚祭”。
1.出自《周禮·春官·大祝》辨九祭。一曰命祭……八曰繚祭。
5.
縫紉法之一。用針斜著縫綴。
1.出自如:繚衣縫;繚貼邊。
6.
通“撩”。紛亂。參見“繚亂”。
1.出自《詠雨》可憐繚亂點,濕盡滿宮花。
2.出自《禽言·提壺》詩山花繚亂目前開,勸爾今朝千萬壽。
3.出自《小城春秋》劍平送秀葦回家后,回到宿舍,心里有點繚亂,久久靜不下來。
7.
通“撩”。挑動;引逗。
1.出自《西游補》蘋香這侍兒天姿翠動,煙眼繚人。
1.形容竭盡忠誠。
1.安排些或花費點時間。
1.見"破工夫"。
1.削去棱角。喻除繁雜而從簡易。
2.喻改方正為圓通。
1.亦作"破矩為圓"。
2.謂削去棱角,改方為圓。比喻去嚴刑峻法而從簡易。
3.比喻改方正為圓通。
1.語出《史記.酷吏列傳》"漢興,破觚而為圜,斫雕而為樸。"后以比喻刪繁雜而從簡易,去浮華而尚質樸。
1.破舊敝壞。
1."補骨脂"的別稱。一年生草本,枝被少量黃白色毛,單葉卵形。夏季開花,淡紫或白色。莢果短而厚,不裂,含一種子。中醫以種子入藥,有補腎助陽之功效,主治腎虛陽痿﹑腰膝冷痛﹑泄瀉﹑遺尿等癥。
1.舊稱女子十六歲為"破瓜"。"瓜"字拆開為兩個八字,即二八之年,故稱。
2.瓜字分開為"八八"兩字,舊又因用作六十四歲的代稱。
3.喻女子破身。
1.攻克險阻﹑難關。
比喻有了缺點、錯誤或受到挫折以后,不自振作、任其自流,抱著自暴自棄的態度他自輕自賤,成了習慣,破罐破摔,不想學好了。
1.罐子已經破了,又往破里摔。比喻有了缺點﹑錯誤或受到挫折以后,任其自流,不加改正,或反而有意朝更壞的方向發展。
1.已滅亡的國家。
2.擊破敵國;消滅敵國。
1.損害,侵害。
1.驅寒;消寒。
1.謙抑﹔謙讓。
1.謙虛遜讓。
1.猶謙遜。
1.謙遜退讓。
1.指謙虛。語本《易.謙》﹕"天道虧盈而益謙。"
2.猶盈虛。謙﹐不足﹔益﹐盈滿。
1.猶謙虛﹐謙遜。幼﹐幼沖。
1.謙虛的話﹔謙詞。
1.謙虛而能容人。
1.《易經》卦名《謙》和《豫》的并稱。謙﹐小心謹慎﹔豫﹐順時而動◇因以"謙豫"謂謹慎從事﹐循規蹈矩。
1.謙虛謹慎。
1.謙慎檢束。
1.謙敬。
1.執意謙讓。
1.謙讓之志﹔不敢承當的心意。
1.謙虛的真情。
1.見"謙尊而光"。
1.謂尊者謙虛而顯示其光明美德﹔謙虛。語本《易.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孔穎達疏﹕"尊者有謙而更光明盛大﹐卑謙而不可逾越。"阮元??庇洨s"《集解》作'卑者有謙而不逾越'。"一說﹐尊﹐通"撙"。退讓。
1.誤了預定的旅程。
1.差錯,失調。
1.猶懈怠。
1.猶失誤。
1.謂因失誤而導致匱竭。
1.因過失而觸犯刑律。
《左傳·昭公四年》冬無愆陽,夏無伏陰?!?愆陽冬天陽溫。伏陰夏天陰涼)后因以愆伏”指氣候失常,冷暖不調土氣有早晚,天時有愆伏。
1.過失。
1.罪惡,罪過。
1.失和。
1.失時。
1.猶悔過。
1.罪過。
1.久旱。
1.謂疫癘等流行性疾病。
1.愆戾,罪行。
1.罪戾,罪過。
1.苛繁的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