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梨樹,落葉喬木或灌木。花五瓣,葉子卵形。花通常白色,果實是常見水果。種類很多。
2.
名詞
(只)這種植物的果實。果實多汁,可食用,又可藥用,有降火、潤肺、消痰等作用。也可以用來釀酒,做梨脯、罐頭和梨膏等。
3.
名詞
(Lí)姓。
1.
亦作“梸”。亦作“棃”。
2.
果木名。落葉喬木,葉子卵形。花多為白色。果實多汁,可食。
1.出自《莊子·人間世》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屬,實熟則剝,剝則辱。
2.出自《魏都賦》真定之梨,故安之栗。
3.出自《隋書·禮儀志二》又移借田於建康北岸,筑兆域大小,列種梨柏。
3.
梨樹的果實。
1.出自《橄欖》詩始覺眾果俗,橘奴復梨兒。
2.出自《中秋玩月張校理宅得南字》詩為呼老婢埽庭宇,一席盤饤梨與柑。
3.出自《帝京歲時紀勝·七月·時品》梨種亦多,有秋梨、雪梨、波梨、密梨、棠梨、罐梨、紅綃梨;外來則有常山貢梨、大名梨、肉綿梨、瀛梨、洺梨。
4.
草名。
1.出自《山海經·中山經》〔少陘之山〕又東南十里曰太山。有草焉,名曰梨。其葉狀如荻而赤華,可以已疽。
5.
年老。
1.出自《方言》眉、梨、耋、鮐,老也。東齊曰眉,燕代之北鄙曰梨。
6.
通“剺”。割裂,剖離。
1.出自《管子·五輔》是故博帶梨,大袂列,文繡染,刻鏤削,雕琢采。
2.出自《淮南子·齊俗訓》伐楩楠豫樟而剖梨之,或為棺槨,或為柱梁。
3.出自《漢書·揚雄傳下》分梨單于。
7.
通“黎”。參見“梨庶”、“梨氓”。
1.上帝﹐天帝。太平天國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稱上帝為真神。
1.猶言確知﹐真正明悉。
1.謂仙音。
1.天然美景;勝境。
1.指神仙。
1.太平天國后期﹐臣下稱洪秀全為真圣主。
1.猶言真知灼見。
1.跟客觀事實相符合;不假。
2.真心實意。
3.確切清楚。
1.佛教語。圓成實性三義之一﹐亦稱真如。
2.指反映事物真實情況的程度。特指文學藝術作品通過藝術形象反映社會生活所達到的正確程度。
1.實授食邑。
1.有操守﹑才能之士。
1.真對﹐絕對的正確。
2.確實是﹐的確。
3.口語中表示嫌憎﹑不滿情緒。
1.見"真是"。
1.楷書。原是隸書的別稱。也稱正書。
1.合乎實際的數據。
2.數學名詞。與對數相對的數。
1.指道家煉丹所用的水銀。
1.佛典謂佛有二種說法﹐一為真說﹐一為俗說。如說無常等﹑蘊處界等﹑念住等﹐屬真說。見錫蘭所傳《論事.大品》第一章。參閱呂澄《中國佛學源流略講.三論宗》。
1.猶言酷肖(兼指神與形兩方面)。
1.真正的繼承人。
1.道家稱修真得道的老人。
1.佛教語。因緣所生之事理曰俗﹐不生不滅之理性曰真。出世為真﹐入世曰俗﹐即出家在家之意。
1.真率自然﹐也指真率自然的境界。
1.真義﹐精華。
1.本色;天然風致。
1.指道教進行活動的壇場。
1.香木名。即檀香。
1.影堂。奉祀祖先名人遺像之所。
1.真實的本體。
1.真性﹐天性。
1.原刻拓本法帖。
1.謂神仙之殿庭。
2.指真諦之所在。
1.在一個地方自然形成的土壤。對"客土"而言。
2.佛教語。真佛土的略稱。謂佛真身所住的法性土﹐對化身所住的化土而言。
1.真假。
1.真實的意旨或意味。
2.指味道純正的食品。
3.指食物本來的味道。
1.佛道所指經文﹑符箓等。
1.指成色好的銀子。
1.真正的窩主。
1.佛教語。涅盤四德之一。亦稱"大我"﹐與"妄我"相對﹐謂出離生死煩惱的自在之我。
1.佛教語﹐即空無。指事物的虛幻不實。
1.實在的我。謂脫去外相的本質的我。
1.即玄武。本為北方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的總稱﹐因以為北方神名。
1.猶真氣。
1.指僧人所用的錫杖。
1.仙人。
1.佛教語。猶言本相﹐實相◇指事物的本來面目或真實情況。
2.謂實任宰相。
3.猶寶相。即神﹑佛的畫像或塑像。
1.謂真實情況已完全清楚。
1.見"真香茗"。
1.茶的一種。
1.猶本心。
1.指"瞎子摸象"故事中的象的完整形體。典出《大般涅盤經》卷三二﹐謂眾盲摸象﹐各說異端﹐不見象之真體。
2.真相。事情的真實情況。魯迅有《德國作家版畫展延期舉行真象》一文﹐現收入《集外集拾遺補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