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從水或其他液體中取物。
1.出自《一切經音義》沉取曰撈。
2.出自《齊民要術·飧飯》宜少時住,勿使撓攪,待其自解散,然后撈盛,飧便滑美。
3.出自《酬樂天東南行詩一百韻》泥浦喧撈蛤,荒郊險斗?。
4.出自《夷堅丁志·孔都》或言有溺死于澹津湖者,孔妻驚疑必其夫,及廂官撈出尸,果也。
5.出自《醒世恒言·薛錄事魚服證仙》將魚切得雪片也似薄薄的,略在滾水里面一轉,便撈起來。
6.出自《春蠶》碰到同村的女人們叫他幫忙拿什么重家伙,或是下溪去撈什么,他都肯。
2.
取;獲取。
1.出自《西游記》我再與他斗幾合,我取巧兒撈他一棒,卻不是好?
2.出自《吶喊·孔乙己》你怎的連個秀才也撈不到呢?
3.出自《上海的早晨》主席撈不到,連個委員什么的也不行嗎?
3.
用不正當的手段取得財物。
1.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這軍裝買賣是最好賺錢的,不知他撈了多少。
2.出自《關于儒·道·土匪》那便是說一個儒家做了幾任“官”,撈得肥肥的,然后撒開腿就跑。
4.
捉拿。
1.出自《銅墻鐵壁》二木匠給野戰軍的偵察員撈住過一回,告訴銀鳳:黑夜雙方都有偵察活動。
5.
嘮,嘮叨。參見“撈嘴”。
1.出自《紅樓夢》你不必撈嘴,我也有了!你聽聽。
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內容之一。指將中國共產黨和政府的職能分開。針對黨和政府的職能混淆、以黨代政的現象而提出。目的是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確保黨的政治領導、組織領導和思想領導,真正發揮黨的總攬全局的作用,管好路線和方針政策,同時也有利于政府管好其職權范圍內的工作。
1.結黨。
1.猶黨徒。
1.同伙或親族鄰里的幫助。
1.黨與和親族。
2.古代居民的基層組織。
1.共產黨在國家機關和人民團體中的領導組織。
1.正直敢諫的臣子。
1.讜辭。
1.正直之言﹐直言。
1.正直的勸諫。
1.正理。
1.正直之言﹐直言。
1.正直的謀議。
1.直爽懇切。
1.正直敢言的人。
1.正直之言﹐直言。
1.剛直的議論﹔直言不諱的議論。
1.正直。
2.指正直的言論。
1.正直。亦指正直的人。
1.麥子的統稱。
1.水廣闊貌。
1.我國南方農村把垃圾﹑樹葉﹑雜草﹑糞尿等放在凼里漚制成的肥料,主要用作稻田基肥。
1.方言。田中或田邊臨時用泥筑起埂子的漚糞小坑。
1.拖延。
1.無定止貌。
1.蕩滌;沖刷。
1.跌宕。謂富于變化,不呆板。
1.采石工。
1.流動而明麗。
1.流動而富于變化。
1.放逸豪爽。
1.天極高處之氣。借指高空。
2.昏暗;愚昧。
1.躲閃跌倒。
1.虛浮不實的言詞。
1.豪縱不羈。
1.拖延。
1.放蕩;放逸。
1.見"宕逸"。
1.亦作"宕軼"。
2.奔放灑脫。常用以形容人的才情與藝術作品的風格。
1.拖欠未還的賬。
1.蕩子。指離鄉外游,久而不歸之人。
1.突然躍起。
1.用有花紋的石頭造的墻基。
1.古樂名。
1.《史記.高祖本紀》"秦始皇帝常曰'東南有天子氣',于是因東游以厭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隱于芒碭山澤巖石之間。呂后與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問之。呂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氣,故從往常得季。'"后因以"碭瑞"借指祥云。
1.沖撞;冒犯。
1.激蕩。
2.澆薄;不莊重。
1.破產,耗盡產業。
1.謂喪失全部家產。
1.沖擊敵方軍陣。陳,同"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