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爤”。
2.
用火煮熟。
1.出自《方言》自河以北,趙魏之間,火熟曰爛。
2.出自《北夢瑣言》性甚鄙嗇,嘗爛一羊脾,旋割旋啖,封其殘者。
3.出自《醒世姻緣傳》一大碗豆豉肉醬爛的小豆腐,一碗臘肉。
3.
指食物煮得很熟或瓜果過分成熟后的松軟狀態。
1.出自《易·雜卦》剝,爛也。
2.出自《齊民要術·種桃》桃爛自零者,收取,內之於甕中,以物蓋口。
3.出自《春光好》詞雨霽山櫻紅欲爛,谷鶯遷。
4.出自《紅樓夢》那一碗火腿燉肘子很爛,正好給媽媽吃。
5.出自《風雷》不爛,不香,分文也不要你的。
4.
形容物體呈稀糊狀態。
1.出自《廣落花詩》萬斛春膏爛似糜,鎮將黃葉惱嬰兒。
2.出自《胡志明主席印象記》那還是在從奠邊府回來的路上,因為下雨路爛,汽車不好走,改乘馬。
5.
精通;極熟悉。
1.出自《偶書》詩一任塵欺古鹿盧,圣經窮爛更何圖。
2.出自《儒林外史》老先生的元作,敝省的人,個個都揣摩爛了。
3.出自《峴傭說詩》《宿府》:“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悲”字、“好”字,作一頓挫,實七律奇調,令人讀爛不覺耳。
6.
猶甚;極。表示程度高或深。
1.出自《儒林外史》你是個爛忠厚沒用的人,所以這些話我不得不開導你,免得惹人笑話。
2.出自《譚九先生的工作》我們又不是蠢寶,肯這樣爛便宜糶出去!
3.出自《龍須溝》外邊呀,精濕爛滑的,滑到溝里可怎么辦。
7.
隨意;隨便。
1.出自《西域和王君玉詩》爛吟風月元無礙,高臥煙霞未是賢。
8.
放蕩,不節制。
1.出自《官場現形記》等到股本到了手,爛嫖爛賭,利錢亦不給人家。
2.出自《丁跛公》這青年人爛酒爛賭,放蕩得像一條野馬。
9.
灼傷;燙傷。
1.出自《左傳·定公三年》﹝邾子﹞自投于床,廢于爐炭,爛,遂卒。
2.出自《鹽鐵論·刑德》上下相遁,奸偽萌生,有司法之,若救爛撲焦不能禁。
3.出自《陸渾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韻》截然高周燒四垣,神焦鬼爛無逃門。
10.
腐爛,腐敗。
1.出自《莊子·人間世》咶其葉,則口爛而為傷。
2.出自《對雨》詩濕楊生細椹,爛草變初螢。
3.出自《答或問棺制》凡用板六塊,板取堅致不爛不蠹者為佳。
4.出自《老煙筒》李二傻給頭兒刷了,餓得一天價啼哭,滿街找西瓜皮,找梨核,找爛白菜幫兒,臨死也沒摸著口飯吃。
5.出自《有的人》詩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
11.
破碎;破爛。
1.出自《升天行》五三仙子乘龍車,堂前碾爛蟠桃花。
2.出自《雷太簡遺蜀鞭》詩我騎瘦馬固莫稱,破韉爛轡沙塵昏。
3.出自《石田雜記》治簇筋,用桑樹向南枝三條,以刀輕刮去外面粗皮,用內面青枝,以鐵錘錘爛,井花水調敷患處,即好。
4.出自《火焰山上四十天》他的眼鏡也跌落了,幸而落在灰上沒有打爛。
12.
形容毀傷嚴重。
1.出自《三國志·蜀志·楊戲傳》播詣獄訟爭,身受數千杖,肌膚刻爛,毒痛慘至。
13.
形容內心極其痛苦或焦急。
1.出自《南齊書·張敬兒傳》值景和昏暴,心爛形燋,若斯之苦,寧可盡言。
2.出自《當窗織》詩水寒手澀絲脆斷,續來續去心腸爛。
14.
頭緒亂。參見“爛帳”、“爛攤子”。
1.出自《代理縣長》他忙著從床架上扯了一條毛巾,于是自負地嘆息道:“這種爛賬日子,我倒過得多啊!”
2.出自《長河浪花集·湘陰熱浪記》當時,接管的銀行、糧庫又完全是些爛攤子,既沒錢、也缺糧。
3.出自《三寄小讀者》只有您和我這么大歲數的人,才能體會到把“四人幫”留下的爛攤子收拾到現在這個樣子,是多么不容易!
15.
詈詞。對人或物的蔑稱。
1.出自《有感今昔》詩爛奚輕薄人何敢,伏獵荒唐自不知。
2.出自《長輩吳松明》其實,他哪有什么心思玩弄這些爛骨牌哩!
3.出自《當蘆笙響起的時候》他們抓了我們五個人去殺了,罵我們是爛倮倮,說不殺我們幾個人我們就不會把糧食交出來。
16.
光明;明亮。
1.出自《詩·鄭風·女曰雞鳴》子興視夜,明星有爛。
2.出自《論衡》天晏旸者,星辰曉爛。
3.出自《螢火賦》照灼兮若湛盧之夜飛,的皪兮像招搖之夕爛。
4.出自《滿庭芳》詞綠窗朱戶,十里爛銀鉤。
5.出自《李忠武公神道碑銘》公功久著,爛若三辰。
17.
色彩絢麗。
1.出自《詩·唐風·葛生》角枕粲兮,錦衾爛兮!
2.出自《奉和門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領相印出鎮全蜀詩十八韻》奪霞紅錦爛,撲地酒壚香。
3.出自《碩士約過舍久俟不至余將渡江留書與之成六十韻》裁為五色文,爛若開晨霞。
18.
眾多貌。
1.出自《詩·大雅·韓奕》諸娣從之,祁祁如云。韓侯顧之,爛其盈門。
2.出自《西京賦》僵禽斃獸,爛若磧礫。
3.出自《樂府詩集·燕射歌辭三·食舉歌之六》加籩折俎爛成行,恩風下濟道化光。
19.
盛,茂盛。
1.出自《詩》今年秋菊爛,此時思發生。
2.出自《晉陽三月未有春色》詩上國花應爛,邊城柳未黃。
3.出自《西征賦》華蓮爛於淥沼,青蕃蔚乎翠瀲。
1.曬發使干。常指高潔脫俗的行為。《楚辭.九歌.少司命》"與女沐兮咸池﹐晞女發兮陽之阿。"
1.讓風吹拂。
2.比喻沐受教化。
1.沐浴于陽光。
2.喻沐受恩惠。
3.早晨的陽光。
1.猶和煦。
1.閃耀。
1.猶覬覦。晞,通"希"。
1.希冀;希望。晞,通"希"。
1.希求善價。晞,通"希"。
1.因日曬而消除。
1.沐受日光。
1.干土。
1.干土。
1.日曬使露水蒸發。
2.朝霞。
3.謂沐受雨露滋潤。
1.謂受日照而消失。
1.指沐浴晾發。
1.猶烈日。
1.曝曬,日曬。
1.仰慕圣人。晞,通"睎"。
1.干土。
1.希望;希求。晞,通"希"。
1.形容清晨陽光微弱。
1.沐浴于陽光;曬太陽。
2.比喻沐受恩德。
3.朝陽。
1.瓢的別稱。
1.征收供祭祀用的犧牲。
1.王莽所設官名。即大司農,九卿之一,主掌全國財賦。也稱"羲和"。
1.古代祭祀用的牡豕。
1.即《易》經。相傳八經卦為伏羲氏作,故稱。
1.古代祭祀用的純色牛。
1.伏羲氏和神農氏的并稱。
1.伏羲氏和大庭氏的并稱。傳說繼女媧氏之后相續而王有天下。見晉皇甫謐《帝王世紀》。
1.古代飾有鳥形﹑鳥羽或象骨的酒器。一說為犧尊和象尊的合稱。
1.古代祭祀用的純色羊。
1.指古代祭祀時掌管犧牲的官吏。
1.見"犧尊"。
1.即豨薟。草名,又名豬膏莓。可制藥丸或藥酒。
1.亦作"■■"。
2.鳥聲。
1.齊備。
1.見"悉達多"。
1.梵語。sarva-siddh?rtha(薩婆悉達多)音譯的略稱。智慧的意思。
2.釋迦牟尼為凈飯王太子時的本名。亦譯作"悉達陀"﹑"悉達"。
1.見"悉達多"。
1.盡其甲兵。
1.見"未沫"。
1.指事情發生以前。
1.不免,免不了。
2.猶言不能不說是。表示不以為然。
1.未命名。
2.不知名稱。
1.二十年代文學團體名。1925年成立于北京,因主辦《未名叢刊》﹑《未名》半月刊,故稱。初由魯迅創始,后得其大力支持。主要成員有韋素園﹑李霽野﹑曹靖華等。
1.天沒有亮就穿衣起床。形容勤于政事。
1.不曾休止。
2.引申為未消失。
1.未能免于俗例或常情。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貧。七月七日,北阮盛曬衣,皆紗羅錦綺。仲容以竿掛大布犢鼻裻于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復爾耳。'"。
1.猶未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