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軍人、消防人員等用來保護頭部的帽子,多用金屬制成。
2.
名詞
形狀像盔的帽子;半球形便帽。
3.
名詞
盆子一類的器皿。
1.
缽類器皿。參見“盔子”。
1.出自《廣韻·平灰》盔,器盂盛者也。
2.
戰士、消防人員或礦工等用來保護頭部的帽子。古代亦稱胄、首鎧、兜鍪、頭鍪。多用金屬制成,也有用藤或皮革做的。現代多用鋼制。
1.出自《水滸傳》呼延灼選訖……銅鐵頭盔三千頂。
3.
用楦制帽或其他器物。
1.出自《西廂記諸宮調》著綾幡做甲,把缽盂做頭盔戴著頂上。
2.出自《金瓶梅詞話》只見應伯爵頭上戴一頂新盔的玄羅帽兒,身上穿一件半新不舊的天青夾縐紗褶子,腳下絲鞋凈襪,坐在上首。
3.出自《破骔帽歌》春秋四季并弗曾盔頂舒絲帽;寒冬臘月并弗曾盔頂羢氈巾。
4.
泛指各式冠帽。參見“盔頭”、“盔箱科”。
中亞國家。世界最大的內陸國。東鄰中國。面積27173萬平方千米。人口1700萬(1995年),民族眾多。首都阿克莫拉。中部為丘陵,北部、西部分別為平原、低地,東、東南邊緣為山地。溫帶大陸性氣候。礦物種類多且儲量大。有色金屬工業和煤炭工業發達。盛產小麥和羊毛。
我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肅。
1.哈欠。
蛙的一種,身體灰褐色,生活在陰濕的地方。雌性的腹內有脂肪狀物質,叫哈什螞油,可入藥。哈什螞是我國特產之一,主要產在東北各省。[滿]
1.[滿hasima]又稱中國林蛙。蛙的一種。身體灰褐色,生活于陰濕的山坡樹叢中。雌性腹內有脂肪狀物質,叫哈士蟆油,中醫用為養陰藥,主治虛勞咳嗽等癥。哈士蟆為我國特產之一,主要產在東北各省。
1.見"哈敦"。
古巴首都,最大城市和港口。人口2107萬(1992年)。全國經濟中心。工業有制糖、造船、機械等。天然良港,可泊巨輪。市內有古老的教堂、城堡和宮殿,市郊有圣瑪麗亞海水浴場。為美洲著名旅游勝地。
1.中藥材阿魏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一.阿魏》。
1.猶稽查。幾,通"譏"。
1.見"幾筵"。
1.掌機密的近臣。
一次又一次;屢次朋友們~地勸說,他都當成了耳旁風。
1.危殆,危險。
1.幾席。
1.幾案匣柜。泛指日用器具。
1.猶開端;機會。
1.危敗。《國語·周語上》"其無乃廢先王之訓而王幾頓乎!"韋昭注"幾,危也;頓,敗也。"一說,猶其頓,幾為語詞。參閱清俞樾《群經平議·國語一》。
1.查問而不征稅。幾,通"譏"。
1.即幾案。
1.亦稱"幾格"。
2.櫥架。
1.見"幾閣"。
1.期求功績。幾,通"冀"。
1.呵察,查問。幾,通"譏"。
①〈書〉多少價值~?ㄧ曾~時。②幾何學的簡稱。
①將近于;接近于今天到會的~有五千人。②差點兒 ②不是你提醒我,我~忘了ㄧ兩條腿一軟,~摔倒。也說幾幾乎。
1.機會。
1.達到。
2.差點趕上;幾乎達到。
1.安重貌。《詩·豳風·狼跋》"公孫碩膚,赤舄幾幾。"朱熹集傳"安重貌。"一說,鞋頭尖而上翹。
2.偕同貌。
1.猶幾乎。
1.謂見之不久。
2.何曾見,少見。
1.微諫,婉言勸諫。
1.近乎;將近。
1.查禁。幾,通"譏"。
經過多次~波折 ㄧ~交涉。
1.謂明察隱微而決斷。
1.近利;求利。
1.重要而須保密的軍國之事。
1.傳說中的古帝王名。
1.機謀權術。
1.案上的肉,比喻任人宰割。
1.明末的文社組織。名為"幾社"者,蓋取知幾其神之義。主要成員有陳子龍﹑夏允彝﹑徐孚遠﹑何剛等人。其文學主張頗受前后七子影響,作品則對政治的混濁﹑民生的疾苦有所揭露。明亡后,陳子龍等數人曾致力抗清。
1.精微。
1.精微神妙。
什么時候你們~走?ㄧ你~有空兒過來坐吧。
1.機密的事。
1.猶幾許。多少,若干。
1.幾與門,指住處。
1.靠幾與臥榻,常用以泛指日用器具。
1.案上。
1.指《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