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斍”。亦作“覐”。
2.
領悟;明白。
1.出自《公羊傳·昭公三十一年》有珍怪之食,盱必先取足焉。夏父曰:“以來,人未足,而盱有馀。”叔術覺焉。
2.出自《白虎通·辟雍》學之為言覺也,悟所不知也。
3.出自《平淮西碑》始迷不知,今乃大覺,羞前之為。
3.
啟發(fā),使人覺悟。
1.出自《孟子·萬章上》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非予覺之而誰也!
2.出自《題陳壽老論孟紀蒙》豈敬其師之所以覺我,而謙于我之所以覺人歟?
4.
感知,意識到。
1.出自《書·說命下》念終始典于學,厥德脩罔覺。
2.出自《抱樸子·金丹》聞雷霆而覺布鼓之陋,見巨鯨而知寸介之細。
3.出自《顏氏家訓·歸心》飲啖醉飽,便臥檐下,稍醒而覺體癢,爬搔隱疹,因爾成癩。
4.出自《晚次鄂州》詩估客晝眠知浪靜,舟人夜語覺潮生。
5.出自《隔膜·小病》我撫伊的額,只覺觸手的熱。
5.
察知;發(fā)覺。
1.出自《論語·憲問》不逆詐,不億不信,抑亦先覺者,是賢乎?
2.出自《東觀漢記·和熹鄧皇后傳》太后察視覺之,即呼還問狀。
3.出自《續(xù)資治通鑒·宋真宗天禧二年》遼主詔:“內外官因事受賕,事覺而稱子孫仆從者,禁之。”
6.
表明。
1.出自《左傳·文公四年》王于是手賜之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以覺報宴。
7.
賢智者之稱。
1.出自《尚書大傳》覺兮較兮,吾大命格兮。
2.出自《吳都賦》藏理於終古,而未寤於前覺也。
3.出自《馮宗武墓志銘》爾生既促,孰俾才覺?既才既覺,孰俾天伐?
8.
通“梏”。正直;高大。
1.出自《詩·大雅·抑》有覺德行。
2.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一年》夫子覺者也。
9.
星名。參見“覺星”。
1.出自《漢書·天文志》﹝歲星﹞贏東北,石氏“見覺星”,甘氏“不出三月乃生天棓”。
2.出自《晉書·天文志中》妖星,一曰彗星,所謂掃星……三曰天棓,一名覺星。本類星,末銳長四丈。或出東北方西方,主奮爭。
1.喘息的時間。形容時間短暫。
1.指戰(zhàn)國楚頃襄王。
1.一向;向來。
1.盡心;誠心誠意。
1.近月。
1.頃刻;短暫。
1.近來。
2.往昔。
3.不久,一會兒。
1.不久。
2.片刻,一會兒。
1.請客人安坐。
2.自請安息。
3.清代的問安禮節(jié)之一。男子打千﹐即右膝半跪﹐較隆重時雙膝跪下﹔女子雙手扶左膝﹐右腿微屈﹐往下蹲身口稱"請某人安"。
4.問安。
1.請對方自便。
1.看望﹑問候病人。
2.謂替病人禱告以求病愈。
1.《論語.先進》﹕"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顏路父也。家貧﹐欲請孔子之車﹐賣以作槨。"后用為傷貧不遇之典。
1.請和﹐求和。
1.迎春的詩。
1.舊時民間的一種習俗﹐過春節(jié)后﹐宴請親友鄰居。
1.請求調換。
2.請求代替。
1.請求向鬼神禱告。
2.祈禱。
1.要求割地。
1.接受﹔承受。
1.猶請佃。
1.請求調動工作。
1.指古代官吏請求奏對。
1.剃頭的敬辭。
1.《左傳.文公元年》﹕"冬十月﹐﹝商臣﹞以宮甲圍成王。王請食熊蹯而死。弗聽。丁未﹐王縊。"后以"請蹯"指弒逆行為。
1.拍馬屁﹐討好。
1.見"請俸"。
1.亦作"請奉"。
2.薪俸。
3.指支取薪俸。
1.表示愿意順服。
1.祈求天神降福。
1.乞求。
1.請求休假或退休。
1.薪給﹔俸祿。
1.謂請求記功。
1.詰問其事故。
1.貨物進出口﹐先向海關陳報﹐請求準許﹐叫做"請關"。
1.指古代官吏請求退休。言使骸骨得以歸葬故鄉(xiāng)。語本《史記.項羽本紀》﹕"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愿賜骸骨歸卒伍。"
1.求和。
1.臣子奏章﹐如蒙天子同意﹐則寫"可"字﹐謂之"請畫"。
1.請召呼喚。
1.一種邀請他人參加的小型貸款形式。
1.見"請婚"。
1.亦作"請昏"。
2.求婚。
1.乞求火種。
1.卜問吉日﹐揀好日子。
1.請假。急﹐古代休假名。
1.猶請托。
1.因事或因病請求準許休假。
1.見"請閑"。
1.請?zhí)?/p>
1.請求接見。
2.宋代士人的一種禮節(jié)。
3.相見。請﹐敬辭。
4.邀請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