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不久。
2.片刻,一會兒。
1.自古以來。《史記.太史公自序》"人情之所感,遠俗則懷,比《樂書》以述來古,作《樂書》第二。"司馬貞索隱"來古即古來也。言比《樂書》以述自古已來樂之興衰也。"一說為往古。見清王念孫《讀書雜志.史記六》。
1.猶來臨。
1.來信。古代用羽翰為筆,因以翰為書寫文字的代稱。
1.招致和好,停止戰(zhàn)爭。
1.本為東漢蜀郡百姓對太守廉范的頌辭,后用為贊揚地方官德政之典。
1.比喻行蹤漂泊不定的人。
1.歸來;回來。
1.來集。
1.前來會聚。
1.來年。
1.來到。
1.來;來到。
1.來相教益。
2.對他人來信的敬稱。多用于書面。
1.佛教語。猶來世。
1.現(xiàn)今,現(xiàn)世。
1.本指古代諸侯在秋天前來朝見帝王。《周禮.春官.大宗伯》"秋見曰覲"唐賈公彥疏"秋﹐西方六服﹐當覲之歲﹐盡來覲。"后亦泛指臣子朝見國君。
1.唐來瑱的綽號。因其英勇無比,故稱。
1.唐來俊臣的省稱。
1.見"來貺"。
1.亦作"來況"。
2.有所賜益。
3.對友人來信或贈詩的敬稱。
1.后代子孫。
1.以來。
2.由來。
1.方言。在。
2.方言。著。表示命令語氣。
1.來臨。
1.舊時堪輿家以山勢為龍,稱其起伏綿亙的姿態(tài)為龍脈。來龍,指龍脈的來源。
2.泛指事物的來源。
1.見"來牟"。
1.隋煬帝對侍兒韓俊娥的親昵戲謔之稱。
1.對人來信的敬稱。
2.敬辭。指來人傳達的要求。
1.亦作"來黣"。
2.古時大小麥的統(tǒng)稱。
1.《后漢書.廉范傳》"成都民物豐盛,邑宇逼側(cè),舊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災,而更相隱蔽,燒者日屬。范乃毀削先令,但嚴使儲水而已。百姓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褲。'"叔度,廉范字◇遂以"來暮"為稱頌地方官德政之辭。
1.唐時驃國樂曲名。又名"斗羊勝"。
1.歸寧。謂女子回娘家省親。
1.猶來勢。
2.方言。氣派。
3.方言。身分。
1.指唐來俊臣。
1.晉王羲之《與蜀郡守朱書帖》的別稱。因其首有"青李來禽",故名。
1.指將來的情況。
2.情由。
1.來去的情由與意向。
1.明年秋天。
2.即將到來的秋天,即今秋。
1.形容為人光明磊落。
1.來年。
1.方言。能干。
1.指鄉(xiāng)村小茶館。因其爐火不常燃,有客來時,才扇起爐火煮水泡茶,故稱。
1.回歸而有所定止。表示安定而集中。
1.謂負有使命而前來。
2.派來的使者。
3.泛指來人。
1.對他人來信的敬稱。
1.猶言解鈴還是系鈴人。謂誰惹起的是非,還得由誰來了結(jié)。
1.猶言來人。
2.介紹來的人。
1.《詩.小雅.采薇》"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又《出車》"今我來思,雨雪載涂。"朱熹集傳"《采薇》之所謂來,戍畢時也。此詩之所謂來,歸而在道時也。"高亨注"思,語氣詞。"后以"來思"表示回來﹑歸來的意思。
1.來年;后世。
1.后世;后代。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