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古代用青銅制成的飲酒器,相當于后世的酒杯。圓腹,旁邊有把手,口上有小柱或無柱,下有三個尖高足。盛行于商朝和西周。
2.
名詞
爵位,君主國家貴族封號的等級。
3.
名詞
姓。
1.
古代一種盛酒禮器,像雀形,比尊彝小,受一升。亦用為飲酒器。
1.出自《詩·大雅·行葦》或獻或酢,洗爵奠斝。
2.出自《左傳·莊公二十一年》鄭伯之享王也,王以后之鞶鑒予之。虢公請器,王予之爵。
3.出自《禮記·禮器》宗廟之器,貴者獻以爵。
2.
指酒。
1.出自《詩·邶風·簡兮》赫如渥赭,公言錫爵。
2.出自《小雅·賓之初筵》發彼有的,以祈爾爵。
3.
飲之以酒。
1.出自《國語·魯語下》賓發幣于大夫,及仲尼,仲尼爵之。
2.出自《李夫人》詩招得香魂爵少翁,九華燈燭曉還空。
4.
爵位;官位。
1.出自《詩·小雅·角弓》民之無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讓,至于己斯忘。
2.出自《漢書·高帝紀上》二月癸未,令民除秦社稷,立漢社稷。施恩德,賜民爵。
3.出自《清邊郡王楊燕奇碑文》階為特進,勛為上柱國,爵為清邊郡王,食虛邑自三百戶至三千戶,真食五百戶終焉。
4.出自《田疇贊》故辭封侯之爵,介不同俗,清不悖倫,忠在樹功,義不茍合。
5.出自《隨園隨筆·爵官職秩之分》爵者,公侯伯子男也。
5.
授爵或授官。
1.出自《禮記·王制》論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祿之。
2.出自《國語·魯語上》乃出而爵之。
3.出自《鹽鐵論·除狹》古之進士也,鄉擇而里選,論其才能,然后官之,勝職任然后爵而祿之。
4.出自《輟耕錄·丘真人》〔丘處機〕乞東還,賜號神仙,爵大宗師,掌管天下道教。
5.出自《資政新篇》凡金、銀、銅、鐵、錫、煤、鹽、琥珀、蠔殼、琉璃、美石等貨,有民探出者,準其稟報,爵為總領,準其招民探取。
6.
通“雀”。鳥的一種。
1.出自《逸周書·時訓》寒露之日,鴻雁來賓,又五日,爵入大水化為蛤。
2.出自《孟子·離婁上》為叢敺爵者,鹯也。
3.出自《漢書·王莽傳上》鳳皇來儀,神爵降集。
4.出自《送墨秀》詩來時野寺無魚鼓,去后閑門有爵羅。
7.
用作量詞。
1.出自《箜篌引》樂飲過三爵,緩帶傾庶羞。
2.出自《遼史·禮志一》皇帝、皇后各與酒二爵,肉二器,再奠。
8.
通“雀”。赤黑色。參見“爵弁”、“爵韋”、“爵韠”。
1.出自《儀禮·士冠禮》爵弁服:??裳、純衣、緇帶、襪韐。
2.出自《禮記·檀弓上》天子之哭諸侯也,爵弁绖緇衣。
3.出自《擬乞假歸娶表》況乃宦在婚先,妻因夫貴。釋褐與結縭并賦,花釵與爵弁齊明。
4.出自《齊民要術·葍》《詩》曰:“言采其葍?!泵疲骸皭翰艘?。”《義疏》曰:“河東關內謂之葍;幽兗謂之‘燕葍’;一名‘爵弁’,一名‘蔓’,根正白。”
5.出自《禮記·玉藻》??,君朱,大夫素,士爵韋。
6.出自《儀禮·士冠禮》緇帶爵??。
1.非常粗壯。
2.方言。謂多。
1.太蔟。十二律之一。
1.古代一種用作刑具的大鍘刀。
1.大的錯誤。
1.強調錯誤到極點。
1.通于大道;通達。
1.戲曲演武打時﹐由劇中一個角色同幾個對手相互拋擲接踢武器﹐稱為打出手。因以大打出手形容野蠻地打人逞兇或相互間的爭斗﹑毆打。
1.謂放手行事。
1.方言。稱父親。
2.稱祖父。
1.方言。高大魁梧貌。
1.方言。形容態度大方。
1.方言≤大﹐極大。
1.古代貴族禮服用帶﹐有革帶﹑大帶之分。革帶以系佩韨﹐大帶加于革帶之上﹐用素或練制成。
2.指玉帶。
1.哺乳動物﹐袋鼠科的一種。體長約兩米﹐尾長一米。前肢短小﹐后肢很發達﹐善于跳躍。雌鼠腹部有一皮質育兒袋﹐幼獸出生后即在袋中哺育。產于澳大利亞。
1.稱漢戴德。詳"大小戴"。
1.匈奴君主的尊號。
2.唐大角曲名。
1.不畏怯﹐有勇氣。
2.膽大妄為﹐肆無忌憚。
3.猶言斗膽﹐冒昧。
1.謂膽量極大。
1.謂大致相當。
2.星名。
1.指當權的宦官。珰﹐漢代宦官充武職者的冠飾﹐后即作為宦官的代稱。
1.古代一種兵器﹐帶有長柄的刀。
2.指用作武器的短柄長刀。
3.指刀幣﹐古代齊國的貨幣。宋梅堯臣有《飲劉原甫家﹐原甫懷二古錢﹐勸酒。其一﹐齊之大刀﹐長五寸半;其一﹐王莽時金錯刀﹐長二寸半》詩。
清末民間秘密結社之一。為白蓮教的支派。成員多為農民、手工業者,以攜帶大刀而得名?;顒佑谌A北、江淮地區。大刀會反抗教會侵略勢力,焚毀教堂,殺死外國教士,成為反洋教斗爭的重要力量,是義和團運動的組成部分。
刀、斧為古代兩種兵器。原形容軍隊行動勢頭猛大刀闊斧,殺將過來◇多比喻辦事果斷有魄力或行動的聲勢規模較大大刀闊斧,進行改革。
1.漢武帝時李陵敗降匈奴﹐昭帝即位﹐遣陵故人任立政等三人至匈奴招陵。單于置酒賜漢使者﹐"立政等見陵﹐未得私語﹐即目視陵﹐而數數自循其刀環﹐握其足﹐陰諭之﹐言可還歸漢也"。見《漢書.李陵傳》。刀環在刀之頭﹐后即以"大刀頭"作為"還"字的隱語。
1.指佛菩薩。謂其能以無邊法力導引眾生超脫生死。
1.盜竊財物眾多或進行盜竊活動猖獗的人。
2.指大強盜。
3.指竊國篡位者。
1.寬闊的道路。
2.指正常的傳播途徑。
3.正道;常理。指最高的治世原則﹐包括倫理綱常等。
4.指自然法則。
5.謂成仙之道。 6.泛指很高的道行。
1.樂府雜曲歌辭。
1.軍中或儀仗隊的大旗。
1.大功德;大恩。
2.謂品德高尚。
3.指德行高尚的人。
4.大節。
5.佛家對年長德高僧人或佛﹑菩薩的敬稱。梵語為"婆檀陀"(bhadanta)。
1.大豐收。
1.堤名。在今湖北省襄陽縣。
2.樂府曲名。
1.樂府西曲歌名。與《雍州曲》皆出《襄陽樂》。梁簡文帝《雍州曲》有以《大堤》為題的﹐為唐《大堤曲》﹑《大堤行》所本。
1.強大的敵人。
2.比喻桅極大不容存在的人或事。
1.大抵;大都。
1.大抵。
1.大抵。
副詞。大多;多半路過北京的人,大抵要去游一下長城|商店職工大抵實行輪休制。
1.廣大地面;普天之下。亦指有關地球的。
確定地面點位、地球形狀大小和地球重力場的精密測量。內容包括三角測量、精密導線測量、水準測量、天文測量、衛星大地測量、重力測量和大地測量計算等。任務是(1)為地形測圖和大型工程測量提供基本的平面和高程控制;(2)為空間科學和國防建設提供精確的點位坐標、距離、方位角和地球重力場數值;(3)為研究地球形狀大小、地殼運動和地震預報等提供資料。
1.見"大地回春"。
1.亦作"大地春回"。
2.指冬盡春來。草木萌生﹐大地上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常比喻形勢的好轉。
美國藝術流派。產生于20世紀中期。以大地作為藝術創作的對象,或在廣袤的沙漠上挖坑造型,或壘筑堤岸,或潑濺顏料遍染荒山。早期的大地藝術作品多在現場施工,現場完成,無意于給人欣賞◇期的大地藝術家只對自然地貌作極小的改變或潤飾,并借助攝影來完成。代表人物有安德烈、史密森、德瑪麗亞等。
1.對朋輩中年齡小于己者的親切稱呼。
1.天帝。
2.對上古圣德帝王的敬稱。
3.三國吳主孫權謚"大皇帝"﹐省稱"大帝"。
4.唐高宗李治謚"天皇大帝"﹐省稱"大帝"。
1.即太顛。
1.重要的典籍。
2.國家重要的典章﹑法令。
3.盛大隆重的典禮。
1.指大雨點。
2.唐時博戲之一。
3.大的方面﹐主要部分。
1.相傳黃帝之母曰附寶﹐見大電光繞北斗樞星﹐附寶感而懷孕﹐二十四月而生黃帝。見《序》孔穎達疏引《帝王世紀》◇以"大電"為黃帝出生之典。
1.大規模地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