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用爪抓取。奪取。
1.
亦作“爴”。
2.
鳥獸以爪抓取。
1.出自《荀子·哀公》鳥窮則喙,獸窮則攫。
2.出自《漢書·循吏傳·黃霸》吏出,不敢會郵亭,食於道旁,烏攫其肉。
3.出自《有鳥》詩似鷹指爪唯攫肉,戾天羽翮徒翰飛。
4.出自《馬氏日抄·牛騾斗虎》虎怒甚,始三撲之不得,復三攫而力遂憊。
5.出自《馴鷹詞》試看攫鳥兔,搏擊何猛悍。
3.
泛指抓。
1.出自《水調歌頭·再用韻呈南澗》詞攫土摶沙兒戲,翠谷蒼崖幾變,風雨化人來。
2.出自《新民說》才智之徒不務利群,而惟思用陰鷙之心術,攫機會以自快一時也。
3.出自《苦菜花》一陣恐怖向她襲來,而為女兒擔心緊張心情,更有力地攫住了她。
4.
奪取。
1.出自《莊子·讓王》左手攫之則右手廢,右手攫之則左手廢。
2.出自《愚溪對》見交趾寶貨之多,光溢於目,思以兩手左右攫而懷之。
3.出自《志雅堂雜鈔·諸玩》又有瑪瑙杯二只,其一純白,中有金鱔魚一條;一純紅,中有白鰍一條,亦秀邸之物,攫而得之者。
4.出自《哥德巴赫猜想·地質之光》如果中國學者有了發明創造,他們不是攫為己有,就是肆意地誹謗和扼殺。
1.猶冤仇。
1.冤抑煩悶。
1.冤氣。
1.冤屈而憤恨。
1.屈伏。
1.猶冤家。
1.見"冤有頭,債有主"。
1.猶冤魂。
2.用作詈詞。
1.無辜死者的尸骨。
1.冤枉傷害。
2.猶冤仇。
1.鳴冤叫號。
1.冤屈之恨。
2.怨恨。
1.蒙冤遭受橫禍。
1.冤屈郁結的情懷。
1.指舊時用黃紙書寫的冤狀。
1.冤屈而死的鬼魂。
1.仇人。
2.對情人的昵稱。
3.泛指似恨實愛﹑給自己帶來苦惱而又舍不得的人。
1.仇人,仇敵。
1.謂仇人或不愿意相見的人,偏偏容易碰見,來不及回避。
1.冤案﹑假案和錯案的并稱。
1.鳴冤的揭帖。
1.冤氣郁結。
2.猶冤屈。
3.結下的冤仇。
1.古縣名。一作宛胊或宛句,故城在今山東菏澤市西南。金時因城為黃河所沖毀,縣廢。唐干符二年(公元875年)王仙芝起義軍攻克曹州,縣人黃巢起而響應,爆發了全國性的農民起義。
1.聚滿冤囚。
1.冤屈痛苦。
1.囚犯送給獄卒的賄賂。
1.殘酷無道。
2.無罪而加刑戮。
3.指屈打成招的冤案。
1.謂斷獄冤枉失實。
1.猶冤屈。
1.受冤屈的人。
1.即冤禽。
因冤仇而產生的罪孽他不曉得是哪輩子造的冤孽,才碰到如此倒霉的事情。
1.謂風流罪過。
1.指冤屈或當事人受到殘害的案件。
1.無辜被囚禁而餓死的人。
1.冤枉而死者的魂魄。
1.因受冤屈而郁結在胸中的不平之氣。
1.猶冤孽。
1.冤仇罪過。
1.因冤孽而遭的罪譴。
1.指仇人和親人。
1.精衛鳥的別名。
1.冤枉的情狀。
1.無辜的囚犯。
1.彎曲。
1.郁悒;委曲。
2.冤枉,無罪而被誣為有罪。
3.指加人以惡名或罪名。
4.指冤獄﹐冤案。
1.屈死的人。
1.猶屈辱。
1.謂冤情不上達。
1.怨恨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