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斷獄冤枉失實。
1.遺漏和偏側。謂未遍及。
1.指散佚的詩文篇章和書畫款識。
1.遺物。
1.亦作"遺?"。
2.舊謂人死后遺存的魂魄。
1.指前代留下的淳樸的風氣。
1.指前代留下的樂譜﹑茶譜﹑棋譜等。
1.指死者的妻子。
1.猶遺表。
①丟掉;放棄笨重物品帶不走,全都遺棄了。②不履行贍養或撫養親屬的義務厚次敘九族之親而不遺棄|遺棄糟糠,別婚士族。
在我國,指對于年老、年幼、患病或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員,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行為。
1.落淚。
1.指死者遺下的器物。
2.指古器物。
3.指保留古代形制的器物。
1.墳墓。
1.失誤;過錯。
1.遺漏;缺失。
1.未盡其巧;精美的技藝有所保留,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2.不為世人所知的技藝。
1.謂疏遠或遺棄雙親。
2.指遺忘父親名字而不提及。
3.指死去的雙親或親族。
1.指死者留下的被子。
1.謂遺漏勤勞之人。
2.猶懶惰。
1.謂心有所念而寢不安席。
1.謂拋棄輕賤之物。形容極端厭棄。
1.留下情思。
2.無情;無動于衷。
3.指對世事無動于衷,遺棄世情。
4.指遺漏未及的情感。
1.馀慶;澤及后人的馀福。
1.指前代遺留下來的樂曲。
1.遺棄,不取。
1.遺失;丟落。
1.前人的旨趣。
2.馀趣;馀興。
1.《莊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荃,同筌,捕魚器具◇以"遺筌"表示丟失根本。
1.前代留下的墻壁。
1.前人遺留下來的憑證。
1.亦作"遺闕"。亦作"遺?"。
2.猶言遺漏缺失。
3.指書籍的散佚﹑脫漏。
4.指散佚的書籍。
5.缺陷;過失。 6.空額;因原任人員死亡或去職而空缺的職位。
1.亦作"遺卻"。
2.遺失;丟卻。
1.指遺棄不用的破舊鞋子。
2.謂留下赤玉舃。秦始皇東游,與瑯琊阜鄉人安期生長談三日三夜,并賜其價值千萬的財寶。安期生不受,留下一封信﹑一雙赤玉舃作為答謝。事見漢劉向《列仙傳.安期先生》。
3.泛指留下鞋子。
1.見"遺缺"。
1.尚未退盡的熱度。
1.劫后幸存者。
2.猶后裔。
3.遺世之人;隱士。
4.改朝換代后仍然效忠前朝的人。
1.謂因遺漏而未及仁愛。
1.指婦女懷有丈夫生前留下的身孕。
1.謂拋棄榮華富貴;超脫塵世。
2.指身后之榮譽。
3.猶殘花。
1.遺像。
2.指人死后的容貌。
3.事物的本來面貌。
1.猶宿儒。
1.猶遺澤。
1.猶馀燼。
1.亦作"遺■"。
2.猶散失。
3.逃亡散失之眾。
1.猶遺失。
1.撒尿拉屎。喻臭名四播。
詞集。金末元好問(號遺山)作。三卷。收詞三百八十余首。
1.贈扇。舊時端午一種風俗。
1.指遺漏的善事﹑善言等。
2.謂遺漏賢德之人。
3.猶遺惠。
1.前代留下的感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