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大;很大。
2.
名詞
(Jù)姓。
1.
大。
1.出自《公羊傳·哀公六年》於是使力士舉巨囊,而至於中溜。
2.出自《上林賦》深林巨木,嶄巖?嵯。
3.出自《詠雪贈張籍》詩岸類長蛇攪,陵猶巨象豗。
4.出自《耕堂讀書記(一)》在舊社會,這部書的社會影響甚巨。
5.出自《魏都賦》瑰材巨世,???參差。
2.
極;最。
1.出自《荀子·王霸》國者,巨用之則大,小用之則小。
2.出自《辯道論》言不盡於此,頗難悉載,故粗舉其巨怪者。
3.出自《宋書·江夏文獻王義恭傳》臣聞治亂無兆,倚伏相因,乾靈降禍,二兇極逆,深酷巨痛,終古未有。
3.
粗;粗大;粗略。參見“巨屨”。
1.出自《莊子·外物》任公子為大鉤巨緇,五十犗以為餌。
2.出自《呂氏春秋·蕩兵》貴賤,長少,賢者不肖,有巨有微而已矣。
4.
高聳,高大。
1.出自《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先生曷鼻,巨肩,魋顏,蹙齃,膝攣。
2.出自《回鑾賦》云浮巨岳,水集洪川。
5.
通“虡”。懸掛鐘、磬的木架兩旁的柱子。
1.出自《說文·丵部》巨業(yè)維??。
6.
通“距”。城墻上的編連大木。因其形如雞距,故稱。
1.出自《墨子·備梯》行城之法,高城二十尺,上加堞廣十尺,左右出巨各二十尺。
7.
通“拒”。抗拒,抵拒。
1.出自馬王堆漢墓帛書《戰(zhàn)國縱橫家書·蘇秦謂陳軫章》儀且以韓、秦之兵東巨齊、宋。
2.出自《太原王公神道碑銘》辨遏堅懇,巨邪不用。
8.
通“詎”。豈。
1.出自《漢書·高帝紀上》項伯還,具以沛公言告羽,因曰:“沛公不先破關(guān)中兵,公巨能入乎?”
9.
通“秬”。黑黍。參見“巨鬯”。
1.出自《北狄來朝頌序》使食乎大牢之味,巨鬯之酒,則膻肉酪漿之眾,登享?矣。
10.
指漢王莽。因其字巨君而省稱。
1.出自《文選·班固〈幽通賦〉》巨滔天而泯夏兮,考遘愍以行謠。
11.
姓。漢有巨武。見《通志·氏族五》。
1.出自《通志?氏族略五》巨氏,漢有荊州刺史巨武,望出平昌。
12.
謂大于,超過。
1.出自《廣絕交論》富埒陶白,貲巨程羅,山擅銅陵,家藏金穴。
13.
通“距”。超越。見“巨踴”。
1.出自《呂氏春秋·悔過》超乘者五百乘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wǎng)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wèi)。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nèi)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fēng)。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dāng)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lǐng)導(dǎo)。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guān)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