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副詞
〈書〉豈;難道;哪里;表示反問。
1.
副詞。表示反詰。相當于“豈”、“難道”。
1.出自《莊子·齊物論》雖然,嘗試言之。庸詎知吾所謂知之非不知邪?庸詎知吾所謂不知之非知邪?
2.出自《讀〈山海經〉》詩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
3.出自《新唐書·突厥傳上》卜不吉,神詎無知乎?我自決之。
4.出自《郎潛紀聞》汪蛟門比部懋麟,嘗誦東坡“春江水暖鴨先知”句,西河在座,怫然曰:“鵝詎后知耶?”
2.
副詞。表示否定。相當于“無”;“非”;“不”。
1.出自《文選·江淹〈別賦〉》至如一去絕國,詎相見期。
2.出自《三月三日率爾成詩》洛濱非拾羽,滿握詎貽椒。
3.出自《北史·盧玄傳》創制立事,各有其時,樂為此者,詎幾人也。
3.
副詞。曾。
1.出自《悼亡詩》爾祭詎幾時,朔望忽復盡。
2.出自《九日隨家人游東山》詩暑往詎幾時,涼歸亦云暫。
4.
連詞。假如,如果。
1.出自《國語·晉語六》且唯圣人能無外患,又無內憂。詎非圣人,必偏而后可。
5.
連詞。相當于“抑或”。表示選擇。
1.出自《列子·周穆王》若將是夢見薪者之得鹿邪?詎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夢真邪?
2.出自《懲咎賦》將沉淵而殞命兮,詎蔽罪以塞禍?惟滅身而無后兮,顧前志猶未可。
6.
豈料。
1.出自《影梅庵憶語》場事既竣,余妄意必第,自謂此后當料理姬事以報其志。詎十七日忽傳家母舟抵江干……遂不及為姬商去留。
2.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過一天,又寫個條子去約茍才出來談談,詎接了回條,又是推辭。
7.
通“巨”。大。
1.出自《列子·黃帝》商丘開以為信然,遂先投下,形若飛鳥,揚于地,肌骨無毀。范氏之黨以為偶然,未詎怪也。
1.《易.坤》"初六,履霜堅冰至。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王弼注"始于履霜,至于堅冰,所謂至柔而動也。剛陰之為道,本于卑弱而后積著者也。"后多以喻積過成禍,困難重重。
1.猶堅持。
1.蚯蚓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蟲.蚯蚓》。
1.堅定的節操。
1.猶至誠。
1.堅固的城池。
堅決保持、維護或進行~原則ㄧ~己見ㄧ~不懈 ㄧ~工作。
1.厚顏利口。
1.謂安定,牢固附著。
1.猶堅硬。
2.猶堅強。
結合緊密,不容易破壞;牢固;結實陣地~ㄧ~耐用。
1.即舍利子。佛和高僧的遺骨。
1.壯健。
2.強悍。
3.堅硬。
1.堅硬滑溜。
1.堅固的盔甲,銳利的兵器。比喻兵力精銳。
1.勁健有力。
2.堅強不屈。
(態度、主張、行動等)確定不移;不猶豫態度~ㄧ認識了錯誤就~改正 ㄧ~抓好安全生產的各項工作。
(在艱難困苦中)堅忍刻苦的精神超越尋常。
1.古部族名。又稱鬲昆﹑隔昆﹑結骨﹑紇骨﹑居勿,唐時稱黠戛斯,在今葉尼塞河上游『初屬匈奴。宣帝時,匈奴郅支單于發兵西破堅昆,因留都其地。
2.唐羈縻都督府名。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以鐵勒結骨(即黠戛斯)部設置,隸燕然都護府。故址在今蘇聯境內葉尼塞河上游一帶。
3.復姓。黠戛斯有堅昆氏,居賀蘭山下,自云李陵之后。見宋羅泌《路史》。
1.堅固銳利;使堅固銳利。
2.亦作"堅勵"。猶堅貞。
1.見"堅厲"。
1.代指堅車﹑良馬。
2.堅固精良。
1.謂男子性成熟。
羅馬神話中守護門戶的兩面神,能瞻前顧后。每年元旦,羅馬人向他獻禮。公歷1月的拉丁文名稱即由他的名字衍化而來。
1.固執怪僻。
1.堅定而質樸。
1.猶嚴峻。
(在艱苦困難的情況下)堅持而不動搖~不拔的意志。
1.亦作"堅韌不拔"。
2.謂意志堅強,不可動搖。
1.堅韌。
1.見"堅如盤石"。
1.堅硬而潤澤。
①堅固結實~的基礎。②健壯身體~。
①堅強有力;硬而直~的身架ㄧ枝條上有~的刺。②價格呈上升趨勢或穩定(多用于貨幣)價格~。
1.堅固完好;壯盛充沛。
2.固定完整。
1.謂按兵不動。
2.謂堅不出仕,隱居。
1.堅定的心志。
2.猶一心。
堅定有毅力性格~ㄧ~的神態。
1.結實光亮。
1.加固營壘。
1.堅定的信約。
節操堅定不變~不屈。
1.謂堅守節操不屈服。
1.堅定正直。
1.猶堅持。
1.堅毅正直。
1.堅定而從容。
1.形容久坐。
1.殺死。
1.殺戮摧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