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仔細推求;追查。
2.
副詞
到底,表示追問,結果。
1.
窮盡;終極。
1.出自《詩?大雅?蕩》侯作侯祝,靡屆靡究。
2.出自《易·說卦》﹝《巽》﹞其究為躁卦。
3.出自《莊子·盜跖》窮美究埶,至人之所不得逮,賢人之所不能及。
4.出自《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朝游夕?,究歡愉之極。
2.
周遍。
1.出自《呂氏春秋·孝行》光燿加於百姓,究于四海。
2.出自《漢書·晁錯傳》盛德不及究於天下,以傳百世。
3.
詳盡。
1.出自《文心雕龍·史傳》至於宗經矩圣之典,端緒豐贍之功,遺親攘美之罪,征賄鬻筆之愆,公理辨之究矣。
2.出自《鐵圍山叢談》江湖間小龍號靈異,見諸傳說甚究。
4.
達,貫徹。
1.出自《文子·上仁》以天下之目眎,以天下之耳聽……故號令能下究,而臣情得上聞。
2.出自《舊唐書·德宗紀上》致澤靡下究,情不上通,事既壅隔,人懷疑阻。
3.出自《論赦札子》臣伏見國家每下赦書,輒云“敢以赦前事言者,以其罪罪之。”誠欲恩澤下究,而號令必信也。
5.
研究;探求。
1.出自《詩·小雅·常棣》是究是圖,亶其然乎。
2.出自《報任少卿書》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3.出自《夏日過陳秀才園林》詩高談浩浩究古今,不覺林間日將暮。
6.
謀劃。
1.出自《詩·大雅·皇矣》維彼四國,爰究爰度。
2.出自《平淮夷雅·方城》是究是咨,皇德既舒。
7.
追究;查問。
1.出自《原毀》取其一不責其二,即其新不究其舊,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為善之利。
2.出自《朋黨論上》賢否混淆,利害貿亂,則主上豈暇究朋黨之人為何如人、黨人之事為何事哉?
3.出自《游臨潼》既是傳奇里的動人場面,又何必核實方位,究東問西呢?
8.
清楚;明白。
1.出自《漢書·劉向傳》今堪年衰歲暮,恐不得自信,排於異人,將安究之哉?
2.出自《后漢書·應劭傳》鄒靖居近邊塞,究其態詐。
3.出自《南山詩》東西兩際海,巨細難悉究。
4.出自《《太平廣記》卷一七二引 唐 高彥休《唐闕史·崔碣》》﹝王可久﹞妻常善價募人,訪於賊境之四裔,竟無究其跡者。
9.
到底;畢竟。
1.出自《紅樓夢》眾人雖然聽見,那里肯信?究無人敢住。
2.出自《己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瘖究可哀。
3.出自《官場現形記》他現在已是掉在井里的人,我怕他不死,還要放塊石頭下去,究於良心有虧。
4.出自《書信集·致鄭振鐸》不料至今仍未行。不知究要來否?
10.
山溪瀨的盡頭處。
1.出自《水經注·溫水》山溪瀨中謂之究。
11.
古代博戲用具“六箸”的別稱。
1.出自《西京雜記》許博昌,安陵人也,善陸博……法用六箸,或謂之究,以竹為之,長六分。
12.
見“究究”。不止貌。
1.出自《楚辭·劉向〈九嘆·遠逝〉》長吟永欷,涕究究兮。
13.
見“究究”。相互憎惡貌。
1.出自《詩·唐風·羔裘》羔裘豹褎,自我人究究。
2.出自《爾雅·釋訓》居居、究究,惡也。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