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停止的,跟“動”相對。
2.
形容詞
沒有聲響(跟“鬧”相對)。
3.
動詞
使平靜或安靜。
4.
名詞
(Jìng)姓。
5.
形容詞
(內心)安定。
1.
“靜”的新字形。
2.
寂靜,無聲。
1.出自《楚辭·九章·懷沙》眴兮杳杳,孔靜幽默。
2.出自《入若耶溪》詩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3.出自《秋日雨晴過張星文草堂》詩松門落葉深,竹徑寒香靜。
4.出自《春》夜很靜。月亮已經偏西了。
3.
默不作聲。
1.出自《禮記·玉藻》君子之容舒遲,見所尊者齊速。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聲容靜。
2.出自《國語·晉語一》雖不識義,亦不阿惑,吾其靜也。
4.
安靜;平靜。
1.出自《書·大誥》有大艱於西土,西土人亦不靜。
2.出自《呂氏春秋·音律》本朝不靜,草木早槁。
3.出自《醉客》詩初喧或忿爭,中靜雜嘲戲。
4.出自《紅樓夢》也該趁早叫你哥哥嫂子歇歇,他們心里又不靜。
5.出自《書信集·致韋素園》我在此也靜不下,瑣事太多,心緒很亂。
5.
沉著,冷靜。
1.出自《荀子·仲尼》福事至則和而理,禍事至則靜而理。
2.出自《與祠部陸員外書》其趨事靜以敏,著美名而負屈稱。
3.出自《奏乞出師札子》俾臣得一意靜慮,不以兵食亂其方寸。
6.
沉靜穩重。參見“靜女”。
1.出自《論語·雍也》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7.
清潔,干凈。
1.出自《渼陂行》沉竿續蔓深莫測,菱葉荷花靜如拭。
2.出自《在天晴了的時候》炫耀著新綠的小草,已一下子洗靜了塵垢。
8.
凈盡,沒有余剩。
1.出自《上執政四十韻》天下皆桃李,人間靜棘榛。
9.
精神貫注專一。道家一種修養之術。
1.出自《云笈七簽》修煉之士當須入靜……大靜三百日,中靜二百日,小靜一百日。
10.
倦怠。
1.出自《太玄·玄摛》其靜也,日減其所有,而損其所成。
11.
即壇靜。道家修煉處所。參見“靜房”“靜櫺”。
1.出自《云笈七簽》凡于靜房端坐,思三臺覆頭,次思兩腎,氣從胸中出。
2.出自《何典》〔雌鬼〕心里想道……原來和尚的靜房是這般精致的。
3.出自《冥通記》臨海人書與道士鄒堯云,其人彭公在此不?堯得而插靜欞,故人得見之。
4.出自《義府·冥通記》靜欞,即前所云壇靖之靖;欞,窗欞也。
12.
善美。
1.出自《藝文類聚》“東門之栗,有靜家室。”靜,善也。言東門之栗樹之下,有善人,可以為室家也。
13.
圖謀。
1.出自《逸周書·酆保》七惡……四,交其所親,靜之以物,則以流其身。
14.
精明。參見“靜悍”。
1.出自《漢書·游俠傳·郭解》解為人靜悍,不飲酒。
15.
通“情”。誠實。
1.出自《逸周書·官人》飾貌者不靜。
2.出自《禮記·樂記》樂由中出,故靜。禮自外作,故文。
16.
通“爭”。
1.出自馬王堆漢墓帛書甲本《老子·道經》夫唯不靜,故無尤。
2.出自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橫家書·蘇秦謂齊王章(四)》功(攻)秦之事敗,三晉之約散,而靜秦,事卬曲盡害。
17.
謂使安定。
1.出自《逸周書·大匡》小匡用惠,施舍靜眾。
2.出自《史記·范雎蔡澤列傳》決裂阡陌,以靜生民之業而一其俗。
3.出自《述征賦》鎮江漢之遺民,靜南畿之遐裔。
4.出自《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公當歸相天子,靜中原以固根本。
18.
清洗,清除。
1.出自《國語·周語中》靜其巾冪。
2.出自《侍太子坐》詩白日曜青天,時雨靜飛塵。
19.
通“情”。內心,內情。
1.出自《大戴禮記·文王官人》靜忠而寬,貌莊而安。
20.
引申為巧飾,巧偽。參見“靜言庸違”。
1.出自《管子·侈靡》曲靜之言,不可以為道。
21.
靜止,不動。
1.出自《易·坤》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
2.出自《文心雕龍·養氣》水停以鑒,火靜而朗。
3.出自《論邊事》應動而靜,則養寇以生奸;應靜而動,則失時以敗事。
4.出自《水調歌頭·游泳》詞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
1.多災多難。
1.千年。形容歲月長久。
1.一千年也難遇到。形容機會的難得與可貴。
1.形容極其難得遇到。
1.見"千載一遇"。
1.形容機會難得。
1.形容機會難得。
1.食品名,一種帕形豆制品。
2.冥錢的一種。
1.千株大樹。
2.指大樹千株。
1.猶千言萬語。指書面文字。
1.極言其長﹑高﹑深。
1.喻指清水池。
1.柳樹的一種。
1.極其曲折。
1.非常確實。
1.一人十指,千指,形容人多。
1.形容城墻高大。墻長三丈,高一丈為一雉。
1.極言糧多。古以六斛四斗為一鐘,一說八斛為一鐘,又謂十斛為一鐘。
2.指優厚的俸祿。
3.千盅,千杯。極言酒多或酒量大。
4.鐘律名。
1.千層,層層疊疊。
1.多層的襪子。
1.千遍,極言遍數之多。
2.無線電波頻率單位,每秒振動一千次叫一千周。
1.同"千態萬狀"。
1.謂姿態豐富多采。
1.見"千姿百態"。
1.號稱一千響的鞭炮。
中國舊時的蒙學課本。梁周興嗣撰。拓取王羲之遺書不同的字一千個,編為四言韻語。內容為有關自然、社會、歷史、倫理、教育等知識。有多種續編本、改編本。
1.官名。明初京軍三大營置把總,嘉靖中增置千總,皆以功臣擔任。以后職權日輕,至清為武職中的下級,位次于守備。
①軍隊躡足行伍之間,俯仰仟佰之中。②(-mò)同阡陌①”(257頁)。
1.千錢與百錢。借指盈余﹑利息。仟,通"千"。
2.田間小道。仟,通"仟"。也寫作"阡陌"。
1.昏暗不明貌。
2.草木叢生貌。
1.草木茂盛貌。
1.墓表。
1.田埂。
1.田間高地。
1.草木茂密貌。
1.同"阡眠"。
①也作仟佰”。田界;田間小路阡陌交通,雞犬相聞。②田野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
1.田壟﹐田地。
1.茂盛貌。
1.阡陌閭巷。借指山野。
1.墓地。
1.即阡紙。
1.墓地﹐墓域。
1.冥鈔﹐紙錢。
切取植物根、莖、葉之一部分插入土壤里或其他生根基質中,使之生根或發芽長成一株新植株的方法。此法育苗生長快,在短時間內可育成大量的苗木,并能保持優良品種之特性。園藝上廣泛應用。
1.亦稱"扦子"。亦稱"扦子手"。
2.舊時稱關卡上的檢查人員。因常持扦子檢驗貨物,故稱。
1.修剪。
一頭尖細的物具,多用金屬、竹、木等制成用鐵扦子通爐子|用小竹扦子剔牙縫。
1.見"扦手"。
1.細巧綺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