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疥瘡,皮膚病,因疥蟲寄生而引起,非常刺癢。
1.
疥瘡。
1.出自《莊子·則陽》漂疽疥癕,內(nèi)熱溲膏是也。
2.出自《登徒子好色賦》旁行踽僂,又疥且痔。
3.出自《顏氏家訓(xùn)·勉學(xué)》又患疥,手不得拳,膝不得屈。
4.出自《創(chuàng)業(yè)史》日子長了,有人長疥,有人筋骨疼,怎指按期完成計劃呢?
2.
沾污。
1.出自《隱靜山》詩英游偶然同,吏檄乃不惡。題名記吾曾,醉墨疥丹堊。
3.
通“痎”。隔日瘧。
1.出自《左傳·昭公二十年》齊侯疥,遂痁。
2.出自《顏氏家訓(xùn)·書證》今北方猶呼痎瘧,音皆。而世間傳本多以痎為疥,杜征南亦無解釋。
1.亦作"崩?"。
2.塌毀。
3.渙散;敗壞。
1.敗壞;塌毀。
帝王去世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
1.倒塌毀壞。
2.潰敗;滅亡。
3.猶言五內(nèi)摧裂。形容哀痛之極。
1.猶干脆。
1.亦作"崩蕩"。
2.崩潰動蕩。
1.墜落。
1.煽惑;煽動。
1.山崩河沸。喻社會動亂。語本《詩.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騰,山冢崒崩。"
1.猶言分崩離析。
1.痛心忿怒。
1.見"崩隕"。
1.痛心傷感。
1.悲痛哽咽。
1.驚慌恐懼。
1.叩頭號哭。
1.水奔涌聲。
1.古代稱帝王﹑諸侯之死。
1.塌毀。
2.敗壞衰落。
1.崩潰滅亡。
1.見"崩藉"。
1.《書.泰誓中》"百姓懔懔,如崩厥角。"孔傳"言民畏紂之虐,危懼不安,若崩摧其角,無所容頭。"后因以"崩角"指暴虐的統(tǒng)治。
2.《孟子.盡心下》"王曰'無畏,寧爾也,非敵百姓也。'若崩厥角稽首。"焦循正義"厥角是以角蹶地。若崩者,狀其厥之多而迅也。"后因以"崩角"指叩頭。
1.謂山崩川竭。語本《國語.周語上》"三川竭,岐山崩。"
1.崩塌瓦解。
1.亦作"崩籍"。
2.猶言崩潰瓦解。
1.猶潰散,渙散。
20世紀(jì)70年代出現(xiàn)在美、英等西方國家的青年亞文化群體。其特征是穿破舊的服裝,臉部化妝得光怪陸離,留麥穗型頭發(fā)并染成各種顏色,有的還插上羽毛,形象駭人。
1.痛心慚愧。
完全破壞;垮臺(多指國家政治、經(jīng)濟(jì)、軍事等)。
1.奔騰的波浪。
1.倒塌斷裂。
2.猶言分崩離析。
(物體)猛然分裂成若干部分炸藥轟隆一聲,山石~。
1.山崖上下瀉的水流。
德昂族的舊稱。
1.中醫(yī)婦科病名。
1.猶動亂。
1.塌毀。
2.衰落。
1.倒塌,傾倒。
2.引申為沒落。
1.塌毀。
1.迫切。
2.奔忙。
1.猶飛騰。
1.毀壞傾覆。
1.亦作"崩闕"。
2.敗壞。
1.見"崩缺"。
1.猶騷亂。
1.敗壞,喪亡。
1.痛心悲傷。
1.損壞的刻石。指殘碑。
1.指帝王之死。
1.崩裂倒塌。
2.形容陡峭。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