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用線、繩、草等條狀物打結或編織。
1.出自《易·系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
2.出自《論衡·幸偶》蜘蛛結網,蜚蟲過之。
3.出自《三洲詞》李娘十六青絲發,畫帶雙花為君結。
4.出自《銅墻鐵壁》她已經照文工團女同志的樣子結起了兩條小辮。
2.
指結成之物。
1.出自《左傳·昭公十一年》衣有襘,帶有結。
2.出自《論衡·實知》兒說善解結,結無有不可解。
3.出自《河傳》詞愁腸豈異丁香結,因離別,故國音書絕。
3.
比喻疑難困惑的關鍵。
1.出自《薦禰衡表》解疑釋結,臨敵有余。
2.出自《喜雨》詩何由見寧歲,解我憂思結。
4.
系;扎縛。
1.出自《楚辭·九歌·山鬼》乘赤豹兮從文貍,辛夷車兮結桂旗。
2.出自《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王生老人,曰“吾襪解”,顧謂張廷尉:“為我結襪!”釋之跪而結之。
3.出自《舟中》詩結纜排魚網,連檣并米船。
4.出自《擬兒歌》羊肉店!羊肉香!羊肉店里結著一只大綿羊。
5.
連接。
1.出自《文選·張衡〈東京賦〉》結云閣,冠南山。
2.出自《水經注·淮水》慎水又東流……其陂首受淮川,左結鴻陂。
3.出自《抱樸子·正郭》巷結朱輪之軌,堂列赤紱之客。
6.
聯結;結合。
1.出自《左傳·文公十二年》所以借寡君之命,結二國之好。
2.出自《送鄭尚書序》依險阻,結黨仇,機毒矢以待將吏,撞搪呼號以相和應。
3.出自《明史·熊鼎傳》江西寇亂,鼎結鄉兵自守。
7.
聚合;凝聚。
1.出自《淮南子·泛論訓》不結於一跡之涂,凝滯而不化。
2.出自《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
3.出自《奏彈曹景宗》寔由郢州刺史臣景宗受命致討,不時言邁,故使猬結蟻聚,水草有依。
4.出自《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時河冰方結,觚棱如鋒刃,顱骨破裂,僅奄奄存一息。
8.
形容憂愁、氣憤積聚不得發泄。
1.出自《詩·檜風·素冠》庶見素韠兮,我心蘊結兮。
2.出自《論衡·幸偶》氣結閼積,聚為癰,潰為疽創,流血出膿。
3.出自《古決絕詞》噫春冰之將泮,何余懷之獨結。
4.出自《〈寄小讀者〉四版自序》朗潤園池中春冰已泮,而我懷仍結。
9.
建造;構筑。
1.出自《后漢書·段颎傳》〔段炯〕乃遣千人於西縣結木為柵,廣二十步,長四十里,遮之。
2.出自《飲酒》詩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3.出自《水經注·淮水》對岸山上,結二城以防津要。
4.出自《送吳顯道》詩飛空結樓臺,影動杳裊沖融間。
10.
植物長出(果實或種子)。
1.出自《桃賦》華落實結,與時剛柔。
2.出自《少年行》巢燕養雛渾已盡,江花結子已無多。
3.出自《母親》家里園子里的柑子已經結得很大了。
11.
屈曲;盤旋。
1.出自《禮記·月令》〔仲冬之月〕蕓始生,荔挺出,蚯蚓結,麋角解,水泉動。
2.出自《楚辭·劉向〈九嘆·遠游〉》結余軫於西山兮,橫飛谷以南征。
12.
結束;終了。
1.出自《淮南子·繆稱訓》故君子行思乎其所結。
2.出自《智囊補·兵智·王陽明》按《陳眉公見聞錄》,謂宸濠之敗,雖結于江西,而實潰于安慶。
3.出自《圣武記》未幾,定國死于景線,于是桂藩之局結。
4.出自《北京人》這有什么希奇,叫愫小姐再畫一張不結了么?
13.
判決;治罪。
1.出自《后漢書·楊震傳》事下御史丞按驗,有此數事,以結延年,坐怨望非謗政治不道棄市。
2.出自《漢書·酷吏傳·嚴延年》事下御史丞按驗,有此數事,以結延年,坐怨望非謗政治不道棄市。
14.
量詞。猶捆。
1.出自《朱子語類》向見州郡納稅,數萬鈔總作一結。忽錯其數,更無推尋處。其后有一某官乃立法,三二十鈔作一結。
15.
揪住,扭住。
1.出自《水滸傳》那婆子約莫到縣前左側,把宋江一把結住。
2.出自《好逑傳》鐵公子哪肯放手,卻喜得離縣衙不遠,又人多,便抬的抬,捉的捉,你扭我結,一齊闖到縣前。
3.出自《銅墻鐵壁》〔石得富〕使勁結住繩子圪塔。
16.
姓。金有結什角。見《金史》本傳。
1.出自《世本?張澍稡集補注本》雝段,結姓。
17.
舊時表明保證負責或承認了結的文書。
1.出自《后漢書·劉般傳》又以郡國牛疫,通使區種增耕,而吏下檢結,多失其實,百姓患之。
2.出自《客杭日記》到省中領文書,取回甘結。
1.唐李賀《蘇小小墓》詩"草如茵,松如蓋,風為裳,水為佩。"后以"風裳"指飄忽的衣裙。
在一定時期中社會上流行的風氣和習慣時代~ㄧ社會~。
1.謂風勁吹。
1.風采;神態。
2.指藝術作品的文采神韻。
1.起風。
2.猶言雷厲風行。
3.形容氣氛活躍。
1.廚房用的爐子。
1.傳說中的神獸名。
①刮風的聲音~鶴唳 。②指傳播出來的消息走漏~ㄧ~越來越緊。
1.指營伎。
前秦苻堅領兵進攻東晉,大敗而逃,潰兵聽到風聲和鶴叫,都疑心是追兵(見于《晉書·謝玄傳》)。形容驚慌疑懼。
1.見"風聲婦人"。
1.風中的笙聲。
1.傳說中的風神。
1.指《詩經》中的《國風》。亦泛指民歌。
1.中醫病名。屬痹癥一類,指風和濕兩種病邪結合所致的病癥。癥見頭痛﹑發熱﹑微汗﹑惡風﹑身重﹑小便不利﹑骨節酸痛﹑不能屈伸等。
1.一種慢性而反復發作的全身性疾病,多見于較冷而潮濕的地區。心臟被侵犯時,心肌發炎,出現雜音﹑心慌﹑心跳過快等癥狀。關節被侵犯時,關節有局部紅腫﹑劇痛等癥狀。
又稱風濕性心瓣膜病”。是風濕性心臟炎后遺癥,以心瓣膜病變為主的心臟病。以二尖瓣狹窄和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為多見。常可并發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房顫動、血栓形成、急性肺水腫等。
1.詩篇。
1.謂勸勉世人。
1.曉諭;教誨;告誡。
①風的勢頭到了傍晚,~減弱。②比喻情勢探探~再說 ㄧ他一看~不對,拔腿就跑。
1.書體的一種。
1.和風緩吹。
1.因風騰躍。比喻飛黃騰達。
1.古代以風占卜吉兇的一種術數。
1.《韓詩外傳》卷九"皋魚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后因以"風樹"為父母死亡,不得奉養之典。
1.同"風木之悲"。
指住宅基地、墳地等的地理形勢,如地脈、山水的方向等。迷信的人認為風水好壞可以影響其家族、子孫的盛衰吉兇看~ㄧ~寶地(風水好的地方)。
1.指專為人看住宅基地和墳地等地理形勢的人。
1.指輾轉流傳的話語或消息。
1.指微風。
1.《莊子.逍遙游》"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謂鵬鳥憑借風力而高飛◇以"風斯在下"比喻超越前賢。
1.《初學記》卷一引漢仲長統詩"春云為馬,秋風為駟。"后以"風駟"指神仙的車駕。
社會上長期形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的總和~人情。
用當時社會風俗及日常生活做題材的繪畫。
1.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
1.風采素養。
風的速度,通常以米/秒、千米/小時為單位。
測定風速的儀器。有的附有自記裝置,能記錄風速隨時間變化的情況;風杯風速器記錄風的行程,由行程與時間算出平均風速;達因風儀則記錄瞬時風向、風速的連續變化。
1.見"風宿水餐"。
1.風中住宿,水上吃飯。形容行旅的艱苦。
1.同"風飡水宿"。
1.指風。
1.納涼用的床榻。
1.古人以為某些鳥類可不直接交配而懷胎。
1.指敞露透風的臺榭。
1.猶風姿。
癱瘓①的通稱。也作瘋癱。
1.古時祭風用的壇。
1.風浪。
2.比喻艱險的遭遇。
3.比喻規模大而氣勢猛烈的事件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