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擾亂;打擾。
2.
動詞
用工具或手在混合物中轉動,使均勻或散熱等。
3.
動詞
混雜。
1.
亦作“捁”。
2.
攪拌;攪動。
1.出自《博物志》煎麻油,水氣盡,無煙不復沸,則還冷,可內手攪之。
2.出自《送無本師歸范陽》詩獰飚攪空衢,天地與頓撼。
3.出自《水滸傳》次后吳用去松林里取出藥來,抖在瓢里,只做走來饒他酒吃,把瓢去兜時,藥已攪在酒里。
4.出自《念奴嬌·昆侖》詞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
5.出自《報施》這是驚慌和喜悅,辛酸和甜蜜,過去和未來,現實和夢想,攪在一起的。
3.
擾亂,打擾。
1.出自《詩·小雅·何人斯》胡逝我梁,祇攪我心。
2.出自《嘆逝賦》指彼日之方除,豈茲情之足攪。
3.出自《水滸傳》你也須認的灑家,卻恁地教甚么人在間壁吱吱的哭,攪俺弟兄們吃酒。
4.出自《紅樓夢》原該歇了,又攪得你勞了半日神。
5.出自《雷雨》鳳兒這孩子難過一天了,你攪他干什么?
4.
纏繞。
1.出自《臺灣外記》一說芝龍與陳衷紀、陳勛等十人,各乘一舟,亡臺灣為盜,風引桅帶,攪而為一。
2.出自《白洋淀紀事·正月》兩匹馬追跑著,并排著跑,德發身上披的紅綢攪在多兒的腰里,扯也扯不開。
5.
胡鬧;戲弄。
1.出自《兒女英雄傳》怎么這位爺送起這個來了?他還是河員送禮,還是看墳的打抽豐來了?這不是攪嗎!
2.出自《兒女英雄傳》我的太爺,你老這可是攪我咧!
6.
搞;弄。
1.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講究實業的地方,用了這種人,那里會攪得好!
2.出自《譚九先生的工作》你答允替我攪個委員,你又連不上勁。
7.
治,治理。
1.出自《新方言·釋言》今人謂亂之曰攪,其謂治之亦曰攪,此猶古訓以亂為治矣。要之,今人言攪以代作為等語。
1.唐時敕勒諸部之一。
1.見"奚距"。
1.亦作"奚詎"。
2.豈﹐難道。
1.何遂。
1.瓢。
1.男女奴隸。
用尖酸刻薄的話揭人短處,使人難堪落魄時遭人奚落,意不少屈。
1.指唐末造墨名家奚鼐﹑奚超父子所創制的一種優質墨。
1.唐李商隱《李長吉小傳》"每旦日出﹐與諸公游﹐恒從小奚奴﹐騎距驢﹐背一古破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后因稱詩囊為"奚囊"。
1.《周禮.天官.序官》"奚三百人"漢鄭玄注"古者從坐男女沒入縣官為奴﹐其少才知以為奚﹐今之侍史官婢。或曰奚﹐宦女。"后因稱奴仆為"奚奴"。
2.指北方少數民族之為奴者。
3.用作對北方少數民族的蔑稱。
1.婢女。
1.疑問詞。猶言為何﹐為什么。
2.猶言何其。表程度。
1.拉弦樂器。刳桐木為體﹐置二弦﹐以木桿系馬尾擦弦以奏。
1.復姓。春秋有奚容箴。見《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1.如何﹐怎樣。
1.猶奚如∥如。
1.猶言奚啻。
1.即鼷鼠。
1.良馬名。
1.何似。
1.亦作"奚僮"。
2.未成年的男仆。
1.見"奚童"。
1.猶謑詬。恥辱。
1.大腹貌。
1.見"奚幸"。
1.古幽州湖泊名。
1.何止﹐豈但。
1.夏之車正﹐傳說姓任﹐黃帝之后﹐為車的創造者﹐春秋薛之始祖。見《左傳.定公元年》﹑《山海經.海內經》郭璞注引《世本》。《墨子.非儒》﹑《荀子.解蔽》﹑《呂氏春秋.君守》并謂"奚仲作車"。
2.星名。
1.目光傳神。
1.方言。祖母。亦用以尊稱年老的婦女。猶言老奶奶。
1.和樂貌。
1.嬉戲,游戲。
1.嬉戲娛樂。
1.游息;不進。
1.指穿水犀甲的弓弩手。
1.謂停止讀書。版,古時書寫用的竹木片。指書籍。
1.中醫病名。指呼吸急促,氣逆上奔的癥侯。
1.謂積壓財貨。
1.停止用兵。
1.停止,廢除。
1.平息喘氣。
2.用以喻短暫的休息。
1.申請撤銷訴訟的狀詞。
1.廢除戶調之稅。
1.復姓『有息夫躬。見《漢書》本傳。
1.媳婦,子婦。亦為子婦自稱。
2.妻子。亦為婦人自稱。
1.官府貸給民戶,俟秋收時加利息償還的谷物。
1.見"息耗"。
1.亦作"息秏"。
2.猶消長。指事物的盛衰﹑盈虧﹑吉兇等。
3.猶損耗。
4.休養生息。
5.消息,信息。
1.停止議論。
1.息滅機心。
2.停止機械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