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古代兵器,長約二三尺的細桿裝上尖頭,桿的末梢附有羽毛,搭在弓弩上發射。現代射箭運動用的箭一般用鋼、鋁合金、塑料等制成。
2.
名詞
借指一箭射出去的距離。
3.
形容詞
形狀或某方面功能像箭的。
4.
名詞
現代射箭用的器具,多用鋼鋁合金或塑料制成。
1.
竹名。細小而勁實,可作箭桿。
1.出自《說文·竹部》箭,矢竹也。
2.出自《送張待制知越州》詩越箭抽萌供美茹,秦山堆翠照高牙。
2.
搭在弓上發射的武器。古代一般用竹制,尖端有金屬的頭。近代射箭運動的箭用柳藤裝上箭鏃制成。國際比賽用箭以木或金屬制成,桿細鏃小。
1.出自《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今天下鍛甲砥劍,橋箭累弦,轉輸運糧,未見休時,此天下之所共憂也。
2.出自《方言》箭,自關而東謂之矢,江淮之間謂之??,關西曰箭。
3.出自《五雜組·人部一》桓石虔徑拔虎箭,虎伏不敢動。
3.
古代置計時器漏壺下用以指示時刻之物。
1.出自《周禮·夏官·挈壺氏》漏之箭,晝夜共百刻。
2.出自《獻武皇帝寺銘》六時靡惑,非待壺箭之功。
3.出自《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詩寒更傳曉箭,清鏡覽衰顏。
4.出自《奉贈太常張卿垍二十韻》靈虬傳夕箭,歸馬散霜蹄。
4.
古代博具。
1.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秦昭王令工施鉤梯而上華山,以松柏之心為博,箭長八尺,棋長八寸,而勒之曰:“昭王嘗與天神博於此矣。”
5.
量詞。用于距離。
1.出自《行總督軍門胡手本》職遂前至誘兵所,見誘兵亦怯甚,巢尚三箭遠,不能怒賊。
2.出自《儒林外史》就在我這大門過去兩箭之地,便是七泖湖。
3.出自《儒林外史》跑了一箭多路,一頭撞到一頂轎子上,把那轎子里的官幾乎撞了跌下來。
6.
量詞。蘭花一莖為一箭。
1.出自《空山靈雨·笑》我回頭看,幾箭蘭花在一個汝窯缽上開著。
1.嬌美。
1.猶徐徐。緩慢貌。
2.美好貌。
1.嫵媚動人的氣質。
1.晉王嘉《拾遺記.吳》"孫亮作琉璃屏風甚薄而瑩澈,每于月下清夜舒之。常與愛姬四人,皆振古絶色一名朝姝,二名麗居,三名洛珍,四名潔華。使四人坐屏風內,而外望之如無隔,惟香氣不通于外。為四人合四氣香……故有朝姝香﹑麗居香﹑洛珍香﹑潔華香。亮每游,此四人皆同輿席,來侍皆以香名前后為次,不得亂之。所居室名為'思香媚寢'。"后以"媚寢"為焚香之典。
1.諂媚阿曲。
1.優美動人的意趣。
1.柔順奉承。
1.取悅于人的神態。
1.取悅主上。
1.求悅于當世。語出《孟子.盡心下》"閹然媚于世也者,是鄉原也。"
2.蘭花別名。
1.謂以諂媚事人。
1.逢迎諂媚的伎倆。
1.迎合于世俗。
1.對外國奉承巴結。
嬌美可愛春山媚嫵。
1.討好的笑。
2.嫵媚的笑。
1.緩步徐行。
1.嬌美秀麗。
嬌美撩人的眼睛。
1.舊時厭禳術謂能促使男女相愛的藥物。
2.春藥。
3.迷藥,麻醉劑。
1.謂女子兩頰討人喜歡的酒窩。
1.秀美脫俗。
1.逢迎阿諛。
1.討好;取悅。
1.比喻阿附權貴。
1.五代南漢主劉鋹妾的賜號。
1.所愛之人。亦指賢臣。
2.愛子。
3.首飾名。
1.睡醒。
1.猶默默。
1.睡眠和覺醒。引申為生活起居。
1.睡眠;臥息。
1.猶夢魘;中邪。
1.魚名。
1.夢話;說夢話。
1.憂傷貌。
1.舊謂狐能魅人,故稱魅狐。
1.極能吸引人的力量。
1.猶鬼魅。
1.被精怪迷住的人。
2.迷惑人。
3.迷人,吸引人。
1.指荒涼的邊遠地區。
1.精怪鬼物。虛,通"魖"。
1.媚藥,迷藥。
1.竹名。
1.臭蟲。
1.以姿色取悅于人的方法。
1.蠐螬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蟲三.蠐螬》。
1.傳說中的神蛇。
1.狡猾。
1.吳中小兒游戲名。
1.謂不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