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剣”。亦作“劒”。亦作“劔”。亦作“釰”。亦作“釼”。亦作“鐱”。
2.
古兵器名。屬短兵器。兩面有刃,中間有脊,短柄。參閱《周禮·考工記·桃氏》。
1.出自《六代論》漢祖奮三尺之劍,驅烏集之眾,五年之中,而成帝業。
2.出自《董公行狀》置腹心之士,幕於公庭廡下,挾弓執劍以須。
3.出自《膽劍篇》他穿著越國文官的朝服,戴冠佩劍。
4.出自《說文?刃部》劍,人所帶兵也……劍,籀文劍。
5.出自《左傳?僖公十年》(里克)伏劍而死。
3.
指劍術。
1.出自《莊子·說劍》昔趙文王喜劍,劍士夾門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擊於前。
2.出自《史記·項羽本紀》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
3.出自《醉歌》學劍四十年,虜血未染鍔。
4.
用劍刺殺。
1.出自《東觀漢記·寇恂傳》〔賈復〕謂左右曰:吾今見恂,必手劍之。
2.出自《馬汧督誄序》〔司馬叔持〕白日於都市手劍父讎,視死如歸。
3.出自《新唐書·劉德威傳》隋大業末,從裴仁基討淮賊,手劍賊酋,傳行在。
4.出自《霍光論》吳起,一將軍也,劍其妻,而《史記》壯之。
5.
指用劍割削。
1.出自《澠池會》相如,你若保主公無事回還,我面搽紅粉,劍去髭鬢也。
6.
挾;抱。
1.出自《禮記·曲禮上》負劍辟?詔之,則掩口而對。
2.出自《瀧岡阡表》回顧乳者劍汝而立於旁,因指而嘆曰:“……吾不及見兒之立也。”
3.出自《程孺人傳》孺人愛之甚,盛夏不敢持扇,遇啼哭,輒劍以行。
7.
帶劍;佩劍。參見“劍履上殿”。
1.出自《韓非子·人主》私劍之士安得無離於私勇而疾距敵。
8.
通“斂”。
1.出自《逸周書·文酌》一大知率謀,二大武劍勇。
9.
地名。四川劍山的簡稱。
1.出自《井絡》詩井絡天彭一掌中,漫夸天設劍為鋒。
10.
地名。云南劍川的簡稱。
1.出自《滇南新語·生啖彘》劍人究以燎毛者為上品。
1.噴射發出。
1.猶飛濺。
1.裂縫。
1.隱伏,逃匿。迸,通"屏"。
1.即撥浪鼓。
1.象聲詞。
1.飛濺的火星。
1.猶撞擊。
1.沖撞,刺激。
1.指匯集。迸,通"并"。
向四外濺火花~ㄧ激流沖擊著巖石,~起無數飛沫。
1.亦作"迸階"。
2.穿階。從臺階縫隙中冒出來。
1.破裂,斷絕。
1.形容傷心痛哭,淚如泉涌。
1.共,合好。
1.猶迸裂。
1.雨水傾瀉貌。
1.急速發射。
2.逃竄流亡。
3.涌流。
1.猶散落。
1.飛濺的水沫。
1.謂水暴漲。
1.猶屏氣。迸,通"屏"。
1.猶迸階。
1.噴涌的泉水。
1.噴涌灑落,迸射。
1.向周圍擴散,四散。
2.逃散。
1.方言。因勉強干重活致使身體受傷。迸,通"屏"。
1.指急速連射的箭。
2.噴射;由內而外地強烈放射出。
1.謂下細雨。
1.奔騰的河水。
2.從高處瀉落的水。
1.破土猛長的竹筍。
1.猶迸淚。
1.蹦跳,跳躍。
2.指怦怦而跳。
1.脫逃。
1.謂筍破殼而長。
1.潰逃。
1.猶屏息。迸,通"屏"。
1.猶奔瀉。
1.迸裂而成的洞穴。
1.爆芽,發芽。
1.猶騰煙。
1.猶逃竄。
2.指逃跑者。
3.噴射。
1.迸射,四射。
2.飽滿外溢;充滿外露。
1.流螢。喻漂流的碎冰。
1.急遽涌出,噴涌。
1.猶迸射。
2.猶跳躍。
1.猶穿云。喻高。
1.猶拉緊。
1.散落珍珠。多形容水滴飛濺貌。
1.猛往高長的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