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書〉輕輕地敲打。
2.
名詞
古代戟一類的兵器。
1.
亦作“戞”。
2.
戟。一說為長矛。
1.出自《說文·戈部》戛,戟也。
2.出自《文選·張衡〈東京賦〉》立戈迤戛,農(nóng)輿輅木。
3.
常禮;常法。
1.出自《爾雅·釋詁上》戛,常也。
2.出自《爾雅·釋言》戛,禮也。
3.出自《書·康誥》不率大戛,矧惟外庶子訓(xùn)人。
4.
敲擊;觸及。參見“戛擊”。
1.出自《送著作佐郎崔融等從梁王東征》詩序爾乃投壺習(xí)射,博弈觀兵。鏜金鐃,戛瑤琴。歌《易水》之慷慨,奏《關(guān)山》以徘徊。
2.出自《宋中遇林慮楊十七山人因而有別》詩遙見林慮山,蒼蒼戛天倪。
3.出自《曹秀才》詩高檣莫戛江邊樹,恐有啼烏在上頭。
4.出自《長生殿·偷曲》妙哉曲也,真?zhèn)€如敲秋竹,似戛春冰。
5.
刮平。
1.出自《文選·木華〈海賦〉》戛巖嶅,偃高濤。
2.出自《天工開物·磚》然后填滿木匡之中,鐵線弓戛平其面,而成坯形。
6.
指研磨。
1.出自《端石銘》端石之佳,戛墨有聲。
7.
艱難費(fèi)力。見“戛戛”。
1.出自《關(guān)尹子·一宇》天物怒流,人事錯錯然,若若乎回也,戛戛乎斗也。
8.
怪異;獨特。參見“戛戛獨造”。
1.出自《霞外捃屑·論文上·樊紹述文》以予觀之,亦何奇古之有,磽戛磊塊,類不可讀。
9.
象聲詞。見“戛戛”、“戛然”。
1.出自《畫雕贊》軒然將飛,戛然欲鳴。
10.
見“戛服”。即秸服。帶稃的麥桿。
1.出自《漢書·地理志上》三百里內(nèi)戛服。
1.披僧衣。謂出家為僧。
1.即披風(fēng)。
1.紛紜混亂貌。
1.剖露情懷。
1.漢王充《論衡.書虛》"傳言延陵季子出游,見路有遺金。當(dāng)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來!'薪者投鐮于地,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視之下,儀貌之壯,語言之野也?吾當(dāng)夏五月,披裘而薪,豈取金者哉!'"后遂以"披裘負(fù)薪"為高士孤高清廉,隱逸貧居之典。
1.分散貌。一說,強(qiáng)自分別貌。
1.猶披靡。
1.散開下垂。
2.披靡,潰退。
1.猶清除。
1.猶言排沙簡金。比喻從大量事物中挑選精華。
1.開山。
1.猶披覽。
1.揭示,顯示。
1.掃除揩擦。
1.陳述。
1.展卷誦讀。
1.陳訴。
1.著蓑衣。
2.蓑衣。
1.辨析挑選。
2.剔除;除去。
指出家為僧尼。因出家時須按佛教戒律剃除須發(fā)、身披袈裟,故稱披剃為僧。
1.披散頭發(fā)。
1.謂頭發(fā)披遮住臉面。
2.見"披頭蓋腦"。
1.正對著頭部。
1.展閱圖籍﹑圖畫等。
1.披靡退卻。
1.亦作"披耫"。
2.展覽玩賞,觀賞。
3.撥開觀賞。
1.加以文飾。
2.披閱文章。
3.猶言提倡文學(xué)。謂開拓重文的風(fēng)氣。
1.見"披云霧"。
1.正屋旁依墻所搭的小屋。
1.漢宮殿名。
1.削發(fā)出家。
2.批改﹑刪削。
1.沖出霄漢。
1.批校。
1.陳述發(fā)泄。
1.披露真誠。
1.頂著星月奔走。形容早出晩歸或夜行。
1.宣讀。
1.猶昭雪。
1.開顏。
1.展卷閱讀;翻看。
1.撥開云霧,得見青天。比喻人的神情清朗。
1.披誠展拜,拜見。
1.砍去叢生之草木。多喻創(chuàng)業(yè)或前進(jìn)中的艱難。
1.打開卷帙。
1.出家為僧尼。緇,緇衣,僧尼之服。
1.群獸奔走貌。
1.見"狉獉"。
見三氧化二砷”(14頁)。
1.見"砒霜"。
1.見"悂繆"。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