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精品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七里香社区在线看,狠狠色婷婷久久综合频道日韩,4949澳门今晚开奖结果

刷刷題

【跡】的拼音、怎么讀

跡

拼音:

繁體:跡

筆畫:9

部首:辶

五筆:yopi

結構:半包圍

五行:火

基本釋義

1.

名詞

留下的印子;痕跡。

2.

名詞

前人遺留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

3.

名詞

跡象;形跡。

4.

名詞

事業;業績。

5.

名詞

行為;活動。

詳細釋義

1.

亦作“跡”。亦作“蹟”。

2.

痕跡。

1.出自《韓非子·主道》掩其跡,匿其端。

2.出自舊題漢李陵《答蘇武書》滅跡掃塵,斬其梟首。

3.出自《北齊書·彭城王浟傳》博士韓毅教浟書,見浟筆跡未工。

4.出自《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七年二月初八日》今夾道之古墓,或刬為平地,或稍存遺跡,可慨也!

5.出自《文明小史》次日,墨跡陳了,又摹仿了寺里一顆印印上。

6.出自《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這些房子都破舊了,多年煙熏的跡,遮沒了當年的美麗。

3.

形跡;行動。

1.出自《楚辭·九章·悲回風》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跡。

2.出自《顏氏家訓·名實》人之虛實真偽在乎心,無不見乎跡。

3.出自《唐語林·政事下》為政清凈無跡,不求人知,兵革之后,闔境大化。

4.出自《奈何天·焚券》只要我行權市義心無忝,怕甚么矯制開倉跡可疑。

5.出自《駁康有為論革命書》故戊戌百日之政,足以書于盤盂,勒于鐘鼎,其跡則公,而其心則祇以保吾權位也。

4.

業績;事跡。

1.出自《書·武成》至於大王,肇基王跡。

2.出自《荀子·非十二子》圣王之跡著矣。

3.出自《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霸王之跡,自斯而起。

4.出自《潮州刺史謝上表》鋪張對天之閎休,揚厲無前之偉跡。

5.出自《唐語林·補遺三》公跡并伊皋,但有末節尚損盛德。

6.出自《哭潘怡如》詩平生我愧為知己,未把英雄史跡留。

5.

追蹤;追尋。

1.出自《漢書·季布傳》漢求將軍急,跡且至臣家。

2.出自《新唐書·蕭銑傳》即募兵數千,揚言跡盜,將以應景珍。

3.出自《智囊補·閨智·沈小霞妾》不得已權使妾寄食尼庵,而立限責押者跡襄。

4.出自《聊齋志異·紅玉》夜至南山,聞兒啼,跡之,系縲而行。

5.出自《陳德齋墓志銘》命叔子懷金馳赴安海跡之,卒獲全譜而旋。

6.

至;蹈。

1.出自《上考功崔虞部書》足不跡公卿之門,名不譽于大夫士之口。

2.出自《唐摭言·好知己惡及第》然隱遠人,素無關外名,足不跡先達之門,既及第而益孤止。

3.出自《答韓持國書》逾月不跡公門,有興則泛小舟出盤閶,吟嘯覽古於江山之間。

4.出自《漱華隨筆·李梅崖》門生甘作負心人,不復跡及師門矣。

7.

遵循;仿效。

1.出自《詩·小雅·沔水》念彼不跡,載起載行。

2.出自《西京賦》都邑游俠,張趙之倫,齊志無忌,擬跡田文,輕死重義,結黨連群。

3.出自《送玄舉歸幽泉寺序》今所謂玄舉者,其視瞻容體,未必盡思跡佛。

4.出自《送王旦序》右省諫官王某跡鄭民之旨,為詩以送焉。

5.出自《淮西論鐵錢五事狀》而又新錢特大,形跡舊錢。

6.出自《寫給檔案工作》詩規圓矩方,依時序列,創業擴基,前軌可跡。

8.

考核;推究。

1.出自《墨子·尚賢中》然后圣人聽其言,跡其行。

2.出自《史記·商君列傳論》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跡其欲干孝公以帝王術,挾持浮說,非其質矣。

3.出自《柳常侍行狀》跡其罪狀,未甚指明。

4.出自《與王介甫書》謗議沸騰,怨嗟盈路,跡其本原,咸以此也。

5.出自《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跡其孤僻之性,似于仙為近也。

9.

量詞。相當于“步”。

1.出自《梁書·羊侃傳》侃膂力絕人,嘗于兗州堯廟蹋壁,直上至五尋,橫行得七跡。

10.

腳印;足跡。

1.出自《左傳·昭公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將皆必有車轍馬跡焉。

2.出自《孟子·滕文公上》當堯之時……獸蹄鳥跡之道,交於中國。

3.出自《祭屈原文》身絕郢闕,跡遍湘干。

4.出自《與陳給事書》由是合下之庭,無愈之跡矣。

5.出自《故事新編·出關》跡是鞋子踏成的。

11.

指手跡。

1.出自《張府君墓志銘》其末有復語千萬永訣八字,名日月與封,皆孝權跡。

2.出自《南部新書》發書視之,乃兄跡也。

相同筆畫的字

相同部首的字

相同讀音的字

組詞

獻善

1.進勸善之言。


獻觴

1.猶獻酒。


獻上

1.進獻;奉上。


獻身

1.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或生命都獻出來。


獻神

1.祭神。


獻生子

1.唐宋以來的一種民間風俗。在農歷二月初一的中和節,以青囊盛五谷瓜果種子,互相贈送。


獻尸

1.古代祭禮中向尸者進獻祭品。尸,祭禮中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獻詩

1.進獻詩作。古代多用以示諷諫或歌頌。

2.泛指奉獻詩作。


獻豕

1.《后漢書.朱浮傳》"往時遼東有豕,生子白頭,異而獻之。行至河東,見群豕皆白,懐慚而還。"后因以"獻豕"表示奉獻的才能﹑物品等非常平凡,不足稱奇。


獻世包

1.指出丑﹑丟臉的人。


獻世寶

1.猶獻世包。


獻壽

1.獻禮祝壽。


獻書

1.進獻書籍。多指民間進獻佚書。

2.指把自己著的書題獻給別人。

3.奉上書札;上書。多指向有地位者陳述意見。


獻熟

1.供奉煮熟的祭品。


獻說

1.進獻意見。語出漢班固《東都賦》"婁敬度勢而獻其說,蕭公權宜而拓其制。"


獻歲

1.進入新的一年;歲首正月。


獻臺

1.猶擂臺。用來角技﹑比武的高臺。


獻體

1.露出身體。


獻替

1.見"獻可替否"。


獻替可否

1.同"獻可替否"。


獻土

1.古代負土獻神,建廟祈福的一種活動。


獻仙音

1.詞牌名。原為法曲之一種。有九十二字﹑九十一字﹑八十七字三體。


獻羨

1.古代地方官員向朝廷進貢搜括而得的羨馀。


獻享

1.奉獻酒食等以示犒勞。

2.奉獻供品祭祀。


獻饗

1.犒賞;獻酒食款待人。


獻笑

1.露出笑容。

2.猶見笑。被人笑話。

3.故作笑容以取悅于人。


獻新

1.以新收獲的谷物﹑果品等先祭神靈,后自享用的一種風俗。

2.指勞動者將新鮮的收獲物獻給統治者。


獻血

1.獻出自身的血液。多供醫療上輸血之用。


獻言

1.進言;進獻意見。

2.指所進獻的意見。


獻儀

1.推薦賢者。


獻遺

1.謂奉贈財物。

2.指饋贈品。


獻疑

1.提出疑問。


獻藝

1.呈獻技藝;表演技藝。

2.稱科舉應試。


獻議

1.陳述意見;建議。


獻殷勤

1.為討好別人而細心伺候﹑奉承。


獻飲

1.猶獻酒。


獻侑

1.指古祭禮中主人獻酒于侑尸者(即陪侍"尸"之人)。

2.勸酒助興。


獻諛

1.奉承阿諛。


獻玉

1.春秋時楚人卞和得寶玉,先后獻給楚厲王﹑武王,都被認為欺詐,被截去雙腳。到楚文王即位,和抱玉璞哭于荊山下,楚王使人剖璞加工,果得寶玉。事見《韓非子.和氏》◇因以"獻玉"為典,謂向君主或朝廷獻才智。


獻御

1.指進獻食物給皇上。


獻斟

1.獻酒。


獻主

1.古稱酒席上的主人。


獻祝

1.謂古祭禮中主人向司祭人進酒。

2.進獻祝詞。


獻狀

1.謂觀裸狀之罪。

2.呈現某種形態;做出某種姿態。

3.投獻的狀紙。


獻尊

1.即犧尊。祭祀用的一種酒器。


羨羅

1.捕鳥的網。

2.借喻法網。


腺病質

1.少年兒童因分泌紊亂而引起的體質虛弱﹐易患結核﹑淋巴結腫大﹑濕疹等癥。


腺細胞

1.機體各組織的表皮中能制造和分泌某種液體物質的細胞﹐如組成汗腺﹑唾液腺等的細胞。


僩悍

1.敏捷勇猛。


僩急

1.輕狂急躁。

刷刷題
公司地址: 北京市昌平區龍域北街10號院1號樓C座5層A區0038(集群注冊)
? 2019 shuashuati.com 京ICP備20000060號-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30703

聲明: 本網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絡或網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移除相關內容 刷刷題對內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城县| 六盘水市| 汤阴县| 民丰县| 六枝特区| 金塔县| 太和县| 平罗县| 柳江县| 澜沧| 台东市| 长海县| 凯里市| 固阳县| 永川市| 合作市| 盐山县| 梅河口市| 潜江市| 雷波县| 府谷县| 乌拉特前旗| 新泰市| 和平县| 康马县| 同德县| 中卫市| 南华县| 浦县| 新宁县| 广饶县| 沂南县| 镇沅| 华坪县| 新宁县| 株洲县| 威海市| 高邮市| 潢川县| 大荔县| 北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