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副詞
〈書〉突然;急速。
2.
名詞
(Huò)姓。
3.
見“揮霍”。任意花錢。
4.
見“霍霍”模擬磨刀的聲音。
5.
見“霍亂”。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由霍亂弧菌引起,多通過不結食品傳染,患者出現嘔吐、腹瀉等癥狀,重者可危及生命。
1.
鳥急飛的聲音。
1.出自《玉篇·雨部》霍,鳥飛急疾皃也。
2.
消除;消散。
1.出自《荀子·議兵》勞苦煩辱則必奔,霍焉離耳,下反制其上。
2.出自《虎頭牌》霍不了我心頭怨,趁不了我平生愿。
3.出自《凰求鳳·聞捷》相公為甚么沉疴著體,無故霍然,其中必有原故,快些講來。
3.
引申為疾速,急速。
1.出自《大人賦》煥然霧除,霍然云消。
2.出自《河橋賦》曙色霍開,濟者相排。
3.出自《水滸傳》秦明吃了一驚,不敢向前追趕,霍地撥回馬。
4.出自《上海的早晨》湯阿英見余靜滿足她的要求,霍地站了起來。
4.
圍繞貌;拱衛貌。
1.出自《爾雅·釋山》大山宮小山,霍。
2.出自《白虎通·巡狩》南方霍山者。霍之為言護也。言萬物護也。
3.出自《酬李唐臣贈山水短軸》詩大山宮,小山霍,欲識山高觀石腳。
5.
霍亂。
1.出自《四月二十八日記與王正仲及舍弟飲》詩仲氏又發霍,洞下忽焉甚。
6.
指鶴。
1.出自《墨子·經說下》麋與霍孰高?
7.
借為“矐”。眼睛失明。亦謂使眼睛失明。
1.出自《四菩薩閣記》吾眼可霍,吾足可斫,吾畫不可奪。
8.
通“藿”。豆葉。
1.出自《漢書·鮑宣傳》使奴從賓客漿酒肉霍。
9.
象聲詞。
1.出自《老殘游記》正在撩亂之際,忽聽霍然一聲,人弦俱寂。
2.出自《白求恩大夫》門霍的開了。一進門是一個空闊的大院落。
10.
山名。在今河南省汝州市西南。
1.出自《左傳·哀公四年》為一昔之期,襲梁及霍。
11.
山名。今安徽省潛山縣境內的天柱山。
1.出自《文選·郭璞〈江賦〉》衡霍磊落以連鎖,巫廬嵬崫而比嶠。
12.
古國名。始封之君為周武王之弟叔處,春秋時為晉所滅。約當今山西省霍縣西南。
1.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虞、虢、焦、滑、霍、揚、韓、魏,皆姬姓也,晉是以大。
2.出自《書·蔡仲之命》降霍叔於庶人
13.
姓。漢有霍去病。見《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
1.出自《廣韻?鐸韻》霍,姓。武王弟霍叔之后。
1.責難,阻撓。
1.破壞瓦解。
2.阻格消除。
1.恐嚇。
2.氣餒而惶恐。
1.潰敗。
1.阻力。
1.阻撓干擾。
1.阻撓。
1.阻止。
1.猶齟齬。
1.謂水淹之患。
1.低洼泥濘。
1.亦作"沮衵"。
2.謂受挫而沮喪。
1.沮水與漆水的并稱。亦指此兩水之間的地區。
1.喪氣,情緒低落。
1.詆毀拋棄。
1.收斂。
1.謂受挫而收斂。
1.復姓。原為匈奴官名,后遂以為姓氏。晉有沮渠蒙遜。見《晉書.沮渠蒙遜載記》。
1.謂阻止惡行,勉勵善事。
1.阻撓。
1.沮喪不安。
1.毀辱;屈辱。
1.低濕之地。
2.指低濕。
1.低下陰濕的地方。借指牢獄。
1.阻塞。
1.沮喪渙散;潰散。
①灰心失望神情~。②使灰心失望~敵人的精神。
1.挫傷;毀傷。
1.破敗的屋子。
1.恐懼。
1.低洼潮濕。
1.相傳為黃帝的四個史官之一。
1.頹喪。
1.畏懼。
1.毀傷誣陷。
1.泄漏。
1.衰頹。
1.見"沮解"。
1.剺面。以刀刻面,為古代某些少數民族的風俗。
1.非議;異議。
1.謂情緒低落,意見分歧。
1.阻遏抑制。
1.見"沮衄"。
1.低洼泥濘。
1.水草叢生的沼澤地帶。
1.沮水與漳水的并稱。亦指此二水之間的地區。
1.沮喪屈從。
2.阻撓折服。
1.毀傷,貶謫。
1.阻止;遏止。
1.阻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