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后多作“懷”。懷藏。
1.出自馬王堆漢墓帛書甲本《老子·德經》是以圣人被褐而褱玉。
2.出自《說文·衣部》褱,俠也。
2.
后多作“懷”。包圍。
1.出自《漢書·地理志上》堯遭洪水,褱山襄陵。
3.
后多作“懷”。腹中有(胎)。
1.出自《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后》元延二年褱子,其十一月乳。
4.
后多作“懷”。思念;關心。
1.出自《隸釋·漢司隸從事郭究碑》銘勛金石,以尉孔褱。
5.
通“槐”。續斷草的別名。
1.出自《廣雅·釋草》褱,續斷也。
2.出自《說文通訓定聲·履部》褱,﹝叚借﹞托名標識字,《廣雅·釋草》:“褱,續斷也。”一名接骨,亦名槐。槐、褱同聲字。
1.即謝表。
2.古人入學行敬師之禮。
1.南朝宋詩人謝靈運夢見族弟惠連﹐即得"池塘生春草"佳句◇遂以"謝枕"作為夢中覓句賦詩的典故。
1.辭官退休。
1.辭職。
1.舊時吊唁者攜帶錫箔﹑紙錢之類往喪家吊唁﹐死者殯葬以后﹐喪家的孝子或長孫向吊唁者登門叩謝﹐稱"謝紙"。
1.謂任期滿而離職。
1.新娘家運來嫁妝時﹐新郎至新娘家答謝﹐謂之"謝妝"。
南朝宋文學家。字希逸,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官至金紫光祿大夫。能詩、賦,所作《月賦》為南朝詠物寫景小賦的代表作。明人輯有《謝光祿集》。
1.自謙愚笨而辭職。
1.唐女道士。
自己承認有罪過,請求寬恕原諒特來謝罪|登門謝罪。
1.《南齊書.謝f傳》﹕"f年七歲﹐王彧見而異之﹐言于宋孝武﹐孝武召見于稠人廣眾之中﹐f舉動閑詳﹐應對合旨﹐帝甚悅。"后因以"謝f"喻指少年才子。
一種礦物。
1.一端粗一端銳的小木楔,插進榫縫中使接榫固定。
1.短襖。
1.過甚之言,虛夸不切實際之言。《說文.口部》"噧,高氣多言也……《春秋傳》曰'噧言'。"今本《左傳.哀公二十四年》作"躛言"。杜預注"躛,過也。"陸德明釋文"躛,謂過謬之言。"章炳麟《訄書.儒墨》"詆其兼愛而謂之無父,則末流之噧言,有以取譏于君子,顧非其本也。"一說為《左傳.定公四年》"嘖有煩言"之"煩"的假借字。
1.近侍。
1.見"韰惈"。
1.心地褊狹而行為果敢。
1.隋初官府用以放債收息的公款。
1.廨署。
1.官署。
1.即公廨田。隋唐時給各官署的田。所收地租充辦公經費。
1.官舍。
1.書法﹑繪畫﹑詩文中的敗筆。
1.亦作"懈?"。
2.懈怠;松懈。
1.松懈懶散。
2.怠慢不敬。
1.見"懈惰"。
1.松緩肢體。
2.指松散不挺之態。
1.懈怠輕忽。
1.不經心的話;泄氣的話。
1.松勁。
1.懈怠沮喪。
1.懶惰散漫。
2.懈怠輕慢。
1.懈怠失誤。
1.懈怠止歇。
1.海邊。
1.即獬豸冠。
1.即獬豸。
2.指古代御史等執法官戴的獬豸冠。
3.指代御史等執法官。
1.古代御史等執法官吏戴的帽子。
2.指御史等執法官吏。
1.即《薤露》。
1.樂府《相和曲》名,是古代的挽歌。
2.薤葉上的露水。
1.篆書之一體。
1.見"邂逅"。
1.見"邂逅"。
①不期而遇一朝邂逅成相識。②偶然事非邂逅。
1.碰巧不遇合;意外不成功。
1.見"邂逅相遇"。
1.不期而遇。
1.協和,調理。
2.指宰相的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