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鳥類的一屬,頭小頸長,嘴長而直,腳細長,后趾小,高于前三趾,紅色頭頂,羽毛白色或灰色,翼大善飛,叫聲高而清脆,群居或雙棲,常在河邊或沼澤地帶捕食魚、昆蟲和植物。種類很多,常見的有丹頂鶴、白鶴、灰鶴等。
2.
名詞
(Hè)姓。
1.
亦作“寉”。亦作“靍”。亦作“靎”。亦作“靏”。亦作“鶮”。亦作“鸖”。
2.
鳥綱鶴科各種類的統(tǒng)稱。我國常見的有:丹頂鶴、白鶴、灰鶴、黑頸鶴、赤頸鶴、白頭鶴、白枕鶴、蓑羽鶴等。古代詩詞圖畫中常指丹頂鶴或白鶴。
1.出自《易·中孚》鶴鳴在陰,其子和之。
2.出自《雪賦》皓鶴奪鮮,白鷴失素。
3.出自《本草綱目·禽一·鶴》鶴大于鵠。長三尺,高三尺余,喙長四寸,丹頂赤目,赤頰青腳,修頸凋尾,粗膝纖指,白羽黑翎。亦有灰色、蒼色者。嘗以夜半鳴,聲唳云霄。
3.
比喻白色。參見“鶴鶴”、“鶴髮”。
1.出自《孟子·梁惠王上》麀鹿濯濯,白鳥鶴鶴。
2.出自《八關齋夜賦四城門·第三賦南城門老》鶴發(fā)辭軒冕,鮐背烹葵菽。
3.出自《代悲白頭翁》詩宛轉(zhuǎn)娥眉能幾時,須臾鶴發(fā)亂如絲。
4.出自《洪波曲》矮小的張仲老把他的童顏愈見漲紅起來,星眼愈見睜圓起來,鶴發(fā)似乎有要直豎的形勢。
4.
指鶴版書。參見“鶴版”。
1.出自《謝敕書宣慰表》臣某言,中使馮仙鶴至,伏奉手詔,兼宣口敕。
5.
星名。見《明史·天文志一》。
1.出自《明史?天文志一》十二宮星名:玄枵:鶴,一。黃道經(jīng)度一十一度弱,黃道緯度三十二度半,赤道經(jīng)度三百二十五度太強,赤道緯度南四十八度半弱。
1.位于東郊的別墅。
1.漢武帝侍臣東方朔的省稱。
1.見"東司"。
1.古代東宮官署率更寺的別稱。掌宗族﹑禮樂﹑刑罰及漏刻。
1.古代傳說中的日出處。亦泛指東方極遠之地。
2.比喻人的少壯期。
1.帝王至東方巡狩。
1.到處尋找搜集。
1.同"東張西望"。
1.古代對東北少數(shù)民族的蔑稱。
1.東方的祭壇。
2.謂在東邊設祭壇。
1.謂議論的面很寬。
東床坦腹的簡稱。指女婿。參見東床”。
1.東廂的殿堂或廳堂。古代多指皇宮或官舍。
2.《儀禮.大射》"公將射……一小射正授弓拂弓,皆以俟于東堂。"后因以稱習射的場所。
3.指晉宮的正殿。晉武帝時郄詵于東堂殿試得第,后因以為試院的代稱。
4.宋毛滂的號。
1.《晉書·摯虞傳》"武帝詔曰'省諸賢良答策,雖所言殊涂,皆明于王義,有益政道……'詔諸賢良方正直言,會東堂策問。"后因以"東堂策"指策試。亦指所對的策文。
1.《晉書·郄詵傳》載郄詵以對策上第,拜議郎◇遷官,晉武帝于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何如?"詵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后因稱科舉考試及第為"東堂桂"。
1.謂夢想考試及第。
1.四處逃亡;四處逃避。
1.同"東征西討"。
1.同"東征西討"。
1.古國名。
1.秦漢對陜東六國田畝的總稱。別于商鞅變法后的秦田。
2.南朝齊文惠太子所建樓館名。
3.泛指農(nóng)田。
日本首相。出身于軍閥家庭。曾任關東軍參謀長。盧溝橋事變發(fā)生后,率日軍侵占華北地區(qū)。1941年出任首相,兼陸相、內(nèi)相,獨攬軍政大權。同年升為陸軍大將,12月發(fā)動太平洋戰(zhàn)爭。日本投降后,自殺未遂◇被定為甲級戰(zhàn)犯,處以絞刑。
1.謂暗中干不正當?shù)氖隆?/p>
1.東邊。
1.唐大明宮供奉官的別稱。
1.同"東奔西走"。
1.古國名。北魏時建立的突厥政權,于隋開皇時分裂為東突厥﹑西突厥二國。東突厥地在我國北方,亦稱北突厥。唐天寶三年為回紇所滅。參閱《新唐書.突厥傳》。
1.謂婦女用脂粉打扮。
2.唐薛逢晩年宦途失意,曾策瘦馬赴朝。值新科進士列隊而出,前導責逢回避,逢笑,遣人答曰"報道莫貧相!阿婆三五少年時,也曾東涂西抹來。"見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記》。本以婦女裝飾為喻,謂自己少年時亦曾憑文章取進士◇用為自己寫作或繪畫的謙詞。
3.胡寫亂涂;輕率下筆。
4.比喻不從根本著手。
1.古代指陜以東某一地區(qū)或封國。
2.東晉﹑南朝時也特指蘇南﹑浙江一帶。
3.古代稱中國。對西方而言。
1.指中國佛法。
1.佛教天臺宗在中國承傳的九位祖師。對西天二十四祖而言。九祖為龍樹﹑慧文﹑慧思﹑智顗﹑灌頂﹑智威﹑惠威﹑玄朗﹑湛然。參閱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七章第一節(jié)。
1.佛教禪宗在中國衣缽相傳的六位祖師。依次是達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參閱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七章第二節(jié)。
1.指東晉謝安在金陵城東南比照會稽東山所筑之山。一名土山。
1.謂月亮東升,太陽西落,表示時光不斷流逝。古代神話中說太陽中有三足金烏,月亮中有玉兔,因以烏﹑兔代指日月。
1.形容身不由己,傾斜不穩(wěn)。
1.謂短缺,不完備。
1.樂器箏的異名。參閱唐馮贄《南部煙花記.樂器名》。
在廣東省珠江三角洲東部、東江下游,廣九鐵路斜貫。1985年設市。人口1436萬(1995年)。為廣東省新興工業(yè)城市和東江下游物資集散地。虎門為珠江口要塞,鴉片戰(zhàn)爭時期林則徐曾在此銷毀鴉片。名勝古跡有可園、象塔、沙角、威遠古炮臺。
1.春秋時周敬王的別稱。
2.指仙人東王公。
3.太平天國楊秀清的封號。
1.亦稱"東父"。
2.傳說中的神名。
3.借指長壽之神。
4.道家謂清陽之氣。
5.舊指麋所化的精怪。
1.亦作"東皇公"。
2.神話中的仙人名。掌管男仙名籍。與西王母對稱。
1.同"東張西望"。
1.指東宮。太子居所。
1.《莊子.大宗師》"傅說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東維,騎箕尾,而比于列星。"成玄英疏"傅說一星在箕尾上,然箕尾則是二十八宿之數(shù),維持東方,故言乘東維,騎箕尾。"后因以泛指東方。
1.古代泛指東方的少數(shù)民族。
北朝之一,公元534-550,元善見所建。參看〖北魏 〗。
1.指日文。
1.舊時塾師﹑幕友對主人的敬稱。
1.古代稱日本。
1.指三國時吳國。因其地處江東,故名。
2.泛指古吳地。大約相當于現(xiàn)在江蘇﹑浙江兩省東部地區(qū)。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