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用于人名。翁同龢,清代人。
2.
見“和”。
1.
和順;平和。
1.出自《國語·吳語》明日,遷軍接龢,斬有罪者以徇,曰:“莫如此志行不果。”
2.
和諧;協調。
1.出自《國語·周語下》夫政象樂,樂從龢,龢從平,聲以龢樂,律以平聲。
3.
和睦。
1.出自《國語·周語下》言惠必及龢,言讓必及敵。
4.
調和;調治;調適。
1.出自《呂氏春秋·孝行》正六律,龢五聲,雜八音,養耳之道也。熟五谷,烹六畜,龢煎調,養口之道也。龢顏色,說言語,敬進退,養志之道也。
5.
古代謂陰陽會合的沖和之氣。
1.出自《文選·王褒〈洞簫賦〉》況感陰陽之龢,而化風俗之倫哉。
2.出自《文選·班固〈答賓戲〉》沐浴玄德,稟仰太龢。
6.
喜悅。參見“龢會”。
1.出自《汴州東西水門記》士女龢會,闐郭溢郛。
7.
溫和;氣候溫暖。
1.出自《清稗類鈔·第宅·退省庵》杭州西湖之湖心亭,微波弱漪,一亭巍然,朝霞夕陽,風龢鳥鳴,亦人境中結廬之佳者。
8.
地名。春秋晉邑。
1.出自《國語·晉語八》范宣子與龢大夫爭田,久而無成。
1.由官方發給的證件﹑執照。
1.證據。
1.猶憑心。
1.倚重。
1.乘舟;操舟。
1.見"憑準"。
1.謂以龜卜為據。
1.方言。平坦的場地。
1.方言。指山區的小塊平地。
1.有屏蔽的車。
1.蘋和蘩。兩種可供食用的水草,古代常用于祭祀。
2.泛指祭品。
3.《詩.召南》有《采蘋》及《采蘩》篇。《詩.召南.采蘩序》"《采蘩》,夫人不失職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則不失職矣。"后以"蘋蘩"借指能遵祭祀之儀或婦職等。
1.掠過蘋草之風;微風。
油畫。法國塞尚作于1890-1894年。畫面上的蘋果、臺布、籃子、瓷瓶和桌子都被減少成為最簡單的體積。整幅畫以柔和的玫瑰色和藍色背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色彩和諧、微妙。
1.淺綠。
1.蘋的葉尖。指風所起處。語出戰國楚宋玉《風賦》"夫風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
2.風起則蘋葉動,故亦用為微風的代稱。
1.草聚生貌。
1.梵語bimba音譯。蘋果。
1.草名。
1.回旋貌。
1.蘋與藻。皆水草名。古人常采作祭祀之用。
2.泛指祭品。
3.用作祭祀的代稱。
4.語本《詩.召南.采蘋序》"《采蘋》,大夫妻能循法度也,能循法度,則可以承先祖共祭祀矣。"后因以"蘋藻"借指婦女的美德。語本《詩.召南.采蘋序》"《采蘋》,大夫妻能循法度也,能循法度,則可以承先祖共祭祀矣。"后因以"蘋藻"借指婦女的美德。
1.見"屏捍"。
1.猶隱藏。
1.隱僻之處。指廁所。
1.斥退;除去。
1.即廁籌。大便后用以拭穢之具。
1.排除;除去。
2.指放逐。
3.南朝齊東昏侯出游時,所經之處,屏逐百姓,家室皆空,巷陌懸幔為高置仗人防守,謂之"屏除"。見《南齊書.東昏侯紀》。
1.隱蔽之處。
1.排斥;拋棄。
1.謂隱藏,隱匿。
1.收拾;整理。
1.料理。
2.箱的別名。
1.斷絕。
1.貶謫放逐。
1.責罪。
情意深篤,難以分舍好友離去,心中無限繾綣|臨當背面時,裁詩示繾綣。
1.傳說中的掌管人間婚姻之仙界官署。
1.猶翻譯。
1.稱人生病的婉辭。
1.心中有事﹐坐立不安的人。
1.缺乏。
1.謂虧欠租稅等。
1.呵欠。
1.記錄欠負的簿籍。
1.借債的字據。即今之借條﹑欠條。
1.少陪﹐失陪。
1.即欠據。
1.形容口唇顫動。
1.猶言癡癡呆呆。
1.情義不周。
2.指恩情未報。
1.缺少;不足。
2.缺點﹐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