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舘”。
2.
客舍;招待賓客居住的房舍。
1.出自《詩·鄭風·緇衣》適子之館兮。
2.出自《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館,高其閉閎,厚其墻垣。
3.出自《踏莎行》詞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熏風暖搖征轡。
4.出自又如:賓館;旅館。
3.
華麗的住宅,宮館。
1.出自《上林賦》離宮別館,彌山跨谷。
2.出自《文選·潘岳〈懷舊賦〉》今九載而來歸,空館闃其無人。
3.出自《朱坡》詩漢館留余趾,周臺接故蹊。
4.
指非通途大道設的驛站的房舍。
1.出自《經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詩征樂昌樂館,開筵列壺觴。
5.
官署名。
1.出自《新唐書·百官志二》武德四年,置修文館于門下省;九年,改曰弘文館。
2.出自《對雪示嘉佑》詩今為諫官非冗長,拾遺三館俸入優。
3.出自又如:大使館;領事館。
6.
太平天囯泛指一切單位的基層組織為“館”。相當于“衙”。
1.出自《賊情匯纂》必以官廨巨第據為偽府……丞相以下別用黃紙封條曰天官正丞相某姓館,下至兩司馬皆然。
7.
舊時私塾。
1.出自《警世通言·旌陽宮鐵樹鎮妖》時有一老者姓史名仁,家頗饒裕,有孫子十余人,正欲延師開館。
2.出自《兒女英雄傳》他幼年在塾讀書,適逢一日先生不在館里……便把書丟過一邊,也學那圣門高弟隱幾而臥。
3.出自《沉船》記得前十年你還在北村里教館。
8.
就館,教私塾。
1.出自《女嬰壙銘》惲敬子居之女嬰,生于乾隆四十八年七月八日,時敬館陽湖橫林之徐氏。
9.
儲藏、陳列文物或進行文體活動的場所。
1.出自如:博物館;展覽館;文化館;體育館。
10.
供客人飲食娛樂的場所。
1.出自如:菜館;茶館;戲館。
11.
寓居;留宿。
1.出自《孟子·盡心下》孟子之滕,館於上宮。
2.出自《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董文恪公未第時,館於空宅。
12.
指使居住;安置。
1.出自《孟子·萬章下》舜尚見帝,帝館甥于貳室。
2.出自《河南少尹裴君墓志銘》館嫠妹,畜孤甥,能別而有恩。
13.
古代祭祀時盛放祭品的筐。
1.出自《周禮·春官·司巫》祭祀,則共匰主及道布及蒩館。
14.
猶照顧。
1.出自《新唐書·裴垍傳》帝器垍方直,以為任公卿,薄其過,眷館彌厚。
1.歷算之學。
1.格言。
2.合乎禮法之言。
1.法令準則。
1.舊時稱上司的衙役。
1.舊時稱上司心意的敬詞。
1.上司的吩咐。
1.掌刑獄的佐貳官。
1.法則。
1.典章制度。
2.引申指法度。
3.效法。
4.具有憲法作用的文件。亦指規定國際機構的宗旨﹑原則﹑組織的文件,如《聯合國憲章》。
英國工人階級爭取以普選權為主的政治權利的群眾運動。1836年,倫敦工人協會成立,次年提出《人民憲章》,要求實行普選權,廢除議員候選人的財產資格等要求。1838年《憲章》以法案形式公布,征集人民簽名,形成憲章運動第一次高潮。至1848年共出現三次高潮,但均遭鎮壓。它是世界上第一次廣泛的、真正群眾性的、政治性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
1.指依據憲法和法律進行治理的政治制度。
1.負責彈劾糾察的都御史﹑御史一類官職。
1.法制。
1.指宋代的提點刑獄。為地方最高司法機構。
1.御史的職位。
1.舊時屬官在上官面前的自稱。
1.法紀。
1.謂遵循祖宗成法。
1.依法處分。
1.形容山勢高大。
1.古水名。
1.遭到失敗。
1.虧本。
1.能使冰融解的彈丸。
1.押送囚人的車子。
1.陷陣。
1.倒塌的城墻。
1.沖入敵陣。
1.沖入敵陣。
1.陷害怨恨。
1.猶墜落。
1.沖鋒。
1.覆沒。
1.設計陷害。
設計害人我因惡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場官司|陷害好人。
1.陷害毀謗。
1.猶攻擊。
1.猶陷阱。
1.犯有過失。假﹐通"瑕"。
1.攻打﹑攻入堅固的陣地。
1.勇于規勸。
1.將領被俘或陣亡。
1.陷阱。
①用來捕捉野獸或敵人而挖的地坑,上面浮蓋偽裝的東西,野獸或敵人踩在上面就會掉進地坑里。②比喻陷害人的圈套。
1.陷阱。
1.攻入關口。
1.即陷阱。
1.陰險刻薄。
1.即陷阱。
1.遭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