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帽子,古代指禮帽或較莊重場合戴的帽子。
2.
名詞
像帽子的東西。
3.
名詞
(Guān)姓。
1.
帽子的總稱。
1.出自《禮記·曲禮上》為人子,父母存,冠衣不純素。
2.出自《急就篇》冠幘簪簧結(jié)發(fā)紐。
3.出自《滿江紅·寫懷》詞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4.出自《辛亥革命先著記》都督及將校免冠行四叩禮。
2.
特指古代官吏所戴的禮帽。
1.出自《漢書·匡衡傳》事發(fā)覺,衡免冠徒跣待罪。
2.出自《文選·謝靈運(yùn)〈九日從宋公戲馬臺集送孔令〉詩》歸客遂海嵎,脫冠謝朝列。
3.出自《朱坡》詩有計冠終掛,無才筆謾提。
3.
指突起象帽子的東西。
1.出自《斗雞》詩花冠已沖力,金爪復(fù)驚媒。
2.出自《履園叢話·雜記上·苓巴雞》雞日漸高大,金胸翠翼,雪羽朱冠,鮮妍五彩。
4.
物體的頂端部分。
1.出自《墨子·備城門》城上二步一渠,渠立程,長丈三尺,冠長十尺,辟長六尺。
1.忠誠而有才智。亦指忠智之人。
1.忠義勇武;忠直豪壯。
1.盛多貌。
1.流行貌。
1.神話中的國名。
1.安頓,著落。
1.亦作"終不然"。
2.難道;豈能。
1.見"終不成"。
1.科舉時代考試分?jǐn)?shù)場,最后一場稱為終場。
2.泛指事情結(jié)局。
1.形容密集排列猶如梳齒。
1.梳洗。
1.同"櫛風(fēng)沐雨"。
1.梳理用品和佩飾。
1.密集排列貌。
1.梳理挽結(jié)頭發(fā)。
1.迎著霜,頂著露。形容奔波勞苦。
1.清除,清剿。
1.理發(fā)。
1.《禮記.內(nèi)則》"子事父母,雞初鳴,咸盥漱,櫛縰笄總。"櫛,梳發(fā);縰,用繒束發(fā)髻◇因以"櫛縰"泛指事奉父母起居。
1.形容排比繁密。
1.梳洗。
1.大石貌。
1.撞擊;沖擊。
1.古長劍名。木柄上有蓓蕾形玉飾等,故稱。
1.累積盤曲的樣子。
1.石塊。
2.高低不平貌。
1.亦作"礌硠"。
2.大聲。
1.亦作"礌砢"。
2.樹木多節(jié)。亦喻人才卓越。
3.眾多委積貌。
4.形容心地光明,舉止灑脫。
1.亦作"礌落"。
2.錯落分明貌。引申為光明正大﹑直率開朗的樣子。
1.大石貌。
2.高低不平貌。
1.亦作"礌石"。
2.古代作戰(zhàn)時從高處下投以打擊敵人的石頭。
1.石眾多堆積貌。
1.進(jìn)用與貶黜。
1.賞罰褒貶。
1.猶巡狩。天子外出巡視。
2.猶升遐。謂帝王之死。
3.皇帝被俘虜?shù)奈裾Z。
1.峻嶺。
1.《詩.魏風(fēng).陟岵》﹕"陟彼岡兮﹐瞻望兄兮。"后因以"陟岡"為懷念兄弟之典。
1.《詩.魏風(fēng).陟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后因以"陟岵"為思念父親之典。
2.借指父親。
3.借指父親謝世。
1.謂峻拔清健。
1.升降﹐上下?!对姡笱牛耐酢珐s"文王陟降﹐在帝左右。"朱熹集傳﹕"蓋以文王之神在天﹐一升一降﹐無時不在上帝之左右﹐是以子孫蒙其福澤﹐而君有天下也。"馬瑞辰通釋﹕"《集傳》之說是也……古者言天及祖宗之默佑﹐皆曰陟降?!毒粗吩娫哗s'無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土﹐日監(jiān)在茲。'此言天之陟降也?!堕h予小子》詩曰﹕'念茲皇祖﹐陟降庭止。'《訪落》詩曰﹕'紹庭上下﹐陟降厥家。'此言祖宗之陟降也。天陟降﹐文王之神亦隨天神為陟降。故曰'文王陟降﹐在帝左右'。"后因以為祖宗神靈暗中保佑之義。
2.猶往來。
3.謂中晷影的長短變化。
1.高峻。
1.猶登假。謂升天。
1.一種蕨類植物。生池澤陰濕巖石上﹐一名石發(fā)??扇胨帺o又可造紙。
2.指陟厘紙。
1.紙名。用陟厘制成。即苔紙﹐也稱側(cè)理紙。
1.即陟厘。
1.獲取。躐﹐通"攜"。
1.謂進(jìn)用賢能。語本《書.舜典》﹕"黜陟幽明。"
1.謂天子升遐后﹐于祭天時配享。
2.泛指配享。
1.《詩.魏風(fēng).陟岵》﹕"陟彼屺兮﹐瞻望母兮。"鄭玄箋﹕"此又思母之戒﹐而登屺山而望也。"后因以"陟屺"為思念母親之典。
2.借指母親。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