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時代久遠的,過去的,跟“今”相對。
2.
形容詞
經歷年月很久的。
3.
形容詞
具有古代風格的。
4.
形容詞
真摯純樸。
5.
名詞
古體詩。
6.
名詞
(Gǔ)姓。
7.
名詞
古代的事物。
1.
古代,往昔。與“今”相對。
1.出自《易·系辭上》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夫!
2.出自《論衡·實知》古之水火,今之水火也;今之聲色,后世之聲色也。
3.出自《師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4.出自《聊齋志異·海公子》島中古無居人,人亦罕到。
5.出自《“今”與“古”》一切今的,都勝于古的,優于古的。
2.
久遠;古老。
1.出自《詩·大雅·綿》古公袒父,陶復陶穴,未有家室。
2.出自《酬暉上人夏日林泉》詩嵒泉流雜樹,石室千年古。
3.出自《賓退錄》客土二字,其來甚古。
4.出自《詩論》考究韻的聲和考究韻一樣古。
3.
指古代的典章文獻。
1.出自《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2.出自《文選·宋玉〈九辯〉》變古易俗兮世衰,今之相者兮舉肥。
3.出自《文選·阮瑀〈為曹公作書與孫權〉》但明效古,當自圖之耳。
4.出自《述書賦上》馳妙思而變古,立后學之宗祖。
5.出自《宋史·劉幾傳》儒者泥古,致詳於形名度數間,而不知清濁輕重之分。
6.出自《讀通鑒論·漢文帝十一》自漢以后,治之不古也有自矣。
4.
古人。
1.出自《左傳·昭公二十一年》及子產卒,仲尼聞之,出涕曰:“古之遺愛也。”
2.出自《文選·陸機〈豪士賦序〉》故曰才不半古,而功已倍之。
3.出自《文選·顏延之〈陶征士誄〉》嗟乎!若士,望古遙集。
5.
古樸。
1.出自《與汝州盧郎中論薦侯喜狀》進士侯喜,右其人,為文甚古,立志甚堅。
2.出自《老學庵筆記》有老道人狀貌甚古,銅冠緋氅。
3.出自《臨頓里》詩行古時人笑,文工造化憎。
4.出自《清明前后》這就叫做人心不古!唉,這年頭兒,老實人也會貪污!
6.
謂不同凡俗。
1.出自《法書要錄·竇蒙〈述書賦語例字格〉》古,除去常情曰古。
7.
亡故。
1.出自《二十四詩品·曠達》孰不有古,南山峨峨。
8.
天。參見“古帝”。
1.出自《逸周書·周祝》天為古,地為久。
2.出自《后漢書·李固傳》臣聞君不稽古,無以承天。
3.出自《癸巳類稿·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古文說》《詩》云:“古帝命武湯。”正是經訓古為天。
9.
古詩及古風的簡稱,相對近體詩而言。參見“古詩”、“古風”。
1.出自《元和圣德詩》輒依古作四言《元和圣德詩》一篇。
2.出自《碧雞漫志》吾謂西漢后,獨《敕勒歌》暨韓退之《古琴操》近古。
3.出自《詩鏡總論》詩至於宋,古之終而律之始也。
4.出自《詩藪·古體上》歌至五、七言古,全不入樂矣。
5.出自《師友詩傳續錄》毋論古、律、正體、拗體,皆有天然音節,所謂天籟也。
10.
通“沽”。粗略。
1.出自《左傳·文公元年》衛孔達帥師伐晉。君子以為古。古者,越國而謀。
2.出自《經傳考證》《檀弓》:“杜橋之母(之喪),宮中無相,以為沽也。”鄭注:“沽,略也。”古與沽通……越國而謀,是粗略之甚。
3.出自《儀禮·既夕禮》弓矢之新沽功
11.
通“怙”。仗恃。
1.出自馬王堆漢墓帛書《稱》不用輔佐之助,不聽圣慧之慮,而侍其城郭之固,古其勇力之御,是胃身薄。
12.
通“詁”。參見“古訓”。詁訓。指對古字古義的訓釋。
1.出自《漢學師承記?惠士奇》經之義存乎訓,識字審音,乃知其義,故古訓不可改也。
13.
姓。北魏有古弼。見《魏書》本傳。
1.出自《廣韻?姥韻》古,姓。周太王去邠適岐,稱古公,其后氏焉。蜀志有廣漢功曹古牧。
1.尊貴的寶器。喻棟梁之材。
1.懾服強暴。
1.強力逼迫。
1.嚴酷的刑法。
1.威權,權力。
1.令人敬畏的鑒別力。
1.比喻威勢熾盛。
1.曲折綿延貌。
1.威嚴地貶斥。
1.困頓﹑萎靡貌。
1.高峻不平貌。
1.威勢令人畏憚。
1.聲威與德行;刑罰與恩惠。
1.新莽為顯示威嚴所作的器物,形似北斗。
2.用為賞賜大臣的殉葬品。《南史.何承天傳》"此亡新威斗﹐王莽三公亡﹐皆賜之。一在冢外﹐一在冢內。"顧余《詠古》之一"威斗鑄成新日月﹐漸臺認取頭顱。"參閱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一。
1.猶果斷,決斷。
1.聲威和恩澤。
2.猶刑賞。
(charlesthomsonreeswilson,1869-1959)英國物理學家。劍橋大學博士、教授。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設計和制作了威耳遜云室,用來觀察和拍攝帶電粒子的徑跡。為此與康普頓共獲192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還研究大氣電現象,研制成測量大氣電的靜電計。
1.刑罰。
1.威嚴的法令。
1.形容神氣十足,聲勢懾人。
1.形容聲勢氣派令人敬畏。
2.指聲勢氣派壯大。
1.形容聲勢氣派完全喪失。
1.瑞鳥。舊說鳳有威儀,故稱。
1.謂略見善政一斑之意。
1.以威力懾服。
2.畏服。
1.語出《書.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孔穎達疏"惟君作福得專賞人也,惟君作威得專罰人也。"原指統治者的賞罰之權,后多謂當權者妄自尊大,恃勢弄權。
1.語出《史記.司馬穰苴列傳》"﹝穰苴﹞文能附眾,武能威敵。"后以"威附"謂使敵人畏懼,使民眾歸附。
1.嚴厲地斥罵。
1.丈夫的母親。
1.威嚴的光芒。
2.佛的靈光。
3.威風,光彩。
1.比喻威勢或威權。
2.莊嚴顯赫。
3.威嚇。以威勢恐嚇。
1.威風顯耀貌。
1.星官名。即弧矢。
1.聲威德化。
1.威服和懷柔。謂威德并用。
2.畏服。
1.猶威福。謂持勢弄權。
2.猶威恩。聲威和恩澤。
1.令人生畏的災禍。
1.威名和功績。
1.謂威怒消釋,臉色轉和。
1.指刑法和教化。
1.威逼,脅迫。
1.法令,禁令。
1.有威嚴,令人敬重。
1.兇暴殘酷。
1.見"威棱"。
1.敬畏而有禮節。
1.令人畏懼的強大力量。
1.猶威嚴。
1.謂使人戰栗的威力。
劇本。德國席勒作于1804年。14世紀,奧地利統治下的瑞士人民結盟準備起義。農民射手退爾原無意參與起義,在遭到總督迫害后,只身射死了總督,于是各州人民相繼起義,推翻了奧地利的統治,退爾被推崇為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