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書〉灌;澆。
1.
“漑”的新字形。
2.
灌溉,澆灌。
1.出自《史記·河渠書》西門豹引漳水溉鄴,以富魏之河內。
2.出自《抱樸子·逸民》灌田溉園,未若溝渠之沃。
3.出自《幽谷泉》詩溉稻滿春疇,鳴渠繞茅屋。
4.出自《五奎橋》江南真是好地方……有田有溉,真應是“富庶之鄉(xiāng)”。
3.
洗,洗滌。
1.出自《詩·檜風·匪風》誰能亨魚?溉之釜鬵。
2.出自《儀禮·士昏禮》某之子未得濯溉於祭祀,是以未敢見。
3.出自《論衡·幸偶》皆之水也,或溉鼎釜,或澡腐臭。
4.
通“概”。尊罍的一種。
1.出自《詩·大雅·泂酌》挹彼注茲,可以濯溉。
5.
通“概”。感慨。
1.出自《淮南子·詮言》雖天下之大,不足以易其一概,日月廋而無溉于志。
6.
通“概”。平允。
1.出自《史記·五帝本紀》帝嚳溉執(zhí)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
2.出自《讀書叢錄·史記·溉執(zhí)中》案溉,古通作概字。概,平也,言平執(zhí)中以遍及於天下。
7.
既,盡。
1.出自《春秋繁露·王道通三》春主生,夏主養(yǎng),秋主收,冬主藏,生溉其樂以養(yǎng),死溉其哀以藏,為人子者也。
8.
水名。在山東省濰坊市東南,東北流入渤海。
1.出自《漢書·地理志上》北海郡……縣二十六……桑犢,覆甑山溉水所出,東北至都昌入海。
1.慶賀恭喜。
領會別人沒有明白表示的意思別有~ㄧ~的微笑。
1.會通性靈。
1.適逢需要。
2.應當。
1.聚會敘談。
1.聚集到一起絮語。
喉頭上前部的樹葉狀的結構,由會厭軟骨和黏膜構成◆吸或說話時,會厭向上,使喉腔開放;咽東西時,會厭向下,蓋住氣管,使東西不至進入氣管內。(圖見‘喉’)
1.會同議罪。
①有組織有領導地商議事情的集會全體~ㄧ廠務~ㄧ工作~。②一種經(jīng)常商討并處理重要事務的常設機構或組織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ㄧ部長~。
肛門與外生殖器之間的部分。
1.聚飲。
明清兩代稱會試考取第一名的人。
1.加入聯(lián)合國等各種政府間或民間性的國際組織,成為會員的國家,稱"會員國"。
1.省城;都市。
1.猶混合。
1.參加葬禮;會合送葬。
2.合葬。
1.見"會賬"。
1.會銜寫奏章。
1.行家對自己熟悉的事,應付裕如,不會慌亂。
幾個醫(yī)生共同診斷疑難病癥他的病明天由內科醫(yī)生~。
1.指會談納貢的事情。
2.會長。
指一段時間說~話兒ㄧ喝了~茶ㄧ來了~了,該回去了。
1.猶應當。
1.關鍵。
2.會萃,集合。
1.聚集。
1.見"諱避"。
1.隱瞞掩蓋。
1.亦作"諱辟"。
2.隱匿回避。
1.謂慎于用兵和用刑。
1.諱與惡。諱﹐先王之名﹔惡﹐忌日﹐一說國家之大兇大災。
2.嫌憎。
1.隱惡不改悔。
1.隱瞞過錯或失誤。
1.猶斂跡。謂藏身不出。
1.比喻隱瞞缺點或錯誤。疾﹐毛病﹐缺點。
忌諱毫不~ㄧ不知~。
1.謂因顧忌而不敢直言揭發(fā)。
1.忌言自己年老。
1.拒諫之門。
1.隱瞞回避。
1.避稱其名。
1.隱匿﹔藏匿。
1.謂嫌憎困厄潦倒。
1.謂因有所顧忌而不直書其事。屈﹐同"曲"。
1.謂忌諱看到母狗產(chǎn)仔。
1.謂忌諱看到產(chǎn)婦生育孩子。
1.人死亡之日﹔忌日。
1.避稱生者的名。
1.隱瞞掩飾。
1.修辭格的一種。說話時遇到有犯忌觸諱的事物﹐不直說這種事物﹐而用其它話來回避掩蓋或裝飾美化﹐這種修辭手法叫做諱飾。
1.《史記.萬石張叔列傳》﹕"建為郎中令﹐書奏事﹐事下﹐建讀之﹐曰﹕'誤書!"馬"者與尾當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譴死矣!'甚惶恐。其為謹慎﹐雖他皆如是。萬石君少子慶為太仆﹐御出﹐上問車中幾馬﹐慶以策數(shù)馬畢﹐舉手曰﹕六馬。慶于諸子中最為簡易矣﹐然猶如此。"《漢書.孔光傳》﹕"沐日歸休﹐兄弟妻子燕語﹐終不及朝省政事。或問光﹕'溫室省中樹皆何木也?'光嘿不應﹐更答以它語﹐其不泄如是。"遂以"諱樹數(shù)馬"表居官為人忠誠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