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應(yīng)該,應(yīng)當。
2.
動詞
表示根據(jù)情理或經(jīng)驗推測必然的或可能的結(jié)果。
3.
動詞
輪到。
4.
動詞
欠,欠賬。
5.
代詞
指代前面說過的人或事務(wù)(多用于公文)。
6.
〈書〉同“賅”。
7.
副詞
加強語氣,表示一種好的愿望。
8.
名詞
(Gāi)姓。
9.
動詞
助動詞。①應(yīng)當。②表示根據(jù)情理或經(jīng)驗推測應(yīng)當如此。
10.
動詞
活該(限于單用)。
1.
具備;充足。
1.出自《管子·小問》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憂之以德,勿懼以罪,勿止以力……昔者天子中立,地方千里,四言者該焉。
2.出自《文選·班固〈封燕然山銘〉》鷹揚之校,螭虎之士,爰該六師。
3.出自《官場現(xiàn)形記》姓方的瞧著眼熱,有幾家該錢的,也就不惜工本,公開一個學(xué)堂。
2.
包容;包括。
1.出自《與楊德祖書》吾王於是設(shè)天網(wǎng)以該之,頓八纮以掩之,今悉集茲國矣。
2.出自《酬裴員外以詩代書》詩賴得日月明,照耀無不該。
3.
廣博。
1.出自《晉書·祖逖傳》后乃博覽書記,該涉古今。
2.出自《新唐書·蔣乂傳》逮冠,該綜群籍,有史才,司徒楊綰尤稱之。
4.
寬大。參見“該放”、“該宥”。
1.出自《論積欠六事并乞檢會應(yīng)詔所論四事一處行下狀》凡今所催欠負,十有六七,皆圣恩所貸矣。而官吏刻薄,與圣恩異,舞文巧詆,使不該放。
2.出自《齊東野語·義絕合離》有司以大辟既已該宥,不復(fù)問其余。
5.
有;擁有。
1.出自《西游記》那師父步步有難,處處該災(zāi)。你趁早兒告誦我,免打。
2.出自《亂彈·談?wù)劇慈诵小怠?/span>云的家庭是該著五十畝田的農(nóng)民。
6.
承受。
1.出自《繳進陳繹詞頭狀》再詳陳繹元犯,若依法斷自盜除名,雖后來累該霈恩,登極大赦,其敘法止於散官,即與其他贓犯不同。
2.出自《容齋五筆·宗室覃恩免解》光堯太上皇帝以圣壽八十,肆赦推恩……太學(xué)諸生,至於武學(xué),皆得免文解一次,凡該此恩者,千二三百人。
7.
命運注定。
1.出自《墻頭馬上》一見了多才,口兒里念,心兒里愛;合是姻緣簿上該。
2.出自《金瓶梅詞話》得失榮枯命里該,皆因年月日時栽。
3.出自《兒女英雄傳》在咱們主仆,作兒女作奴才都是該的。
8.
應(yīng)當;理應(yīng)如此。
1.出自《西游記》如來照見了他,不該死罪。
2.出自《紅樓夢》黛玉道:“該!阿彌陀佛!”
3.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莫說供長生祿位,就是天天來給你們磕頭,也是該的。
4.出自《探索集·作家》到該讓位的時候,我絕不“戀棧”。
9.
大概,估計情況應(yīng)該如此。
1.出自《揚州畫舫錄·橋西錄》更拘囚兩院差官,汝該欲反乎?
2.出自《畫夢錄·靜靜的日午》柏先生該早已忘記了他的小鄰居了。
10.
用于感嘆句中以加強語氣。
1.出自《憶西榆林》要都種成稻田,那該打多少稻子!
11.
相當于,折合。
1.出自《瀛涯勝覽·爪哇國》斤秤之法,每斤二十兩,每兩十六錢,每錢四姑邦,該官秤二分一厘八毫七絲五忽。
2.出自《資政新篇》信資計文書輕重,每二十里該錢若干而收。
12.
管理。參見“該管”。
1.出自《典故紀聞》今歷年既久,不無鼠蠹,經(jīng)該人眾,不無散失。
13.
約束。
1.出自《春在堂隨筆》卷十天生原是不羈才,未免難將禮法該。
14.
輪值,值班。參見“該正”、“該房”。
1.出自《魔合羅》老夫上任三個日頭,今日升廳,坐起早衙,怎生不見掌案當該司吏?
15.
輪到。
1.出自《紅樓夢》今兒不該我的班兒,有茶沒茶,別問我。
2.出自《人民日報》你們的心意我明白,可大隊五百多戶,只有兩個指標,怎么能該著我呢!
16.
欠。
1.出自《端正好·上高監(jiān)司》套曲庫官但該一貫須黥配,庫子折莫三錢便斷除。
2.出自《儒林外史》他該我?guī)變摄y子,我要向他取討。
3.出自《空山靈雨·債》我看見許多貧乏人、愁苦人,就如該了他們無量數(shù)的債一般。
17.
代詞。指上文說過的人或事物(多用于公文)。
1.出自《儒林外史》為此,牌仰該縣,即將本犯拿獲。
2.出自《國民黨進攻的真相》該發(fā)言人答道:這不過是緩兵之計而已。
3.出自《銅墻鐵壁》你區(qū)應(yīng)在該村設(shè)立水站。
18.
方言。此;這。
1.出自《海上花列傳》該副煙盤還是我十四歲辰光搭倪娘裝個煙,一經(jīng)放來浪勿曾用,故歇倒用著哉。
19.
方言。關(guān),相干。
1.出自《醒世姻緣傳》你下頭別要聲冤叫屈,官也不肯拶你。這該我甚么事?
20.
通“咳”。參見“該該”。喜笑貌。
1.出自《敦煌變文集·降魔變文》如來將刀斫不恨恨,涂藥著不該該,拾得物不歡喜,失卻物不悲啼。”蔣禮鴻通釋:“‘該該’就是‘咍咍’、‘咳咳’……《說文》:‘咳,小兒笑也。’這就是‘咍咍’、‘咳咳’、‘該該’的語源,‘咍’、‘該’只是字形之變而已。
1.鷲的羽毛。可制箭羽。
2.借指箭。
1.見"鷲岳"。
1.指沙俄的國徽。其國徽圖像如鷹,因稱。
1.因鼻孔堵塞而發(fā)音不清。
1.見"齨鼻"。
1.方言。物體腐爛發(fā)酵而發(fā)出的臭味。
1.宋元時的戲場和其他演藝場所。一般用欄桿作圍或用大幕隔開。亦泛指聲色場所。
1.兩頭有搭鉤的繩子。
1.抅攔。
1.居喪。
1.處于安寧的環(huán)境。
1.同"居安思危"。
1.《孟子·離婁下》"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朱熹集注"自得于己,則所以處之者安固而不搖,處之安固,則所藉者深遠而無盡。"后以"居安資深"謂掌握學(xué)問牢固而根底深厚。
1.處于卑微地位。
1.猶言處于病中。
1.謂處置木材。
1.家產(chǎn)。
1.平時,平常。
1.遵常例,守常道。
2.平時;經(jīng)常。
1.笙。
2.居于巢穴。
1.謂身居治國之位。
1.指平日的儀容舉止。
2.指日常生活。
3.安置;處置。
1.匈奴對單于女兒的稱謂。
1.舉錯。擢用或廢置。
1.指上等住宅。
1.《書.金縢》"周公居?xùn)|二年,則罪人斯得。"孔穎達疏"鄭玄以為武王崩,周公為冢宰三年,服終,將欲攝政,管蔡流言,即避居?xùn)|都。"后因以指退職避居。
占多數(shù)他的文章,關(guān)于文藝理論方面的~。
1.居積販賣。
1.處理弓干。
認為某件事情的成功是由于自己的力量;自認為有功勞~自傲。
1.自以為有功勞而驕傲自大。
1.守持寡欲之德。
1.擔任官職。
1.古代官員退朝居家時所戴的帽子。
1.謂遵循先圣先賢之志。
1.統(tǒng)治國家。
2.指所統(tǒng)治之國。
3.指定居之部族或國家。
1.儲積財物。
1.謂積貨售賣。
1.謂居于今世而求合于古代。指懷古。語本《禮記.儒行》"儒有今人與居古人與稽。"鄭玄注"稽,猶合也,古人與合則不合于今人也。"
1.猶持身,處身。
住在家里~過日子。
1.居家儉約。
1.謂持身寬略。
1.憎惡﹑不相親近之貌。
2.引申為盛氣凌人貌。
3.安靜貌。
1.猶言方圓直曲。
1.居家和樂。
1.謂臨財不茍得。
1.鄰居。
1.謂在家閑居。林,林下,退隱之所。
停留居住~證ㄧ~權(quán)ㄧ他在外國~了五年。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