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街巷,多用于城市街巷的名稱。
2.
名詞
封建社會用以宣揚忠孝節義、旌表功德等建造的形如牌樓的建筑物。
3.
名詞
店鋪。
1.
亦作“埅”。
2.
別室;專用的房舍。
1.出自《文選·何晏〈景福殿賦〉》屯坊列署,三十有二;星居宿陳,綺錯鱗比。
2.出自《新唐書·百官志二》園囿有官馬坊。
3.
官署名。隋代太子官署有左右坊、門下坊、典書坊等,唐以后易為太子左春坊、右春坊。參閱《舊唐書·職官志三》、《明史·職官志二》。
1.出自《隋書·百官志上》中舍人四人,功高者一人,與中庶子祭酒共掌其坊之禁令。
4.
店鋪。
1.出自《都城紀勝·茶坊》大茶坊張掛名人書畫。
2.出自《水滸傳》﹝史進﹞只見一個小茶坊,正在路口。
3.出自《紅樓夢》﹝茗煙﹞想畢,便走到書坊內。
5.
手工業者的工作場所。參閱宋周密《武林舊事·作坊》。
1.出自《舊唐書·肅宗紀》自今以后,朕常膳及服御等物,并從節減,諸作坊造坊并停。
2.出自《舊五代史·漢書·史弘肇傳》嘗一夕,聞作坊鍛甲之聲,疑外有兵仗卒至,達旦不寐。
3.出自《高干大》任常有很清楚地知道那是幾家私人開的磨坊,雜貨鋪,面館之類的東西。
6.
牌坊。舊時用以表彰忠孝節義、富貴壽考等的建筑物。
1.出自《儒林外史》過了兩個月,上司批準下來,制主入祠,門首建坊。
2.出自《郎潛紀聞》定例,凡壽民壽婦年登百歲者,由本省督撫題請恩賞,奉旨給扁建坊,以昭人瑞。
3.出自《北京晚報》文丞相祠位于府學胡同西口……只見西面墻壁有一處石刻,上有“教忠坊”三字。
7.
鑄造器物的土模。
1.出自《淮南子·齊俗》故剞劂銷鋸陳,非良工不能以制木;爐橐埵坊設,非巧冶不能以治金。
8.
姓。明代有坊蒙。見《正字通》。
1.出自《正字通?土部》明洪武中休寧縣丞坊蒙,徐州人。
9.
城市居民聚居地的名稱,與街市里巷相類似。
1.出自《洛陽伽藍記·開善寺》壽丘里,皇宗所居也,民間號為王子坊。
2.出自《舊唐書·食貨志上》在邑居者為坊,在田野者為村。
3.出自《東坡先生墓志銘》公又多作??粥藥劑,遣吏挾醫分坊治病。
4.出自《新喻東門漕倉記》新喻附城為五坊,坊有坊長。
1.東漢范滂之母。范滂陷黨錮之禍自詣獄就死。母勉之曰"汝今得與李(李膺)杜(杜密)齊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復求壽考﹐可兼得乎?"見《后漢書.黨錮傳.范滂》。
1.澎湃。波浪相擊聲。
1.水流大貌。
2.形容淚﹑血等流得多。
1.同"滂沛"。
2.水流廣大貌。
3.雨大貌。
4.喻恩澤廣大。
1.澆灌。
1.謂廣泛布施恩澤。
1.雨大貌。
2.形容淚或血等流得多。
3.水流廣遠貌。
4.充溢貌。
5.形容豐盛。
1.眾多而廣大。
1.大雨。
2.比喻浩蕩的恩澤。
1.龐雜﹐駁雜。
1.拉雜荒誕。龐,用同"庬"。
1.龐兒,臉龐。
1.亦作"龎兒"。
2.臉龐。
1.見"龐鴻"。
1.亦作"龐洪"。
2.渾然宏大。古人以天體未形成之前,宇宙渾沌一體稱為"龐鴻"。
1.宏大深厚。
1.猶言大福。
1.猶雜亂。龐,用同"庬"。
1.粗大肥壯貌。
2.鼓聲。
1.高大的樣子。
1.亦作"龎然大物"。
2.形容體積大而笨重的東西◇多用來形容表面上很大而實際卻很脆弱的東西。
1.《三國志.蜀志.龐統傳》"先主領荊州,統以從事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吳將魯肅遺先主書曰'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后因以"龐統驥"為稱頌治世之才的典實。
1.拉雜的話。龐,通"庬"。
1.謂普遍安樂。
多而雜亂體系龐雜|走廊里響著龐雜的腳步聲。
1.博雜。
擬聲詞獵鼓逄逄奏,寒冰b02a*b02aO|其地石雜以土,撞之則逄逄然鼓音。
1.謂推廣愛心。
戲劇名詞。劇中人物在一旁評價對手言行、表述本人內心活動或直接說給觀眾聽(假設不為同臺其他人物聽見)的臺詞。中國戲曲中稱為打背供”。
1.完備。
1.邪僻。
1.近側;附近。
1.指偏房﹐妾。
2.局外人。
1.亦作"?勃"。
2.白蒿的別名。
1.亦作"旁礴"。亦作"旁魄"。
2.廣大;宏偉。
3.混同﹐混合。
4.廣被;散布;綿延。
5.充塞;蘊積。
1.見"旁薄"。
1.廣泛參考。
1.左右;旁邊。
1.謂通達于四方。
1.古謂小國朝見大國。與諸侯朝見天子的"正朝"相對。
1.猶諷諭。
1.靠近車子。
1.見"旁期"。
1.從旁邊出來或生出。
2.四出;遍出。
3.別出。
1.橫穿。
1.古代南方少數民族名。
1.謂推卸于他人。
1.邊道。
2.借指不正當的門徑。
1.橫出。
1.側面刮風。亦指側面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