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文〉木匣子;木柜。
2.
名詞
棺材。
3.
動詞
用柜子或匣子裝起來。
1.
亦作“匵”。
2.
柜、函一類的藏物器。
1.出自《論語·季氏》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
2.出自《文心雕龍·議對》楚珠鬻鄭,為薰桂之櫝,鄭人買櫝而還珠。
3.出自《自述》詩遺經在櫝傳家學,大字書墻作座銘。
4.出自《潛書·尊孟》冶人致風之器,南方以櫝,北方以橐。
3.
盛飯菜的食盒。參見“櫝食”。
1.出自《國老談苑》杜鎬廣博,為龍圖閣學士。真宗一日問:“櫝食原於何代?”鎬對曰:“漢景帝為太子,文帝鐘愛,既居東朝,文帝念之曰:‘太子之食,必料差殊。’乃命太官每具兩擔櫝,以一賜之,此其始也。”
4.
棺材。
1.出自《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衛侯來獻其乘馬曰啟服,塹而死。公將為之櫝。
2.出自《周書·李彥傳》彥臨終遺誡其子等曰:“昔人以窾木為櫝,葛蔂為緘,下不亂泉,上不泄臭。此實吾平生之志也。”
5.
用櫝收藏。
1.出自《國語·鄭語》龍亡而漦在,櫝而藏之。
2.出自《上權侍郎書》有照乘之珍而密櫝之。
3.出自《東坡居士戲墨賦》吾聞斯人深入理窟,櫝研囊筆,枯禪縛律,恐此物輩不可復得。
4.出自《燕書》更數年,繁陽之子牧犢於澤,有氣青熒起菅中,視之珠也。櫝以獻共王。
1.一臺接一臺。
分好多次演出的很長的本戲,每次只演一兩本。
1.見"連臺本戲"。
1.玉制連環。比喻緊密相連。
1.比喻全部,無遺留。
1.形容車馬通行頻繁。
①接連幾天~陰雨 │~趕路。②連續不間斷叫苦~。③形容遠望山水、光焰等與天空相接湖水~│芳草~│炮火~。
1.形容戰事遍及各地。
1.形容規模大,數量多。
1.見"連梃"。
1.古代一種守城武器。
1.亦作"連筒"。
2.以竹筒縛于水車,旋轉而引水。
3.鑿通大竹之節,使頭尾相接而汲引泉水。
4.釣筒。系于釣繩上的浮筒。
1.成排,一個挨一個。
1.表示整個;全部。
1.從起始到末尾。表示時間總數。
1.見"連頭搭腦"。
1.見"連頭搭尾"。
1.謂整個﹑全部。
1.古代婦女畫眉式樣之一。
1.村莊相連或相望貌。
2.猶連營。
1.猶連綱。用以串聯物體的繩子。
2.連綿不絕。參見"連綱"。
3.見"連綱"。
1.連累枉屈。
1.謂二字相連為詞。
2.指連數字而成文。
1.猶言連鍋端。
1.猶連累。
1.連及屋頂;滿屋。極言眾多。
2.成片的房屋。
3.指鄰居。
1.謂車騎連續不斷。
2.古代戶籍以五戶為伍,連伍指連坐同伍。
1.連續幾夜。
1.席位相連;同席。
2.常形容關系密切。
1.連綿不斷。
1.猶聯系。
1.謂二人以上連署官銜。
1.見"連廂"。
1.亦作"連相"。
2.雜耍名。源于金代樂曲《連廂詞》。表演時,除有琵琶笙笛及鑼鼓等樂器外,常以四人各持竹桿,竹桿兩頭各嵌直徑寸許的小銅鈸,或制錢十馀枚,用以擊節,并敲擊身體四肢﹑肩﹑背各部,不斷打出清脆的響聲,故亦稱"打連廂"。
1.猶聯想。
1.方言。緊接著;連忙。
1.猶通宵。
1.見"連宵達旦"。
1.猶言通宵達旦。
1.連天;滿天。
1.通宵;整夜。
1.烏蓮花的別名。
指漢字用拼音字母注音時把每一個復音詞的幾個音節連起來寫,如‘rénmín(人民)、tuōlājī(拖拉機)’。
1.指并連的花蕊。
2.存心。
1.謂光芒與星相連輝映。
2.語本《漢書.律歷志上》"宦者淳于陵渠復覆《太初歷》晦朔弦望,皆最密,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顏師古注引孟康曰"謂太初上元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時,七曜皆會聚斗﹑牽牛分度,夜盡如合璧連珠也。"后因以"連星"指冬至星象。
1.猶連坐。
1.相連而行,同行。
1.形體相連。喻關系密切,不可分離。
1.滿胸。
1.依次連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