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阻擋;阻塞。
2.
形容詞
悶;憋氣。
3.
名詞
〈書〉墻。
4.
量詞
量詞。用于墻等食物。
5.
名詞
(Dǔ)姓。
6.
動詞
被阻擋。
1.
亦作“鍺”。亦作“陼”。
2.
泛指墻。
1.出自《莊子·盜跖》為欲富就利,故滿若堵耳。
2.出自《七哀詩》園寢化為墟,周墉無遺堵。
3.出自《岱谷徂徠》詩行行靡所向,山勢圍成堵。
4.出自《前茅·暴虎辭》樓頭觀者人如堵。
3.
謂居處。
1.出自《非國語上·輕幣》君得以有其國,人得以安其堵。
4.
阻擋;堵塞。
1.出自《圣武記》哨臺以守望,炮臺以堵敵。
2.出自《紅樓夢》你如今這一來,可遂了你素日心高智大的愿了;又堵一堵那些嫌你的人的嘴。
3.出自《青春之歌》她心里突然像堵上了一塊鉛板。
5.
憋悶;不舒暢。
1.出自《龍須溝》我要不跟趙大爺說說,心里堵得慌!
6.
量詞。用于整段的墻。
1.出自《游天臺山》詩回首望四明,矗若城一堵。
2.出自《墻頭馬上》這一堵粉墻兒低,這一帶花陰兒密。
3.出自《家》穿過這涼亭又是一堵粉白墻壁,左角有一道小門。
7.
將編鐘或編磬十六枚懸于一虡之稱。
1.出自《周禮·春官·小胥》凡縣鐘磬,半為堵,全為肆。
8.
姓。春秋時鄭有堵叔。見《左傳·僖公七年》。
1.出自《通志?氏族略五》堵氏,又音者。左傳有堵寇、堵師叔、堵俞彌,鄭有堵狗、堵汝父。魏志:張燕本姓堵。
9.
古代筑墻的計量單位名。古以版筑法筑土墻,一版之長,五版之高,為堵。參閱《說文解字·土部》“堵”字段玉裁注。
1.出自《詩·大雅·綿》百堵皆興,鼛鼓弗勝。
2.出自《公羊傳·定公十二年》五板而堵,五堵而雉,百雉而城。
3.出自《禮記·儒行》儒有一畝之宮,環堵之室。
1.昏亂,心神不安。
1.未覺悟的人;不明事理的人。
1.昏庸懦弱。亦指昏庸懦弱的人。
2.腐敗衰弱。
1.昏迷;神志不清。
1.昏憒閉塞;昏聵。
2.遮蔽,充塞。
1.昏亂而喪生。
1.指昏君。
1.黑暗腐敗的時代。
昏昏沉沉地睡病人仍處在~狀態。
1.早晩。
2.旦夕。指短時間內。
1.指頭昏眼花或頭腦暈轉。
2.謂在昏茫中跳動。
1.同"昏鄧鄧"。
1.猶衰亡。
1.見"昏天黑地"。
1.同"昏頭昏腦"。
1.見"昏頭搭腦"。
形容頭腦迷糊,神志不清他一天到晚忙得~的,哪顧得這件事。也說昏頭脹腦。
1.見"昏頭昏腦"。
1.頭腦發昏,迷失方向。
1.昏沉,郁悶。
1.愚昧而頑固。
1.傍晚;夜晚。
1.無知妄為。
1.謂糊涂健忘。
1.亦作"昬微"。
2.隱晦,不明。
1.亦作"昬夕"。
2.傍晚;黃昏。
1.喪失視覺。
1.昏庸邪惡。
1.曚昽的早晨,凌晨。
2.猶旦夕,早晩。
3.泛指時日,時光。
頭腦昏沉,眼花繚亂一陣~,便暈倒在地。
1.早死。昏,通"泯"。
1.昏亂逸樂。
1.昏暗;晦暗。
2.比喻黑暗的社會狀況。
1.指光線昏暗。
2.指霧氣。
3.猶蒙昧;愚昧。
1.見"昏姻"。
1.亦作"昏因"。亦作"昏媋"。
2.嫁娶;結婚之事。
3.親家;夫妻關系,姻親關系。
1.昏亂放縱;昏庸淫逸。
1.愚頑;愚昧。
1.昏沉酗酒。
1.猶昏暗,昏黑。
1.昏亂而背棄。
1.亦作"昏踰"。
2.昏亂而越軌。
1.見"昏逾"。
1.昏沉的霾障。比喻邪惡勢力。
1.昏亂而不順暢。
1.猶言日和夜。
1.亦作"昬主"。
2.昏庸的君主。
1.指空氣﹑水等不潔凈。
2.引申為污穢難看。
3.指社會﹑政治黑暗混亂。
1.愚昧而任性。
1.昏亂放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