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古代一種盛食物的器皿,木制或銅制。器淺如盤,下有把,圈足,大多數有蓋。
2.
名詞
(~兒)形狀像豆粒的東西。
3.
名詞
豆類植物,有大豆、豌豆、蠶豆等。又指這些植物的種子。
4.
名詞
(Dòu)姓。
1.
古代食器。亦用作裝酒肉的祭器。形似高足盤,大多有蓋。多為陶質,也有用青銅、木、竹制成的。
1.出自《詩·大雅·生民》卬盛于豆,于豆于登。
2.出自《公羊傳·桓公四年》一曰乾豆。
3.出自《史記·樂書》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禮之器也。
4.出自《漢宗廟樂舞辭》薦豆奉觴親玉幾,配天合祖耀璇樞。
5.出自《柴懷叔殿院世彩堂》詩北斗為觴山作豆,鳳竹鸞絲太中壽。
6.出自《桃花扇·哄丁》司籩執豆,魯諸生盡是瑚璉選。
2.
古代容器。亦為容量單位,四升為一豆。
1.出自《左傳·昭公三年》齊舊四量,豆、區、釜、鐘。四升為豆,各自其四,以登於釜。釜十則鐘。
2.出自《儀禮·士喪禮》稻米一豆實於筐。
3.出自《小爾雅·廣量》一手之盛謂之溢,兩手謂之掬,掬四謂之豆,豆四謂之區。
4.出自《太平廣記》開元二十八年,武德有娠婦,將生男,其姑憂之,為具儲糗,其家窶,有面數豆,有米一區。
3.
古代重量單位。
1.出自《說苑·辨物》十六黍為一豆,六豆為一銖,二十四銖重一兩,十六兩為一斤。
2.出自《酉陽雜俎·黥》房孺復妻崔氏,性忌,左右婢不得濃妝高髻,月給胭脂一豆,粉一錢。
4.
豆類植物的總稱。
1.出自《戰國策·韓策一》韓地險惡山居,五谷所生,非麥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飯藿羹。
2.出自《報孫會宗書》田彼南山,蕪穢不治,種一頃豆,落而為萁。
3.出自《齊民要術·大豆》四月時雨降,可種大小豆。
4.出自《勞畬耕》詩不如峽農飽,豆麥終殘年。
5.出自《吶喊·孔乙己》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著碟子。
5.
樣子像豆的東西。
1.出自《醒世姻緣傳》太太取了十個金豆,三十個銀豆,遞與童奶奶道:“這是宮里的,你拿到家里頑去。”
2.出自《雅舍談吃·酸梅湯與糖葫蘆》〔糖葫蘆〕材料種類甚多,諸如海棠、山藥、山藥豆、杏干、葡萄、桔子、荸薺、核桃,但是以山里紅為正宗。
6.
通“斗”。酒器。
1.出自《周禮·考工記·梓人》一獻而三酬,則一豆矣。
7.
用同“痘”。病名。天花。
1.出自《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七》是方極畏出豆。每十二年逢寅,出豆一番,互相牽染,死者相繼。
8.
姓。漢有豆如意。見《漢書·衛青傳》。
1.出自《萬姓統譜?宥韻》豆,見《姓苑》。
9.
借指食物。
1.出自《詩·小雅·楚茨》君婦莫莫,為豆孔庶,為賓為客。
2.出自《訄書·不加賦難》校獵之奪禽也,攘人之兔以為乾豆,而發弦者不厭其余胾,雖少非廉矣。
1.童耄。指孩童和老年人。重,通"童"。
1.謂層層設門。
2.宮門;屋內的門。
3.猶重關。喻指邊防要塞。
1.比喻地多關口屏障,易于防守。
1.設置重門,擊柝(木梆)巡夜。謂警戒森嚴。
1.再次結盟。
1.猶童蒙。幼稚蒙昧。重,通"童"。
1.猶言嚴密精細。
1.指農民。古代重農,故稱。
2.以民為重。
1.盛名,很高的名望或很大的名氣。
2.指很高的名位。
3.重視名譽。
1.兩重光明。謂光明相繼不已。《離》為火﹑為日;重卦《離》為下離上離。故稱。《易.離》"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高亨注"大人觀此卦象,從而以相繼不已之光明,照于四方。"后因以喻儲君,太子。
2.指日月。
3.猶明明,顯揚賢明之人。
4.指重瞳。
1.謂光焰相繼,長明不息。
1.農歷九月四日,宋光宗趙惇生日。
1.枕名。
1.猶九泉。指地下。
1.指海。
1.賦予重大使命。
2.舊謂重視天命。
3.重視生命。
1.懸重賞招募。
1.繁重而艱難。
2.嚴重困難。
3.見"重難錢"。
1.宋代衙前為重難之役,役者往往破產,朝廷酬勞以錢,名"重難錢"。
1.謂竭力迎合。
1.大逆不道,行事不循理。
1.敬重老年人。
1.猶再思。
1.再次釀造。
2.指味道醇厚的酒。
1.重視農業。中國歷史上以農業為國家根本大業的經濟思想和政策。
1.猶重本抑末。
1.駐顏。
1.古代立夏日民間所飲酒名。據說能保持容顏美好。
1.駐軍。
1.駐留外國的大使或公使。
1.長留人世,長壽。
1.駐扎防守。
1.猶駐年。
1.駐扎防守。
1.停止衰老;保持容顏不衰老。
1.攔水;蓄水。
1.駐扎歇宿。
1.機構駐在處。
1.駐扎。
1.駐在外國。
1.停歇。
1.僧人出行,以錫杖自隨,故稱僧人住止為駐錫。
1.使光陰停留。
1.停車。
1.凝思。
1.集中心意,專心。
1.形容歌聲響亮美妙。
1.猶駐顏。
1.停車。
1.將帥或方面大員駐扎﹑統轄某地。牙,牙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