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較淺的湖泊。多用于地名。
2.
動詞
渣滓,液體里沉下的東西。
3.
名詞
(Diàn)姓。
1.
淺水湖泊。常用于地名。
1.出自《文選·左思〈魏都賦〉》掘鯉之淀,蓋節之淵。
2.出自《顏氏家訓·歸心》江陵高偉,隨吾入齊,凡數年,向幽州淀中捕魚。
3.出自《白洋淀紀事·荷花淀》他們向荷花淀里搖。最后,努力地一搖,小船竄進荷花淀。
2.
同“澱”。淤積;沉淀。參見“淀塞”。
1.出自《春明退朝錄》惟《鄭畋集》載,為相時,汴河淀塞,請令河陽節度使於汴口開導。
2.出自《吳中水利書》又有孟徑,泄滆湖之水入震澤,其他溝瀆淀塞,其名不可縷舉。
3.
沉積的泥滓;灰滓。
1.出自《爾雅·釋器》淀謂之垽。
2.出自《齊民要術·養羊》又方:又去痂如前法。燒葵根為灰;煮醋淀,熱涂之,以灰厚傅。
4.
淤積;壅塞。
1.出自《吳中水利書》東有蠡河……遇大旱則淺淀,中旱則流通。
2.出自《夢溪筆談·雜志二》汴渠有二十年不浚,歲歲堙淀。
3.出自《汴城開渠浚壕紀事》詩環城塹壕久淤淀,空有其號無其施。
5.
凝滯。
1.出自《張氏東園送王恭父得殿字》詩一春三月雨,亭樹郁霧淀。
6.
淺水的湖泊。
1.出自《文選·郭璞〈江賦〉》栫淀為涔,夾潨羅筌。
2.出自《水經注·汶水》汶水又西合一水,西南入茂都淀。淀,陂水之異名也。
3.出自《新兒女英雄傳》小梅的姥姥家,也不遠,在白洋淀里大楊莊。
7.
供牧馬的水草地。
1.出自《上邊事善后十策·論舉兵之時》臣在河北陜西緣邊,備見金人風俗,每於逐年四月初,盡括官私戰馬,逐水草放牧,號曰入淀。
8.
藍靛。藍色染料。后作“靛”。詩文中常用以形容青碧色。
1.出自《夢粱錄·江海船艦》大洋之水,碧黑如淀。
2.出自《山坡羊·西湖雜詠》曲山光如淀,湖光如練。
3.出自《本草綱目·草五·藍淀》淀,石淀也,其滓澄殿在下也。亦作淀,俗作靛。南人掘地作坑,以藍浸水一宿,入石灰攪至千下,澄去水,則青黑色。亦可干收,用染青碧。其攪起浮沫,掠出陰干,謂之靛花,即青黛。
9.
同“澱”。藍靛。一種藍色染料。
1.出自《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身色皆藍淀,情田盡虎狼。
1.悶熱,使人煩躁。
使人心煩或厭煩~的毛毛雨下起來沒完沒了。
1.繁多而沉重的負擔或職責。
①(事務)繁雜。②(文章)煩瑣冗長?!沧鞣比摺?/p>
1.謂煩躁纏擾。
1.繁雜卑賤。
2.指繁雜卑賤之事。
1.悶熱。
1.亦作"煩褥"。
2.繁復。
1.見"煩縟"。
1.搓揉;搓洗。
1.良弓名。
2.猶疲弱。
1.煩擾散亂。
1.煩悶憂傷。
1.費神。
1.詳略,繁簡。
1.繁重的使命。
1.古代指民間音樂(俗樂)的一種復雜的彈奏手法。
1.悶熱;暑熱。
1.頻繁;繁復。
1.繁雜的訟事。
1.繁雜急迫的事務。
1.炎熱。
1.繁雜瑣碎。
原指論證方法煩瑣、引經據典、玩弄概念的西歐中世紀經院哲學”◇泛指一切脫離實際、咬文嚼字、鉆牛角尖、羅列現象的思想作風和理論研究。
1.猶愁苦。
1.郁悶嘆恨。
1.雜亂虛假。
1.雜亂堆積。
1.繁雜瑣碎。
1.謂文字冗雜而寡要。亦謂冗雜的文字。
2.繁瑣的儀式與法規。
1.繁瑣而不必要的禮節。
1.繁雜。
1.繁重的工作;繁雜的事務。
1.鴨的一種。
1.猶詳盡。
1.繁雜瑣碎。
1.厭煩;厭惡。
1.雜念;俗慮。
2.胡思亂想。
(聲音)嘈雜擾人~的集市ㄧ這里~的聲音一點也聽不到了,只有樹葉在微風中沙沙作響。
1.雜亂輕慢。
①使心煩別談這些~的事情了。②〈方〉費心;操心孩子太淘氣,真讓人~。
1.不斷發生。
1.苛細的刑罰。
1.擾亂心性。
1.吵鬧;嘈雜。
1.慵倦不快。
〈書〉①氣憤或不滿的話嘖有~ㄧ心無結怨,口無~。②煩瑣的話~碎辭。也作繁言。
1.厭煩。
1.煩憂不樂。
1.悶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