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書〉顛倒錯亂。
1.
同“顛”。
2.
顛倒;錯亂。
1.出自《穀梁傳·僖公二十八年》壬申,公朝於王所,其不月,失其所系也。以為晉文公之行事為已傎矣。
2.出自《春秋說上》乃既赦其身,復扶樹其子孫,且舍長立幼,以亂其國,周之政刑可謂傎矣!
3.
荒唐;荒謬。
1.出自《小滄浪筆談·封泰山論》豈知后世文人,昧管氏之大義,反以其所設之辭,侈為符瑞,以飾封禪,致迂儒疑封禪非古禮,豈不顛哉!
2.出自《救亡決論》見仇家積粟,遂禁子弟不復力田。嗚呼,其顛甚矣!
3.出自《集外集拾遺·破惡聲論》不思事理神??變化,決不為理科入門一冊之所范圍,依此攻彼,不亦顛乎!
1.昏亂放縱。
1.酒醉以后神志不清。
用雞鴨魚肉等做的菜。
曲藝表演中指低級、粗俗的話。
1.指有辛味的菜與肉類。
1.指有辛味的菜與牛羊肉。
1.指有辛辣氣味的蔬菜。如蔥﹑蒜﹑韭﹑薤等。
1.猶葷腥。
指食用的豬油。
1.即葷粥。我國古代北方匈奴族的別稱。
1.我國古代北方匈奴族的別稱。
1.婚娶的聘禮。
1.見"婚姻"。
1.婚配。
1.婚姻門第。
1.婚姻;嫁娶。
2.有婚姻關系的親戚。
1.婚禮和冠禮。
2.指婚冠的年齡,喻年少。
1.結婚與作官。
1.婚禮;結婚。
1.親家。
泛指男女婚事。
結婚儀式舉行~。
①結婚的年數他倆的~已有50年。②法定的結婚年齡他倆今年剛夠~。
1.婚配。
1.妻。
1.有婚姻關系的親戚。
1.結婚的日期。
1.議婚的書信。
1.有婚姻關系的親戚。
1.嫁娶;結婚。
結婚時新娘穿的一種特制的禮服。
1.娶妻成家。
舊式結婚證書 。
1.舊時訂婚,由男女家寫明訂婚者姓名﹑生辰年月﹑家庭身份等,互相交換的柬帖。
指與配偶以外的人發生戀情。
1.指有婚姻關系的親戚。
1.結婚的儀式。
1.男女結為夫妻。因,通作"姻"。
規定有關婚姻和家庭制度的法律。
1.有婚姻關系的親戚﹑朋友。
1.有婚姻關系的家族。
1.昏暗困頓。
1.糊涂不清。
1.迷惘昏亂。
1.惑亂褻瀆。
1.迷糊不清。
1.亦作"惽惽"。
2.精神昏暗;神志不清。
3.指晦昧不明。
4.專一;專心致志。
1.亦作"惽惽罔罔"。
2.猶言昏昏沉沉。昏亂無知的樣子。
1.糊涂困惑。
1.昏亂沮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