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座)佛教特有的建筑物,原為放佛骨的地方,四方形或多邊形,通常有五級、七級或十三級,上小下大,頂是尖的。
2.
名詞
塔形的建筑物。
3.
名詞
(Tǎ)姓。
4.
見“塔吉克族”。①我國少數民族之一,分布在新疆;②塔吉克斯坦共和國人數最多的民族。
5.
見“塔塔爾族”。我國少數民族之一,分布在新疆。
1.
亦作“墖”。
2.
“佛塔”的簡稱。佛塔起源于印度,梵語為“窣堵坡”(stūpa),晉宋譯經時造為“塔”字,見于晉葛洪《字苑》、南朝梁顧野王《玉篇》等書。用以收藏舍利。后亦用于收藏經卷、佛像、法器,莊嚴佛寺等。
1.出自《山居賦》謝麗塔於郊郭,殊世間於城傍。
2.出自《魏書·釋老志》弟子收奉,置之寶瓶,竭香花,致敬慕,建宮宇,謂為“塔”。塔亦胡言,猶宗廟也。
3.出自《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4.出自《道行般若經》佛言:復置是三千天下七寶塔。
5.出自《修行本起經》天化作金翅鳥飛來捧缽去,井發一處,供養起塔。
6.出自《一切經音義》塔,正言窣睹波。此譯云廟,或云方墳,此義翻也。或云大聚,或云聚相,謂累石等高以為相也。
3.
謂葬僧尼。
1.出自《張仁庵墓志銘》甲辰七月三日,卒於慶云,年六十五。是年十一月,塔全身於皋亭之盆月塢。
4.
塔形的建筑物。如:水塔;燈塔;指揮塔。
1.出自《峨嵋山行記》娑羅平有塔松,狀如杉而葉圓細,亦不能高,重重偃蹇如浮圖。
5.
量詞。猶塊。
1.出自《四春園》俺這里惟有一塔閑田地,不是栽花蹴氣球。
2.出自《諕范叔》與我掃一塔乾凈田地,請先生去了衣服者。
6.
象聲詞。參見“塔然”。
1.出自《聊齋志異·泥書生》代暗中暴起,擊中腰脅,塔然作聲。
①起伏;升降立鵲低昂煙雨里。②猶沉浮不能隨世低昂。
1.低于四周。
1.低矮。
1.數字小的標號。一般工業品標號愈小,質量就愈差。
1.指土地貧瘠,收成低。
1.輕柔地歌唱。
①潮汐漲落周期中的最低潮位。②比喻事物停滯或緩慢發展階段。
退潮至低潮時,海水水面與海岸陸地相接的界線。不同時間的低潮線并不完全一致,通過測定和計算,可得出平均低潮線。
低落消沉(多用于情緒、聲音等)簫聲低沉。
1.徘徊。
1.不高明,蹩腳。
1.低低垂下。
1.低首摧眉。形容勞瘁的樣子。
2.低沉悲愴。
1.卑微,低賤。
1.無能,不中用。
1.低賤。
1.猶低眉。用于形容美人嬌羞之態。
1.等級低的。多指物品。
高等植物”的相對詞。地球上最早出現、形態結構簡單的一類植物。無根、莖、葉的分化,生殖器官多為單細胞,經有性生殖產生的合子不形成胚,故又稱無胚植物”。包括藻類植物、菌類植物和地衣植物。
1.低聲,輕聲。
2.輕曼﹑舒緩貌。
3.謂名次﹑等級低下。
1.低聲調。
2.喻指悲觀﹑消極的論調。
色調濃重的照片。畫面大部分是深暗色調,給人以沉穩、剛毅等感覺;但并不排斥采用少量的亮色調,畫龍點睛的一抹亮色能使作品陡然生輝。拍攝時常用側面光或逆光,適合表現以黑色為基調的題材。
1.低而又低,很低。
1.猶低眉。用于女子。
1.低頭屈服。
1.荷的一種。
1.低頭沉默。
1.徘徊,流連。
2.回味;留戀地回顧。
3.形容縈繞回蕩。
1.猶低首,低頭。用以形容美女嬌羞之態。
1.指聲音低而緩慢。
①流連;徘徊低回山陰道上。②起伏回旋舞袖低回。③思緒縈回每讀杜詩低回久之。
1.徘徊,流連。
1.低劣的貨物。
1.低垂傾斜。
1.初步的;形式簡單的。
2.低下,庸俗。多指行為﹑思想﹑趣味等。
1.指庸俗的思想情趣。
1.屈就;將就。謂降低身份成就某事。多用于就職或選擇配偶。
1.頭低垂,腳趔趄。形容醉酒的樣子。
1.靠近地面處的天空。
1.田徑運動中的跨欄項目之一。男子低欄規定距離為二百米,女子為八十米。欄架高七十六點五厘米。
1.低頭拱手。恭敬貌。
1.下垂貌。
1.見"低留答剌"。
1.卑賤的(職務)。捋,低劣。
向下降情緒低落。
1.低著頭。
2.謙卑順服貌。
3.抑郁不伸貌;愁苦貌。
1.害羞貌。
1.馴良恭順貌。
1.神志凝,昏昏沉沉。
2.迷離,迷蒙。
3.低回凄迷。指情感。
1.低垂濃密。
2.犀角的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