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言辭;文辭。
1.出自《公羊傳·昭公十二年》《春秋》之信史也,其序,則齊桓、晉文;其會,則主會者為之也;其詞,則丘有罪焉耳。
2.出自《岐汾涇寧四州八馬坊頌碑序》從韋公之訓(xùn)詞,可以孜孜不怠。
3.出自《初刻拍案驚奇》一夜無詞、次日天早起來,與吳氏相見了。
4.出自《秀露集·讀〈蒲柳人家〉》歷史最正直公平,不需要虛詞,更厭棄偽詞。
2.
訴訟。
1.出自《請申舊章飭學(xué)政以振興人才疏》提學(xué)官巡歷所屬,凡貪污官吏、軍民不法重情、及教官干犯行止者,原系憲司,理當(dāng)拿問,但不許接受民詞。
3.
指訟詞。參見“詞訟”。
1.出自《延安府》誰想俺小舅子打死兩個人的命,那苦主要行詞告狀。
2.出自《儒林外史》正值向知縣出門,就喊了冤,知縣叫補詞來。
4.
借口;理由。
1.出自《上京兆杜公書》況忠臣雖在畎畝,不忘其君,無以疏外為詞。
2.出自《雙溪雜記》嘉靖三年八月,深入甘州寇掠,以殺降為詞,攻破堡砦,屠戮人民,其禍甚慘。
3.出自《記“西安事變”》后來,他又以居間調(diào)停為詞,主張把蔣介石送到太原。
5.
語言組織中的基本單位,能獨立運用,具有聲音、意義和語法功能。
1.出自《且介亭雜文二集·人生識字胡涂始》他們學(xué)話的時候,沒有教師,沒有語法教科書,沒有字典,只是不斷的聽取,記住,分析,比較,終于懂得每個詞的意義。
2.出自《說文·司部》詞,意內(nèi)而言外也。
6.
舊時亦專指語助詞、虛詞。
1.出自《〈說文系傳〉通論》惟也,思也,曰也,合也,斯也,若此之類皆詞也。語之助也。
2.出自《語文常談·“詞”的今昔》古時候所謂“詞”是虛字的意思。用做語言單位的名稱,好像是從章士釗的《中等國文典》開始。
7.
文體名。古代樂府詩體的一種。
1.出自《樂府古題序》是后,詩之流為二十四名:賦、頌、銘……曲、詞、調(diào),皆詩人六義之余,而作者之旨。
2.出自《滄浪詩話·詩體》曰詞,《選》有漢武《秋風(fēng)詞》,樂府有《木蘭詞》。
8.
文體名。按譜填寫,可合樂歌唱,淵源于南朝,始于唐,盛于宋的一種詩體。亦稱“詩餘”、“長短句”。
1.出自《與蔡景繁書》頒示新詞,此古人長短句詩也。
2.出自《閑情偶寄·詞曲上·結(jié)構(gòu)》填詞一道,非特文人工此者足以成名,即前代帝王亦有以本朝詞曲擅長,遂能不泯國事者。
3.出自《論文后編·目錄下》曲與詞同源,詞者詩之余,曲者詞之余也。
9.
文體名。泛指戲劇、講唱、歌曲等藝術(shù)中的語言、文字部分。
1.出自《堅持艱苦奮斗,密切聯(lián)系群眾》有一出戲,叫《林沖夜奔》,唱詞里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
2.出自《新觀察》原來,咱們天天哼哼的《漁光曲》,就是他愛人安娥寫的詞。
10.
通“辭”。告別。
1.出自《楚辭·劉向〈九嘆·思古〉》乘白水而高騖兮,因徒弛而長詞。
11.
通“辭”。違戾。參見“詞向”、“詞乖”。
1.出自《敦煌變文集·地獄變文》怨死尸在生日,於父母受不中親處無情;兄弟致詞向,姊妹處死義。
2.出自《敦煌變文集·歡喜國王緣》臣今歌舞有詞乖,王忽延(筵)中淚落來。
12.
通“嗣”。承繼。參見“詞訓(xùn)”。
1.出自《釋名·釋典藝》詞,嗣也。
1.車馬騎從。
1.也稱輪種﹑輪栽。耕作制度的主要組成部分。在一定年限內(nèi),同一塊土地上按預(yù)定的順序,輪換種植不同的作物∠理的輪作,可以恢復(fù)和提高土地肥力,防除病﹑蟲﹑雜草,提高農(nóng)作物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
1.棆木制的屋椽。
1.蜷伏躲藏。
1.蜷縮。
1.伏匿。
1.蜷伏。
1.謂隱居潛伏。
1.伏處,隱居。
1.猶踚居。
1.屈身倒地。
1.蜷伏畏縮。
1.拳曲的形狀。
1.蜷屈。
1.盤膝而坐。
1.猶言眾矢之的﹐眾人議論的目標(biāo)。
1.謂論罪得到批準(zhǔn)。亦泛指定罪判刑。
2.謂報答恩情。
1.選擇比較。論﹐通"掄"。
1.黑色箭。
隋代詩人。字子行,范陽涿(今屬河北涿州)人。曾出仕北齊、北周。入隋后官至散騎侍郎。其詩長于七言,善于用典。有《從軍行》等名篇◇人輯有《盧武陽集》。
1.黑眼珠。
1.初唐文學(xué)家盧照鄰與王勃的并稱。
1.唐代禪宗六祖慧能。慧能俗姓盧,剃度前曾在黃梅山五祖弘忍門下為行者,故稱。
電影演員。廣東人。女。曾在上海圣約翰大學(xué)和交通大學(xué)學(xué)習(xí)。1947年移居美國,先后就讀于夏威夷大學(xué)和巴沙甸那戲劇學(xué)院。1958年在好萊塢從影。1967年回香港。因主演《董夫人》、《十四女英豪》、《傾國傾城》,三次獲金馬獎。曾在美國創(chuàng)設(shè)盧燕影視公司。
1.春秋時名醫(yī)扁鵲的別稱。
2.泛稱良醫(yī)。
皖系軍閥。山東濟陽人。曾任北洋軍師長和淞滬護(hù)軍使。1919年任浙江督軍,后改稱浙江軍務(wù)善后督辦。1924年在江浙戰(zhàn)爭中被齊燮元擊敗。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后任蘇皖宣撫使,借奉系兵力驅(qū)逐齊燮元,不久又被奉系排擠下臺。
1.[梵rucika]佛名。即樓至佛,意為愛樂。佛教謂賢劫千佛中最后一佛。
2.佛經(jīng)中的人名。相傳有盧至長者,貪財吝嗇,后受佛指點,棄財皈依,因緣成佛。見《盧至長者因緣經(jīng)》。明徐復(fù)祚撰《一文錢》雜劇即據(jù)此敷演而成。
1.古代樗蒲戲中兩種貴采之名。
2.泛稱擲骰賭博為"盧雉"。
1.宅第。
1.古人服喪時所居的墓旁小屋。堊,堊室。親者﹑貴者居廬,疏者﹑賤者居堊。
1.家奴;仆從。
1.廬山。
1.泛指樓閣亭臺。
1.廬山和霍山的并稱。
1.駐有巡邏守備兵丁的營舍。
1.古代井田制,八家共一井,因稱共一井的八家廬舍為廬井。
2.泛指房舍田園。
1.廬江﹑九江二郡的并稱。
1.住在臨時性的簡易房子中。
2.廬墓。在墓旁結(jié)廬服喪。
3.平民之居,民房。
1.相傳古有名匡俗者結(jié)廬隱于廬山,屢逃征聘,時人敬事之,稱為廬君。參見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廬江水》。
1.廬舍,房舍。
2.廬帳;氈帳。
1.古人于父母或師長死后,服喪期間在墓旁搭蓋小屋居住,守護(hù)墳?zāi)梗^之廬墓。
2.指服喪期間居住的墓旁小屋。
3.房舍和祖墓。
1.古人服喪所住的墓旁小屋。
又名匡山”、匡廬”。在江西省九江市南,北濱長江,東臨鄱陽湖。主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山中群峰林立,飛瀑流泉,林木蒼翠,云海彌漫。有仙人洞、花徑、大小天池、三疊泉、含鄱口、五老峰、香爐峰、秀峰、東林寺、廬山溫泉等名勝古跡。夏季涼爽,為全國重點風(fēng)景名勝區(qū)和避暑勝地。
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在廬山舉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jǐn)U大會議。會議原定議題是總結(jié)1958年大躍進(jìn)”以來黨的工作經(jīng)驗教訓(xùn),繼續(xù)糾正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左”傾錯誤。7月14日,彭德懷給毛澤東寫信,陳述了他對1958年以來黨的工作的基本估計,并對大躍進(jìn)”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過程中的工作錯誤提出了批評意見。23日,毛澤東在會上錯誤地批判了彭德懷的信,認(rèn)為這是資產(chǎn)階級動搖性,是右傾性質(zhì)。會議實際進(jìn)程轉(zhuǎn)向,錯誤地開展了反對彭德懷右傾機會主義反黨集團”的斗爭。全黨的工作也由糾左”轉(zhuǎn)到反右。
1.駱駝的異名。
1.見"廬山真面目"。
蘇軾《題西林壁》詩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后以廬山真面目”指本來面目,真相。
1.房屋,住宅。
2.建于墓側(cè)之守喪小屋。
1.房舍。
1.小屋。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