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書〉鮮明;清澈。
2.
動詞
用筆蘸墨。
3.
動詞
冒汗。
1.
鮮明貌。
1.出自《詩·邶風·新臺》新臺有泚,河水彌彌。
2.
冒汗;汗出貌。
1.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其顙有泚,睨而不視。
2.出自《隱居通議·文章五》吾儕小人,手舌俱廢,拜顙有泚,求之夢寐。
3.出自《書影》宋漕使程大昌筑祠堂曰友教。按三吳文學自子游,豫章文學自滅明。天啟末,豫章兩臺改滅明祠祠珰,視大昌泚否!
3.
清澈。參見“清泚”。
1.出自《說文·水部》泚,清也。
4.
指涂抹。
1.出自《聊齋志異·郭生》﹝郭生﹞自以屢拔前茅,心氣頗高,以是益疑狐妄。乃錄向之灑點煩多者試之,狐又盡泚之。
5.
方言。指因風的作用而水分蒸發。
1.出自《第一屆全國曲藝會演作品選集·五千一》深翻土,二尺多厚地發宣,說宣不很宣,稍微有點宣,很宣了恐怕刮風把地泚干。
6.
指清水。
1.出自《龍池圣德頌·靈泉》靈泉有泚,其深無底。
2.出自《丁酉初春和張欽夫榕溪閣五言》垂手掬寒泚,移床聽涼颼。
3.出自《拾蘆根》詩蘆根如刀血盈指,拔得蘆根淚如泚。
7.
漬,蘸。參見“泚筆”。
1.出自《聊齋志異·郭生》﹝郭生﹞又積窗課廿余篇,待質名流。晨起,見翻攤案上,墨汁濃泚殆盡。
2.出自《肯綮錄·俚俗字義》點筆曰泚筆。
1.隱僻之處。
1.謂地位低微,資質樸陋。
1.凄涼;凄厲。
1.幽僻的棲止之處。
2.隱居。
1.隱逸之期約。
2.隱秘或幽雅的約會。
3.指男女間的幽會。
1.猶幽徑。
1.指玄妙的哲理。
2.幽雅奇妙。
1.冥合,默契。
2.隱微的心情或契機。
1.墓道。
1.謂深奧的法門。喻佛教經典。
1.隱伏;隱居。
2.隱微玄奧的道理。
3.深水。
1.冥中的譴責。
1.低微。
2.謂幽約微妙。
1.隱僻峻峭。
1.鳴聲幽雅的禽鳥。
1.謂幽僻之至。
1.囚禁。
1.猶冥索。
2.搜求尋訪。
1.猶幽趣。幽雅的情趣。
1.靜寂。
1.幽雅的趣味。
1.幽靜,靜寂。
1.幽深隱僻的泉水。
2.指陰間地府。
3.借指死者。
1.指腎。
1.猶地下;九泉之下。
1.幽隱之人;隱士。指幽居之士。
1.低微柔弱。
2.幽雅柔美。
1.侮辱。
2.指受辱。
1.幽潔潤澤。
1.杜若。香草名。
1.隱約地消失或消散。
1.幽寂冷落;冷澀。
1.幽遠而低沉的琴聲。
1.囚禁處死。
2.陰干。
1.墓道。
1.深而幽靜。
2.引申為遙遠;久遠。
3.幽僻之處。
4.指隱士。
5.深奧;玄虛。
1.亦作"幽沉"。
2.猶堙沒。
3.卑微。
4.深藏;隱藏。
5.指潛藏在內心的怨恨或不平。 6.隱居。 7.低沉;陰沉。
1.幽靜而優美。
2.指幽靜的勝地。
1.猶墓石。
1.隱士。
1.幽景,勝景。
2.雅事。
1.幽暗或沒有光亮的屋子。
2.墓穴。
3.石室,山洞。
4.指腎臟。
1.亦作"幽尗"。
2.豆豉。
1.見"幽菽"。
1.墳墓。
1.幽雅爽朗。
2.猶幽靈。指鬼神。
1.精深微妙之說。
1.即陰司。陰間的官府。
1.囚禁而死。
1.謂探尋山水勝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