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通常稱皮膚上或黏膜上紅腫潰爛的疾病。
2.
名詞
皮膚表層的,外部的傷口。
1.
創(chuàng)。創(chuàng)傷;創(chuàng)口。
1.出自《漢紀·宣帝紀三》身被二十余瘡。
2.出自《水經(jīng)注·渭水上》昔秦文公二十七年伐之,樹瘡隨合。
3.出自《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一語不中治,笞捶身滿瘡。
4.出自《說岳全傳》楊虎就將藥湯洗凈棒瘡,取些酒來吃得醉了。
2.
瘡癤;潰瘍。
1.出自《素問·至真要大論》諸痛癢瘡皆屬于心。
2.出自《顏氏家訓·名實》而嘗於苫塊之中,以巴豆涂臉,遂使成瘡,表哭泣之過。
3.出自《秋寄棲一》詩眼中瘡校未,《般若》偈持無。
4.出自《唐語林·雅量》﹝韓皋﹞在夏口嘗病小瘡。
3.
喻傷痛,痛苦。
1.出自《壯游》詩上感九廟焚,下憫萬民瘡。
1.迷戀花草。
2.比喻迷戀女色。
1.形容歡樂的神情。
1.猶言拈花惹草。
1.迷糊虛幻。
1.迷惑惶恐。
1.猶迷惑。
1.迷?;薨怠?
2.迷惑;糊涂。
1.昏迷,神志不清。
2.受誘惑致使昏聵糊涂。
1.迷惑的靈魂。
2.指魂無所歸依。
3.形容令人極度陶醉或迷惑。
1.猶言迷香洞。
1.見"迷魂淫魄"。
1.比喻令人迷惑﹑誘人上當?shù)尿_局。
1.古代戰(zhàn)壘名。
1.亦稱"迷混藥"。
2.猶言迷魂湯。
1.迷人魂﹑亂人魄。形容事物美好,使人醉迷。
1.令敵人迷失本性不辨方向的營寨。
原指能使人迷失靈魂、不辨方向的陣式。比喻使人惑亂的圈套或計謀我們一定要堅定心念,以免墮入他們的迷魂陣。
1.見"迷魂藥"。
1.見"迷惑"。
1.亦作"迷或"。
2.辨不清是非;摸不著頭腦。
3.使迷惑。
1.即迷魂湯。
1.見識糊涂。
2.指糊涂的見解。
1.猶言紙醉金迷。
①使人不辨方向的道路指點迷津|走出迷津。②見迷宮”。
1.猶迷路。
1.迷糊困倦。
1.一種形狀似蕨的草。嫩葉可食。
1.昏君。
1.布滿天空。迷,通"彌"。
1.霧的別名。
1.猶迷亂。
1.猶迷香洞。
凝不清撲朔迷離|迷離恍惚。
1.見"迷離惝恍"。
1.見"迷離惝恍"。
1.語本《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木蘭詩》"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后因以"迷離撲朔"形容事物錯綜復雜,難于分辨。
1.盲目信仰舊禮制。
1.迷迷糊糊。
過分喜愛,難以舍棄迷戀音樂|想起了青紗帳,我怎能不迷戀甘蔗林的風光!
1.迷迷糊糊。
1.見"迷飉沒騰"。
1.同"迷留沒亂"。
1.猶遺留。
1.形容心緒煩躁,精神恍惚。
1.同"迷留沒亂"。
1.同"迷留沒亂"。
1.同"迷留沒亂"。
1.隋煬帝所建樓名。故址在今江蘇省揚州市西北郊。
2.指妓院。
1.方言。霧。
1.迷失道路。
2.比喻失去正確的方向。
3.比喻錯誤的道路。
4.滿路。
5.方言。指霧。 6.內耳的一部分。分為骨迷路和膜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