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書〉角落;山腳。
2.
名詞
農歷正月。
1.
山角。
1.出自《管子·地員》五沃之土,若在丘在山,在陵在岡,若在陬,陵之陽。
2.出自《次日醉歸》詩歸路意昏昏,落日在嶺陬。
3.出自《和董必武同志七絕》黃河東岸太行陬,封鎖層層不自由。
2.
隅;角落。
1.出自《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后吳奔壁東南陬,太尉使備西北。
2.出自《聊齋志異·錦瑟》生亦過墻,見主婢伏於暗陬。
3.出自《天魔舞》但是在暗陬中也有作調和論調的。
4.出自《廣雅?釋言》陬,角也。
3.
四隅。謂邊遠偏僻之地。
1.出自《文選·左思〈吳都賦〉》其荒陬譎詭,則有龍穴內蒸,云雨所儲。
2.出自《同年馮文江官廣西土西隆州以事得譴北如京師老矣將南歸鴛鴦湖索詩贈行》一官謫去南蠻陬,僮花仡鳥盈炎州,爰有土司新改流。
3.出自《〈普法戰紀〉代序》特恐濩落於荒煙瘴雨之鄉,偃蹇於僻壤遐陬之外,而物色之者有未至也。
4.
區界。
1.出自《文選·張衡〈南都賦〉》天封大狐,列仙之陬。
5.
水邊。
1.出自《別知賦》歲癸未而遷逐,侶蟲蛇於海陬。
6.
山腳。
1.出自《文選·束晰〈補亡詩·白華〉》白華絳趺,在陵之陬。
7.
農歷正月的別稱。
1.出自《楚辭·離騷》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2.出自《漢書·劉向傳》昔孔子對魯哀公,并言夏桀、殷紂暴虐天下,故歷失則攝提失方,孟陬無紀,此皆易姓之變也。
8.
通“聚”。村落。
1.出自《文選·左思〈魏都賦〉》蠻陬夷落,譯導而通。
9.
古邑名。春秋魯地。
1.出自《史記·孔子世家》孔子生魯昌平鄉陬邑。
10.
謂聚居。
1.出自《賀前人除江西漕》詩雖已跨海而望蓬萊,猶肯濡絲而陬原隰。
1.特長。
1.不同一般的賞賜。
1.方言。偏偏。表示實況同所希望的正相反。
2.格外;更加。
1.見"偏生"。
1.謂一方超越另一方;失去平衡。
2.指某一方面有過人之處。
全軍中除主力部隊以外的部分軍隊彼以偏師綴我,而全軍趨金陵|偏師借重黃公略。
1.謂施恩不均。
1.日偏食和月偏食的統稱。詳"偏食"。
1.日偏食和月偏食的統稱。在朔日,如果地面上某一部分落在月球的半影之內,當地的人便會看見太陽的一部分被月球掩蔽,稱為"日偏食"。在望日,如果月球的一部分落在地影之內,地面的人便會看見月球的一部分被地影掩蔽,稱為"月偏食"。參見"日食"﹑"月食"。
2.只愛吃某幾種食物的不良習慣,如只愛吃魚﹑肉,而不愛吃蔬菜。
3.喻特殊優遇。
1.謂雙親一方去世,一方尚在。
1.謂特別看重。
1.正屋旁的房子。
2.指妾。
1.謂專賴一方面。
1.嗜好;特殊的愛好。
1.外快。指正當收入之外的收入。
1.部分軍隊的統帥或一方守將。
2.副將。
1.偏頗﹑片面的言論。
2.偏偏說。
1.袒護私情,不公正。
1.偏枯,半身不遂。
1.猶偏袒。
1.偏頗猥瑣。
1.中風,半身不遂。身體一側發生癱瘓。多由腦內出血引起。
①解開衣袖,裸露一臂。多表示立志、發誓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陳涉)偏袒大呼,天下從風。②漢代呂后死后,太尉周勃傳令擁護呂氏的右袒,擁護劉氏王朝的左袒。結果大家均左袒。周勃便率軍誅滅呂氏余黨◇用偏袒”指偏護一方。見《漢書·高后紀》。
1.木名。
1.孤獨。
1.特別疼愛。
1.酒壺。
1.冷僻的考題。
1.偏袒,謂解衣袒露一臂。
1.只聽信一方面的話。
1.又稱偏頭風。陣發性的一側頭痛,由頭部血管舒縮障礙所引起。常反復發作,亦有經久不愈而目失明者。
1.缺少某一方面。
1.據一方之地稱王。
1.偏曲冤枉。
1.謂君權移于臣下。
1.猶偏袒。
1.特殊照顧。
1.春秋戰國時車戰編制單位。以二十五乘為偏,步兵五人為伍。參閱《左傳.桓公五年》"先偏后伍"杜預注引《司馬法》◇亦泛指軍隊編制。
1.片面而狹隘。
1.猶孤弦。
1.偏頗邪僻。
1.荒涼偏僻的地方。
1.指地方招募的兵士。
1.古兵車名。
①偏離方向,指不正確的傾向只有把那種壞的、不好的偏向去掉,正風才能建立起來。②指袒護某一方平生正直無偏向。
光在傳播過程中由于反射或折射使傳播方向發生改變,出射方向和入射方向間的夾角。從棱鏡的一個棱面射入的一束光線,發生兩次折射后從棱鏡的另一個棱面射出,光線的出射方向與入射方向間的夾角,就是光線經過棱鏡后的偏向角。
1.指地位不高的武官。
1.不正;傾斜。
1.謂心存偏向,不公正。
1.裝在軸上的輪形零件,軸孔偏向一邊。軸旋轉時,輪的外緣推動另一機件,產生往復運動。多用來帶動機械的開關﹑活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