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庒”。
2.
嚴肅;莊重。
1.出自《論語·為政》臨之以莊則敬。
2.出自《神女賦》貌豐盈以莊姝兮,苞溫潤之玉顏。
3.出自《學生代齋郎議》其思慮必不固,其容貌必不莊。
4.出自《北上日記·二月二十八日》諸君謀每夕開晚會,亦莊亦諧,討論與娛樂相兼,以消此旅中光陰。
3.
嚴正。參見“莊語”。
1.出自《逸周書·謚法》履正為莊。
4.
恭敬。
1.出自《呂氏春秋·孝行》居處不莊,非孝也。
5.
裝飾。參見“莊飾”、“莊嚴”。
1.出自《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靚妝刻飾。
2.出自《三月三日曲水詩序》靚莊藻野,袨服縟川。
3.出自《黃子耕墓志銘》天子郊,見上公貂蟬久遠暗淡。大禮事務惶恐,以咎子耕……子耕笑曰:“大臣莊其首,所以敬天也。若專知陪備,豈勝任耶!”
6.
四通八達的道路。按,《爾雅·釋宮》:“五達謂之康,六達謂之莊。”
1.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得慶氏之木百車於莊。
2.出自《蕪城賦》重江復關之墺,四會八達之莊。
3.出自《頭陀寺碑文》通莊九折,安步三危。
4.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引而置之莊、嶽之間數年,雖日撻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7.
村莊;郊野的住宅、別墅。
1.出自《懷錦水居止》詩萬里橋西宅,百花潭北莊。
2.出自《宋史·趙師擇傳》讬胄嘗飲南園,過山莊,顧竹籬茅舍,謂師擇曰:“此真田舍間氣象,但欠犬吠雞鳴耳。”
3.出自《儒林外史》望見莊南頭大路上一個和尚庵。
4.出自《兒女英雄傳》安老爺來到褚家莊。
8.
封建時代皇室、貴族、地主、寺院等占有并經營的大片土地。參見“莊田”、“莊園”。
1.出自《舊唐書·宣帝紀》官健有莊田戶籍者,仰州縣放免差役。
2.出自《明史·憲宗紀》夏四月乙未,清畿內勛戚莊田。
3.出自《清史稿·食貨志一》考各旗王、公、宗室莊田,都萬三千三百余頃。
4.出自《悲佃篇》明代開國之初,凡王侯將相皆有欽賜之莊田。
5.出自《舊唐書·狄仁杰傳》〔寺院〕水碾莊園,數亦非少。
6.出自《唐會要·租稅》遂於當處買百姓莊園舍宅。
7.出自《兒女英雄傳》〔安老爺〕就守定這座莊園,課子讀書。
8.出自《中國通史》莊有各種別名,如莊田、田莊、莊園、莊宅、莊院、山莊、園、田園、田業、墅、別墅、別業等名稱,實際都是一個地主所有的一個農業生產單位。
9.
舊稱大商號或專門經營某地區貨物的商號。
1.出自《此中人語·拐兒橋》至最大之綢莊上,昂然而進。
2.出自《上海的早晨》這個數目又不小,想了很多辦法,靠了幾家有港莊的字號才劃過去。
10.
莊家。參見“莊家”。
1.出自《鍛煉》現在是輪到殷美林的莊。
2.出自《貧民慘劇》張三:王大哥,你做莊,我們押。
11.
量詞。后作“樁”。
1.出自《裴度還帶》小官在此洛陽體察的如此一莊事。
2.出自《三戰呂布》要活的呵將那廝臂牢拴,要死的呵將那廝天靈來打爛,兩莊兒由元帥揀。
3.出自《嬌紅記》后來為有善甫孩兒,所以侵了這一莊事。
12.
姓。戰國時有莊周、莊蹻。
1.出自《通志?氏族略四》莊氏,羋姓,楚莊王之后,以謚為氏。楚有大儒曰莊周。
1.鹿皮制的衣服。隱士或術士往往著之。
1.泛指鹿皮大衣。
1.鹿拉的車。
1.佛經中所說的仙女。事見《雜寶藏經.鹿女夫人緣》"有國名婆羅柰國中有山﹐名曰仙山。時有梵志﹐在彼山住﹐大小便利恒于石上◇有精氣﹐墮小行處﹐雌鹿來舐﹐即便有娠。日月滿足﹐來至仙人所﹐生一女子﹐端正殊妙﹐唯腳似鹿﹐梵志取之養育長成……此女足跡﹐皆生蓮華。"
1.鹿的皮。古代用作酬賓的禮物。
2.見"鹿皮冠"。
1.《漢書.食貨志下》"上(漢武帝)與湯(張湯)既造白鹿皮幣,問異(顏異)。異曰'今王侯朝賀以倉璧,直數千,而其皮薦反四十萬,本末不相稱。'"后以"鹿皮蒼璧"謂本末不相稱。
1.見"鹿皮翁"。
1.古人設于座旁之小桌。倦時可以憑倚。鹿皮作成,隱士所用。
1.鹿皮制作的夾衣。
1.亦稱"鹿皮公"。
2.傳說中的仙人名。
1.鹿肉及骨所制的醬。
1.鹿行的小徑。
1.指鹿在夏天新生淺毛的皮。
1.鹿皮做的大衣。常用為喪服及隱士之服。
1.穿的是粗陋的皮裘,而且不完整。形容生活儉樸。
雄性梅花鹿或馬鹿等未骨化的幼角。是一種強壯滋補劑。性溫,味甘咸。能益腎助陽、補益精血、強筋健骨。主治陽痿、遺精、腰膝酸軟等癥。
1.邊塞。
1.如鹿一樣奔散。
1.鹿和豬。比喻山野無知之物。
2.比喻愚蠢的人。
3.比喻好群聚的人們。
1.蟱頤山上鹿群聚集之處。
1.像鹿那樣驚疑﹑警惕地注視。
1.傳說中的獸名。
1.即菩提樹。也譯作阿沛多羅樹。釋迦牟尼在此樹下得道成佛。
1.見"鹿死不擇音"。
1.指庇蔭的地方。音,通"陰"。鹿到了快要死的時候﹐不選擇庇蔭的地方。比喻只求安身,不擇處所。亦比喻情況危急,無法慎重考慮。
1.鹿的胎。
2.指鹿胎弁。唐時為五品以上官員所服。
3.蔥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一.蔥》。
1.用胎鹿皮制成的頭巾。
1.古臺名。別稱南單之臺。殷紂王貯藏珠玉錢帛的地方。故址在今河南省湯陰縣朝歌鎮南。
2.山名。傳說中的山名。
3.山名。在今河南省臨汝縣境。
1.鹿腿。
2.草名。
3.山名。在今河南省宜陽縣東南,一名非山。
1.即鹿場。
1.見"鹿鋌"。
1.亦作"鹿挺"。
2.《左傳.文公十七年》"小國之事大國也,德,則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急何能擇!"后以"鹿鋌"比喻為赴險犯難。
1.指鹿頭關。
1.古關名。唐置,在四川省德陽市鹿頭山上,為西川防守要地。
1.指鹿頭關。
1."指鹿為馬"的略語。
1.鹿的尾巴。舊時珍貴食品。
1.鹿形花紋。
1.漢華佗所創五禽戲之一。
1.見"鹿銜草"。
1.草名。
1.設置障礙物的巷道。
1.古時華貴的彩織物。
1.意謂一會兒像鹿一樣柔馴,一會兒像豬一樣兇暴。形容狡詐。
1.古種族名。
2.即鹿野苑。
1.指東漢龐德公隱居鹿門山事。
1.飼養鹿的園囿。
1.傳說中的魚名。
1.鹿角下端堅如玉,故名。
1.即鹿野苑。
2.養鹿的園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