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書〉一種割莊稼用的短鐮刀。
2.
動詞
〈書〉割禾穗。
3.
名詞
古地名,在今安徽省宿州西南。
4.
名詞
〈書〉收割下來的莊稼。
1.
短鐮刀。
1.出自《管子·輕重乙》一農之事,必有一耜、一銚、一鐮、一耨、一椎、一铚,然后成為農。
2.出自《漢書·王莽傳中》予之西巡,必躬載铚,每縣則獲,以勸西成。
3.出自《拿口父老袖米見貽感其意賦此》共冀弓刀齊化犢,長犁短铚滿西疇。
2.
用鐮刀割。參見“銍艾”。
1.出自《詩·周頌·臣工》命我眾人,庤乃錢镈,奄觀铚艾。
2.出自《早行衢州道中》詩農家喜铚艾,行歌向東阡。
3.
割下的禾穗。
1.出自《書·禹貢》二百里納铚,三百里納秸服。
2.出自《三國志·魏志·高堂隆傳》都圻之內,盡為甸服,當供稿秸铚粟之調,而為苑囿擇禽之府。
3.出自《思緯???臺短書·報貝元征》后見李次青布政條奏,果謂《禹貢》铚秸粟米不出五百里外。
4.
古地名。在今安徽省宿縣西南。
1.出自《戰國策·秦策四》魏氏將出兵而攻留、方與、铚、胡陵、碭、蕭、相,故宋必盡。
2.出自《漢書·陳勝傳》攻铚、酂、苦、柘、譙,皆下之。
①隨波浮動漂蕩釣魚船|化作浮萍,漂蕩隨流水。②漂泊緣情慰漂蕩,抱疾屢遷移。③飄揚清明雨漂蕩。
1.浮沉。
1.釣魚的浮標。
1.猶毫發,細微。漂,通"秒"。
1.漂流;漂浮。
2.謂明顯表現。
1.飄動;飄流。
也作飄浮”。①在液體表面浮動靜靜的河面上漂浮著幾片落┮叮小船漂浮在湖面上。②漂泊漂浮在外|沉淪漂浮。③比喻工作不深入、不踏實他工作時不深入實際,總是漂浮在上面。
1.漂流淹沒。
1.即鴉片。
1.皺眉。
1.憂愁嘆息。
1.古代美女西施病心而捧心皺眉,其里丑女以為美而效之。見《莊子.天運》◇因以"顰效"形容丑拙之人強學美女之法﹐弄巧反成拙。
1.皺眉和歡笑。
2.借指厭惡和喜歡。
1.謂分別不同品類。
1.方言。貼補。
1.評定;鑒別。
1.品評茶味;飲茶。
1.古代御廚中專司品嘗食物的官員。
1.眾臣子。
1.品流。
1.舊稱詞類為"品詞"。
1.位列;品級。
1.正從。指古代官吏的正品與從品。常泛指官吏的品級。
1.謂按品類等級搭配。
1.玩賞笛聲。
1.品格。
1.品格。
2.各種曲調。
1.鑒別評定。
1.標準,法度。
2.品格。
1.官服。品級不同,服色﹑樣式亦殊,故稱。
1.品格;氣節。
①品行風格品格高尚|品格清于竹。②指文藝作品的質量和風格與二三客論畫品格。
1.各種供品。
1.風骨;格調。
1.唐代稱宦官為"品官"。
2.泛指古代有品級的官員。古代官有九品。
1.評論;品評。
1.猶品評。
1.比大紅略淺的紅色。
1.謂以花草等自然景物為題材吟詩作賦。
1.事物的品種類別。
1.清代文武官員朝班位次之標識,以金屬為之,狀如山形,故稱。
1.眾多。
1.指花色品種。
1.亦作"品鑒"。
2.評定鑒別。
1.謂按等級﹑層次而加以節制。
2.指等級。
3.品行;節操。
1.三方齊進。
1.品級爵位。
1.略帶紅的藍色。
1.古代稱關卡差役為"品郎"。
1.指等級;類別。
2.指萬物。